海通證券荀玉根:政策底>市場底>業績底

歷史上政策底領先市場底領先業績底,這次政策底已經出現,真正走出大底部還需等兩信號。

荀玉根/文

回顧2005年以來,從時間上看,政策底、市場底、業績底依次出現的特徵非常明顯。比如2005年4月29日證監會啟動股權分置改革,隨後市場底出現,6月6日上證綜指觸底998點,結束了自2001年6月以來的震盪下跌,開啟了新一輪牛市,業績底則在2006Q1出現。再如最近的2016年1月前後宏觀政策開始釋放穩增長信號,2016年1月新增信貸達2.5萬億元,隨後市場底出現,1月27日上證綜指觸底2638點,開啟了兩年的結構性行情,業績底則在2016Q2出現。

目前市場處於第五輪週期底部,2016年1月底,上證綜指2638點以來市場構築W型底,這個底本身比較複雜,政策底已出現,短期反彈後,市場未來還會回撤築底,真正市場底的大拐點仍需等待。2018年7月開始政策拐點信號不斷明確,10月19日,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央行行長易綱、證監會主席劉士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同一天就當前經濟金融熱點問題接受媒體採訪。真正市場底的大拐點出現需多管齊下:一是確認盈利回落的幅度有多深。本輪盈利築底特徵也類似2002-2005年期間,即W型築底。這輪盈利改善左側底回升始於2016年二季度,一直到2017年底,即補庫存週期1.5年,2018年開始進入二次探底回落階段,即去庫存週期,預計右側底在2019年二、三季度,低點有多深,市場有分歧,預計淨利同比低點9%,ROE低點9.5%,這需等待2019年4月年報和一季報確認。二是去槓桿拐點帶來資金供求改善。去槓桿的核心是解決地方融資平臺等隱性債務,這些債務的解決方案落實才是去槓桿的拐點,屆時銀行信用擴張有望迴歸正常,M2增速回到名義GDP之上,資金面將迎來轉折,2019年兩會前後進一步跟蹤關於地方政府融資問題的政策。

反彈期的配置需要考慮反彈本身的邏輯,這次邏輯是跌幅大及政策維護金融穩定,建議啞鈴型配置,一頭是以金融為代表的大藍籌,它們是維護股市穩定的基石,而且整體估值低,另一頭是科技類龍頭代表的成長股,多數屬於中小創板塊,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化解股權質押風險對它們是利好,而且前期跌幅大。銀行的估值盈利匹配度比較好。此外,2018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改革力度如進一步加大,將改善市場對未來宏觀經濟的預期,銀行作為宏觀經濟縮影,估值有望修復。對於科技類龍頭的成長股,2018年以來中小創跌幅更大,中小板指自2015年6月高點以來已累計下跌57.9%,創業板指自2015年6月高點以來也下跌67.3%,目前中小板指PE為18.5倍,為2005年以來估值從低到高的2%分位數,創業板指PE為28倍,創歷史新低。近期,華安創業板50ETF遇到大規模申購,10月以來淨申購47億份,規模增長32%,易方達創業板ETF10月以來淨申購30億份,規模增長24%,說明資金已經開始關注跌幅大的中小創。

政策底出現短期市場反彈,未來市場仍可能回落築底,真正市場底的大拐點還需要時間和更多條件。因此,投資策略上還需要考慮未來市場回落築底時的配置,可以關注高股息率類公司。從宏觀背景看,過去一段時間呈現類滯脹特徵,類滯脹指經濟增速(GDP)下滑,通脹(CPI)上行,往後看經濟增速下行仍將持續,通脹週期滯後於經濟週期,CPI同比增速滯後於GDP回落,預計經濟將由類滯脹走向類衰退,2008/4-2009/3和2011/9-2012/9經濟都出現過類衰退特徵,這兩段區間內高股息類行業呈現明顯的超額收益,如金融和電力與公用事業。高股息率股票可充當熊市保護傘,通過股利再投資積累更多的股份能夠緩和投資者組合價值的下降,充當保護傘的作用,而在市場恢復後,這些額外的股份也將提高組合收益率。而在經濟類衰退期,不排除出現降息的可能性,而債券以及類債券特徵的高股息股票將受益。

作者為海通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