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看懂《悲情城市》,只需體驗那時候的市井生活


不必看懂《悲情城市》,只需體驗那時候的市井生活


IMAX廣告語常說,“進入一部電影。”而有些電影卻是,“進入他人的生活。”

1989年《悲情城市》,便能帶觀眾重回臺灣20世紀40年代末的市井生活。

那時早已成名的侯孝賢憑藉這部作品將自己的事業推向了最高峰,華人電影史上第一個國際重量級獎項——威尼斯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獅獎,金馬獎最佳導演,都贏得毫無爭議。如果《活著》代表張藝謀的巔峰,那《悲情城市》就代表著侯孝賢的巔峰。

不必看懂《悲情城市》,只需體驗那時候的市井生活

從時代背景和電影整體觀感來看,《活著》《悲情城市》十分相似,兩部影片都是講述小人物在動盪年代的經歷和遭遇。

不同的是,《悲情城市》不是基於小說改編,而是採用原創劇本。故事的時間跨度更短一些,主要情節集中在1945年日本投降二戰結束,到1949年12月之間。

這段時間的臺灣剛剛光復,結束了自從馬關條約開始被日本人統治的時期、開始進入中華民國時期。剛剛從戰爭中得到解脫,臺灣人民並沒有馬上走出陰影,《悲情城市》的許多臺詞都透露出,人民適應兩種時期的變化,是需要時間的。


不必看懂《悲情城市》,只需體驗那時候的市井生活


在吳寬榮與友人交談的一場戲中,物資缺乏,物價飛漲,百業蕭條,人民大量失業的社會狀況顯露無疑。


不必看懂《悲情城市》,只需體驗那時候的市井生活


但是,電影給人的感覺卻不是在變化,而是停滯。

眾所周知,長鏡頭是侯孝賢的主要特色。長鏡頭可以分為固定長鏡頭和運動場鏡頭,如果要表現“變化”,自然是選用運動長鏡頭,而《悲情城市》中更多用到的,是固定長鏡頭。

並不只是因為這是侯孝賢喜歡的,更因為那段時期的臺灣,是停滯不前的。


不必看懂《悲情城市》,只需體驗那時候的市井生活


158分鐘的片長只有共222個鏡頭,平均每個鏡頭一鏡就是大約43秒。其實很多鏡頭都是持續好幾分鐘,這使得演員的演出有種被“紀錄”的感覺,極具真實感,觀眾就好像正在窺探著他們的生活一樣。如果你能融入到故事和角色,那麼就會容易有種進入角色生活之中的感覺。

無論場景有多混雜,一直固定的鏡頭給人一種冷眼旁觀的感覺,彷彿在動亂之中,時間是停止的。

這種時間的停滯感還體現在角色身上。

類似於小說《百年孤獨》,《悲情城市》也是通過一個家族的興衰體現社會的滄桑變化,同樣是非線性敘事,所以觀眾可能會一時間弄不清家族故事中的人物關係。

所以觀影之前提前瞭解一下演職員表會有助於對影片的理解。


不必看懂《悲情城市》,只需體驗那時候的市井生活


林家老爺子林阿祿似乎是當地曾經的黑道大哥大,他生下了4個兒子,年老之後把家族事業交給了大哥林文雄管理。


不必看懂《悲情城市》,只需體驗那時候的市井生活


陳松勇憑藉飾演林文雄拿到了金馬影帝,表面上脾氣火爆,實際上十分重視和關心家人的林文雄,穿著總是十分簡樸。停滯感在他身上是最強的,從1945年開始到最後,他都沒有太大的變化,猶如臺灣的民眾,在那個動亂的時期,生活並沒有變得更好。


不必看懂《悲情城市》,只需體驗那時候的市井生活


二哥林文龍去了南洋當兵,然後他的狀態就一直停留在當兵。


不必看懂《悲情城市》,只需體驗那時候的市井生活


三哥林文良看似是一個動態角色,其實他的變化只不過是兩種狀態,一種是普通青年狀態,另一種是瘋癲狀態。而這兩種狀態分別也是停滯的,從一個正常青年變成癲癇病患者,顯然也影射著社會動亂對於臺灣群眾的傷害。

另外,他的兩種狀態也是分辨時間線的重要依據。他正常狀態是1947年之前,瘋癲狀態是1947之後。


不必看懂《悲情城市》,只需體驗那時候的市井生活


唯一有所變化的是梁朝偉飾演的老四林文清。同樣受到迫害的他曾想要改變自己的庸庸碌碌的狀態,只是最後他選擇了承擔愛情的責任。因為梁朝偉不熟臺語的關係,這個角色被設定成了聾啞人,沒想到卻令故事的“悲情”更加悲情。


不必看懂《悲情城市》,只需體驗那時候的市井生活


幾乎每一個角色都可以是一種影射,熟悉那段歷史的觀眾很容易就能對應出當時民眾的不同狀態,經歷過那段歷史的,那更加是感同身受了。所以在上映之後,《悲情城市》稱得上是臺灣的“全民電影”,它還與後來的

《戲夢人生》、《好男好女》合稱為“臺灣三部曲”,真實而藝術化地反映了臺灣20世紀中後期的人文歷史。

《悲情城市》著重反映的無疑是1947年2月28日爆發的“二二八事件”。因為當地警員查緝私煙時打傷煙販,並誤傷百姓,民眾不滿蔣介石國民政府的處理方式,臺北爆發了大規模的遊行示威活動。

此後臺灣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的戒嚴,電影沒有特地把氛圍渲染成像美劇《使女的故事》那樣的白色恐怖,但好幾個情節都能顯出戒嚴時期的人心惶惶。比如一個別人密報的理由,就能夠隨意抓捕民眾。


不必看懂《悲情城市》,只需體驗那時候的市井生活


不只是國民軍隊的壓迫,民間憤青也在肆意迫害“外省人”,林文清啞巴也要被逼著說話的一段觸目心驚。如果他不說本地話,他就可能要被當場砍死。


不必看懂《悲情城市》,只需體驗那時候的市井生活


尾端收到信件的一幕,女主角辛樹芬演技大爆發,不需要其他什麼旁白解釋,都能知道他們收到了一個噩耗。在孩子的面前,寬美想放聲大哭又馬上強行收回淚水,真叫人慾哭無淚。


不必看懂《悲情城市》,只需體驗那時候的市井生活


面對可怕的現實,所有角色都出於一種無奈的狀態。也許有像吳寬容這樣的有志之士在做著鬥爭,可是最後呢?也有像林文清這樣的人暗中幫助著他們,可是最後呢?

開場生寶寶的場景寓意著臺灣的新生,可是最後呢?本來應該其樂融融的林家連餐桌都坐不滿。

也許只有得了癲癇的老三才能夠樂在其中。


不必看懂《悲情城市》,只需體驗那時候的市井生活


最後再從電影中回到我們現在的生活,才發現,我們如今的生存難度等級真的簡單多了。

不必看懂《悲情城市》,只需體驗那時候的市井生活

塵封的記憶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它早已喪失。

而時間本身就是一種寂寞。

——《悲情城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