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在建陽偶遇仰慕已久的上海復旦大學劉唐慎教授夫婦和菅氏建盞創始人菅傳義大哥,交談甚歡!感恩遇見![心]【劉唐慎】現代建盞之父,宗師泰斗。1979年建盞恢復小組,復燒出宋代黑瓷銀斑,對我國古文化有突出貢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上海復旦大學教授。建窯興盛於宋代, 被列為中國八大名窯之一。建

前幾日,在建陽偶遇仰慕已久的上海復旦大學劉唐慎教授夫婦和菅氏建盞創始人菅傳義大哥,交談甚歡!感恩遇見![心]【劉唐慎】現代建盞之父,宗師泰斗。1979年建盞恢復小組,復燒出宋代黑瓷銀斑,對我國古文化有突出貢獻,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上海復旦大學教授。建窯興盛於宋代, 被列為中國八大名窯之一。建盞曾是宋代皇家御用茶器, 也是士大夫鬥茶珍品, 為文人雅客所追捧詠頌。元代中晚期, 隨著戰亂和社會時尚的變化,建窯建盞燒製技藝斷代700多年。1979年正值百廢待興之際,為了恢復失傳的建盞燒製工藝, 重現建盞珍品,1979年10月在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倡導和協助下,福建省輕工業研究所與建陽瓷廠合作,決定對建窯兔毫釉產品進行恢復研究,並從全國抽調了一批專家學者組成建盞釉恢復研究組,系統地研究燒製工藝技術和產品造型。當年在福建省輕工業研究所陶瓷室工作的劉唐慎,被委任為建盞釉恢復研究組組長,統一負責研究工作。劉唐慎說:“建窯因為時代的變遷,當時很快它就已經失傳了。到我們七九年的時候,已經失傳了700多年,也是我們國家八大古窯中最遲恢復的一個窯系。為什麼最遲恢復呢?就是它的難度比較大。”劉唐慎回憶道,“我們做的很艱苦。第一是沒有任何的科技資料,也沒有留下任何實用的資料,都沒有。在一無資料,二無專家指導等情況下,我們來做這個項目,相當的艱鉅。”作為建盞釉恢復研究組組長,劉唐慎肩負重任。在復原工作中,劉唐慎始終保持科研精神,每次試驗都親自記錄各種變量,對失敗的案例都會做出深刻的總結和分析。面對難題時,他常告訴自己:“古人能燒的東西,我們也能燒;古人沒總結的技藝,我們來總結。”研究組在劉唐慎的帶領下,歷經一年多的艱辛和不懈的探索,分析數千片建盞殘片的燒成規律,經過數萬次坯釉配方調試,以及數千次燒成工藝的改進,終於使失傳的建盞系技藝復原,重現人間,讓國之瑰寶重煥異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