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常會再拋3萬億,能砸出A股“政策底”嗎?


國常會再拋3萬億,能砸出A股“政策底”嗎?

按照“政策底”、“估值底”、“市場底”的邏輯順序,當前A股市場已經出現了“政策底”與“估值底”,而“市場底”何時出現,則仍有待市場自己走出來,但這個過程,恰恰就是“不計較短期賬面盈虧的中長線投資人”,逐漸抄底、加倉的契機!

政策底:3.27會議定調“寬財政+寬信貸”穩定經濟增長,而3月31日的國常會“直接落實到位”

再提前下達一批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帶動擴大有效投資;

增加中小銀行再貸款再貼現額度1萬億,進一步實施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3月31日,央行開展200億元逆回購操作,當日實現淨投放200億元。這也是央行連續兩日開啟逆回購操作,累計逆回購操作金額達700億。就在30日,央行重啟公開市場操作,這是2月17日以來近1個半月央行首次進行逆回購操作。同時,7天逆回購中標利率下調20bp至2.2%。這也被市場視為央行通過公開市場操作放寬市場流動性的動作,積極意味明顯);

會議還確定,引導中小銀行將獲得的全部資金以優惠利率向中小微企業貸款,擴大涉農、外貿和受疫情影響較重產業的信貸投放。支持金融機構發行3000億元小微金融債券用於發放小微貸款。引導公司信用類債券淨融資比上年多增1萬億元。促進中小微企業全年應收賬款融資8000億元

估值底:目前A股的市盈率已經接近歷史底部。截至週一收盤,全部A股最新動態市盈率為15.8倍,低於18倍的歷史平均水平。上證A股市盈率為11.64倍,為歷史極限低估值。

而“市場底”,就留給“中長線資金”去慢慢抄底吧——

此前一個月連續出逃的“北上資金”,在上週最後幾個交易日出現“迴流”跡象,而更明顯的是,作為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RQFII)-ETF風向標之一的南方中國A50ETF延續上一週的淨流入,本週又迎來大額淨申購

數據顯示,本週一和週二,南方中國A50 ETF

合計淨流入超3.5億元人民幣

3月25日,該ETF就出現了自2019年12月18日以來的單日最大流入,達5.55億港元,佔今年流入總量一半以上

實際上,近期主流RQFII-ETF規模都出現增長。例如,華夏滬深三百3月24日的基金份額為3.06億份,資產淨值為113.18億元,而到了3月30日,該基金份額就達到3.26億份,資產淨值達到122.03億元,規模增長近10億

雖然未來一個階段外需下行壓力在所難免,但中國疫情率先得到控制,中國經濟也已經出現逐步恢復的跡象,3.27政治局會議強調“確保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釋放重大積極信號。在政策堅定推動支持下,中國經濟尤其是內需部門回升趨勢將更為確定,且在這個過程中預計流動性仍將維持充裕,而A股市場整體估值已處於歷史底部區域;

因此,對中長期,既然決策層已經明確表態了“底線”:確保完成全年目標!

那麼,到年底,中國經濟仍然是全球主要經濟體當中“最不差”的那一個,但上半年,要付出代價,現在正在“全力找補回一季度的損失”。

因此,“不計較短期賬面盈虧”的“中長線投資人”要趕在此時“逐步抄底、建倉、加倉”,等待年底的收穫

(需要強調的是,今年中國資產市場整體上是資產大年,但波動性會非常大,資產規模不大的短線投資者不太適合參與)。

從資產配置這個角度今年是寬鬆的邏輯,經濟下行的壓力較大,決策層已經開出“特別國債、提高赤字率+寬信貸”的組合,在這樣一個政策環境之下,從資產投資這個角度來講,其實今年是一個資產大年,很多資產會有縮水會受到衝擊,但是對於二級市場和一級市場投資者來講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第一,A股不會因為“寬鬆加速”就一騎絕塵,震盪還沒有結束,近期的市場表現實際上已經給了答案。核心在於全球疫情風險並未解除,甚至對全球和國內經濟的次生衝擊還在惡化,3月28號已經被迫“封國”,而很多外貿企業的訂單開始斷崖。

第二,寬鬆加速最大的意義在於給經濟和市場託底,從長期來看,市場繼續下行的空間也在壓縮,風險更加可控,

尤其是一些本身估值相對合理、需求較為剛性的價值板塊

所以對於投資者而言,擺正心態,既不要過於悲觀而放棄長期價值投資的佈局機會,也不要過於樂觀又開始重複高風險的追風口模式

因此,短期市場仍然受到外部不確定性因素影響,風險偏好受到抑制,這正是長線資金“持續、穩步抄底”的契機!

而從3.27會議所釋放的“政策扶持重點”看,可以重點把握內需消費、新基建和傳統基建等方向。

國常會再砸1萬億!政策底基本明確!

就在3.27會議明確了“寬財政+寬信貸”力挺實體經濟“渡過難關”之後,3月31日的國常會,更加具體的“落實”了上述政策基調,會議確定再提前下達一批地方政府專項債額度,帶動擴大有效投資;增加中小銀行再貸款再貼現額度1萬億,進一步實施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

會議指出,要進一步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規模,在前期已下達一部分今年專項債限額的基礎上,抓緊按程序再提前下達一定規模的專項債,按照"資金跟著項目走"原則,對重點項目多、風險水平低的地區給予傾斜。各地要抓緊發行,

力爭二季度發行完畢

會議確定,強化對中小微企業普惠性金融支持。增加中小銀行再貸款再貼現額度1萬億元,進一步實施對中小銀行定向降準,引導中小銀行將獲得的全部資金以優惠利率向中小微企業貸款,擴大涉農、外貿和受疫情影響較重產業的信貸投放。支持金融機構發行3000億元小微金融債券用於發放小微貸款。引導公司信用類債券淨融資比上年多增1萬億元。促進中小微企業全年應收賬款融資8000億元

與此同時,統計局公佈3月份中國採購經理指數運行情況。3月份中國製造業PMI為52%,比上月回升16.3個百分點。大中型企業復工率為96.6%,較2月調查結果上升17.7個百分點,其中製造業企業復工率為98.7%,上升13.1個百分點。

雖然僅憑3月份PMI數據尚不能判斷經濟是否已經企穩回升,但3月份企業生產經營狀況與2月份相比,已經發生了明顯的積極變化,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穩步恢復,企業復工復產明顯加快。

“估值底”被許多市場人士認可,“市場底”仍待確認!

中泰李迅雷指出:2500、2600應該是一個底部了!按照我們的估算,4月份左右疫情出現拐點,按照目前政策,全年的GDP增速在5%左右還是可能實現的。 對於股市來講,A股市場還是有一定的韌性,2500、2600應該是一個底部了。”

但斌也認為,A股總體估值處於歷史底部區域。

目前A股的市盈率已經接近歷史底部。截至週一收盤,全部A股最新動態市盈率為15.8倍,低於18倍的歷史平均水平。上證A股市盈率為11.64倍,為歷史極限低估值

通常情況下,在“估值底”確立後,“市場底”才會逐步被確認。可以看到,在近期A股震盪磨底過程中,全球股市出現了非理性調整走勢,普遍跌幅在30%以上的背景下,較低估值成為A股市場抗跌重要原因之一。諸多業內人士認為,估值優勢凸顯,使得A股成為全球優質資產,具有的良好的避險性。

從歷史數據來看,2000年以來,A股市場出現過5次大底,見底時間分別為2005年6月6日、2008年10月28日、2013年6月25日、2016年1月27日,以及2019年1月4日,見底時上證指數分別為998點、1664點、1849點、2638點和2440點,四次底部的A股動態市盈率分別為19.05倍、13.07倍、11.83倍、17.5倍和14.34倍。

回顧A股歷史上幾次重要的底部情況,往往具有估值處於低位、低市值公司佔比大幅增長低位等特徵

截至週一收盤,滬深兩市共有261只個股最新動態市盈率低於10倍。可以看到,上述261只低估值股,股價普遍較低。從最新收盤價來看,股價低於5元的有103只個股,佔比近四成。

在上述背景下,不少大資金似乎已經達成了一個共識,即在此位置之下,市場下跌空間越大,買入的力度可能會隨之提升,各類資金對當下A股市場投資價值的認可度正在不斷提升

海通證券策略荀玉根(金麒麟分析師)團隊表示,最近一週歐美市場流動性風險緩解,G20開始攜手抗疫,全球股市有所反彈,國內政策有望加碼,A股最黑暗時刻可能過去,曙光微現,迎來階段性反彈。但是,未來一段時間全球抗疫仍處於艱難時刻,市場仍可能忽陰忽晴,真正步入陽光明媚的趨勢性上漲,還需等海外疫情拐點及國內基本面數據出現回升。

國信證券提出,A股估值尚處於歷史底部,後市場可關注兩個投資方向。一是順著政策調節尋找景氣度向上的相關行業,建議關注5G、醫療設備、新能源汽車等相關行業;二是估值已達到極端歷史底部的品種,這些品種當前已按照金融危機的模式來進行定價,如果最後金融危機沒有發生,那麼其後續修復的空間可能較大,典型的如銀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