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煥到底有沒有勾結滿人,袁崇煥真是被錯殺的嗎?

艾華戀萌

可以肯定的說,袁崇煥沒有沒有勾結滿清,沒有投敵叛國。但是袁崇煥的死是必須的。而且也不是說是朱由檢要殺袁崇煥,當時大明內部要殺袁崇煥的人比比皆是。



大明王朝給袁崇煥定的罪有十一大罪狀:付託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款則斬帥,縱敵長驅,頓兵不戰,援兵四集,盡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潛攜喇嘛,堅請入城。按大明律“罪當剮,親族十六歲以上斬首,十六歲以下為功臣奴,女眷入教坊司。但是朱由檢其實這個時候還是想放了袁崇煥繼續讓他鎮守遼東的,但是袁崇煥的能力還是讓朱由檢失去了耐心,也才下令抓捕袁崇煥,雖然朱由檢最後有意放袁崇煥但是刑部還有內閣不同意,朱由檢只能殺了袁崇煥,但是放了其家人。親族皆不問,兄弟妻子也只是流放。而且這十一大罪狀可以說都能找到罪證,所以說袁崇煥死也是必然的。


崇禎元年,袁崇煥給朱由檢的軍令狀是五年平遼,後來大明王朝的國庫很大一部分都是給了遼東平叛,但是袁崇煥的所作所為確實讓崇禎失去了耐心,不僅五年沒有平定遼東,還讓滿人直接入關,到達北京城下。

袁崇煥官止薊遼督師,掌管遼東一切軍政大權,可以說是崇禎的國防部長,一個國防部長親自鎮守遼東,非但沒有平定滿人,還讓他們越過了自己的防線,到達帝國都城腳下。無論是誰都會無法接受的。雖然滿清不是從袁崇煥的主力騎兵關寧鐵騎入關的,但是前面說了崇禎排的是一個國防部長親自坐鎮的,如果你只能守一城防一軍,那要你一個國防部長有何用,隨便派一個將軍上也能守城了。


加上前面說的十一大罪狀,不能說袁崇煥都有罪,但是隻要其中一條,袁崇煥也是必死的。

說袁崇煥投降滿清也是不足信的,袁崇煥當時已經是位極人臣了,掌管整個遼東,滿清當時也只是一個地方武裝能給他什麼,沒有足夠的籌碼讓他投降。

很多人把袁崇煥的能力過分高估了,也是受了金庸老爺爺的誤導。但是袁崇煥的能力確實有,寧遠大捷,寧錦大捷等等,都是可以看出袁崇煥的能力是不錯,但是遠沒有到定國安邦的能力。


小伍講歷史

有一句俗話,叫做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其實這句話並不完全是批判,因為且不說政治、經濟的需要,任何真理、史實隨著時代的變遷,人們認知的改變,受眾心理的需要,在流傳的過程中,都會與時俱進。針對同樣的人,同樣的事,一個時代,一個說法。

更何況,明史被帶著私心的清朝人改得差不多了,後來又經過了民國、抗戰、文革、改革開放……每個時代都要樹立典型,需要極端的英雄和漢奸。我們一味較真,亦不能窺得全貌。

根據西方社會學家馬克思·韋伯提出的社會科學方法論,我們在研究歷史的時候,其實可以通過分析一些事件的相互關係,尤其是因果關係,自己來判斷一些事情,推出結論。

史料可以作假,可以被篡改,而大家都承認的史實足以暴露事件之間的因果關係,這就夠了,在這裡,我只根據史實,提供一種思路。英雄也好,漢奸也好,如果我們把這幾件事聯繫起來看,就能發現一些符合邏輯的行為決策。

  1. 天啟六年,(1626年)袁崇煥升遼東巡撫,開始經營關寧錦防線。
  2. 天啟六年八月,後金首領努爾哈赤病逝,袁崇煥派使者悼念。皇太極表示願意議和,但是沒事偷襲偷襲袁崇煥,偷襲朝鮮。
  3. 天啟七年一月,皇太極渡過鴨綠江,袁崇煥被王之臣彈劾。然而王之臣被召回,袁崇煥繼續修防線,袁崇煥表示接受議和,但是沒事就拼命修工事。
  4. 天啟七年四月,防線建築完成,袁崇煥上奏拍馬屁,要求在寧遠、前屯為魏大太監修建生祠。
  5. 天啟七年五月,皇太極進攻錦州,久攻不下。
  6. 天啟七年六月,皇太極撤退,寧錦之戰以明朝大勝結束。魏忠賢義子封侯,袁崇煥只升一級,還被魏忠賢彈劾了。
  7. 崇禎元年,魏忠賢被除掉,袁崇煥復出,平臺對策,慷慨不已,誇下海口五年平遼,獲得尚方寶劍。
  8. 崇禎元年,寧遠兵變,需要整頓。
  9. 崇禎二年一月,袁崇煥提出了殺毛文龍的想法。
  10. 崇禎二年六月,(1629年),袁崇煥殺毛文龍。(從想法到實施起碼有半年)
  11. 崇禎二年十月,皇太極聯合喀喇沁,繞境蒙古朵顏部地盤破長城喜峰口進入關內。
  12. 崇禎二年十一月十六夜,袁崇煥趕在後金部隊前到達北京左安門,要求入城修正整,被拒。
  13. 崇禎二年十一月二十日,決戰廣渠門,雙方不相上下,各自退兵。
  14. 崇禎二年十二月,崇煥下獄,清軍得到消息再次組織進攻
  15. 崇禎三年(1630年),經過半年多的仔細審判,袁崇煥仍被以“通虜謀叛”、“擅主和議”、“專戮大帥”的罪名被凌遲處死。
  16. 乾隆四十九年(1772年),乾隆為袁崇煥平反。

通過1-6,我們可以看出來,袁崇煥和魏忠賢有矛盾,袁崇煥怕魏忠賢,確實魏忠賢也讓袁崇煥下課回家。但是在這個過程中,袁崇煥根據其師傅,修塔大師孫承宗的戰略,完成了關錦寧防線。至於這中間和皇太極眉來眼去,其實兩方都沒有誠心,都是在拖延時間。

通過7-8.我們可以看到,袁崇煥被魏忠賢搞下去的這一段時間,自己在遼東建立的威信沒有了,前線亂了。雖然新皇帝崇禎很支持袁崇煥,他不再被魏忠賢掣肘,然而於戰事而言,皇帝的信任並沒有卵用。

通過9-10,我們可以知道,袁崇煥殺毛文龍,絕不是一時興起,而是精心策劃。

通過11-13,我們可以知道,後金發動的是突襲,袁崇煥得到消息的時候清軍已經入關,袁崇煥不知道該顧哪一頭,疲於奔命,最後沒有選擇聽孫承宗的,而是選擇了保衛京城,帶著疲憊的軍隊趕回北京,以為可以得到補給。然而,歷來外軍不得入京畿,崇禎同學不信任他。

通過14-15,我們可以知道,崇禎殺袁崇煥,也不是一時興起,而是經過了仔細審理和嚴格審判的,袁崇煥也是認罪的。

通過16,我們可以推斷,乾隆可能是得了便宜在賣萌。

綜合以上所有的情節,我們可以有以下推論——

1. 崇禎是個好大喜功的急性子,心機深,性子急,敏感,沒有耐心,喜歡殺人,殺了又後悔。然而袁崇煥是個比較固執跋扈的英雄,常常幹出格的事。比如說聽不進建議,擅作主張。

2. 大家都知道袁崇煥和清軍眉來眼去的,但是最開始是沒有當真的。可是皇帝省吃儉用供你在前線打仗,你卻和敵人做生意,崇禎是不臨其境不能理解的。

3. 袁崇煥復職後,需要立威和整頓。

4. 袁崇煥策劃半年,專門跑去殺毛文龍一定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

5. 袁崇煥沒有用工事把清軍堵在關外,在崇禎二年年底的防禦戰中決策失誤,讓清軍兵臨城下。

6. 袁崇煥的三條罪名是“通虜謀叛”、“擅主和議”、“專戮大帥”,第一條可能言重,可能是崇禎老闆覺得,我這麼信任你,結果你居然把敵人引到家門口了,所以要洩憤,但是“擅主和議”、“專戮大帥”是一點都不假,完全做實的罪狀,一點也不冤枉。“擅主和議”在早期很好理解,可能是為了拖延時間,而在後期,很可能是經濟上耗不起了,無法實現自己吹牛說五年平遼的計劃,只能另想這個解決手段。而爭議最大的還是“專戮大帥”。

所以我們可以這樣覆盤——

第一種可能性——

袁崇煥最開始就是按照師傅孫承宗的意思,修建工事,要塞,把清軍擋在關外,這樣做很有效。

結果袁崇煥被魏忠賢搞掉了。雖然只歇菜了2年,但是這兩年,前線鬆弛,當他需要返回前線的時候,發現自己需要立威,整頓,於是殺毛文龍,但是殺完以後,被清軍偷襲了。最後打阻擊戰判斷失誤,沒有死在前線,而是想回北京城,崇禎不敢信任他。再加上以前自己的種種行為,最後被定罪。

第二種可能性——

袁崇煥返回前線的時候,發現漏洞很多,重修工事耗不起了,但是又誇下了海口,於是殺毛文龍,想表態議和討好清軍,然而清軍沒有鳥他。然後自己又是逐步得到全部指揮權,當清軍突襲成功,快速入關以後,自己疲於奔命,有苦難言。

實際上清軍即便是給了袁崇煥只要殺毛文龍,就議和的許諾,然後再反悔不執行,欺騙袁崇煥,那麼入關建國也一定要把所有相關罪證都銷燬。否則一個王朝在這些下三濫的手段面前面子過不去。所以我們是無法從史料上考證了。但是後來清人使勁抬高袁,必然是此處無銀三百兩的做法——等於是昭告天下,袁崇煥是大大的正人君子,是不會和我們私下媾和的,那麼也就不存在我們騙他這種說法了。

其實,討論袁崇煥是忠臣還是叛徒意義不大。我覺得他就是一個即將破產,管理有問題,老闆有神經病的公司的消防隊員,打工仔,因為運氣不好給了對手機會,然後因為老闆洩憤而成了替罪羊。

殺袁崇煥,殺得並不冤,他能力有限,卻給老闆許了願,只不過他並不知道自己效力的是奇葩公司,面對的是經融危機。

一個時代的悲劇,讓一個人去扛,魏忠賢,孫承宗這樣的政治老油條都扛不了,袁崇煥哪裡又扛得了呢?但是之所以今天有那麼多人歌頌他,可能是因為這個世界上總有那麼幾個勇敢,理想的人,明知道扛不了,卻偏偏願意向死而生,這種氣節在任何時候都是不該丟掉的。


HannibalLecter

袁崇煥曾經與皇太極和談過,但此舉並不是什麼勾結滿人、出賣大明,而是出於一種策略上的考慮,但卻被人誣陷,被崇禎帝猜疑,最終被冤殺。

明熹宗天啟六年(1626年),後金“戰神”努爾哈赤親率13萬八旗勁旅,對外號稱20萬,大舉進攻寧遠城。面對傾巢來犯的努爾哈赤,只有一座孤城和1萬守兵的右參政的袁崇煥,心中並無絲毫畏怯慌亂之意,而是堅定地指揮加固城防,率兵抵抗,於是,明史上著名的“寧遠大戰”爆發了。

2月,努爾哈赤的八旗精兵長驅直入,連克錦州、大淩河、小淩河、杏山、松山、塔山、連山諸軍事堡壘,兵勢浩大,旌旗蔽日,刀槍如林,19日便打到寧遠城下,並將這座孤城團團包圍了起來。

《明史·袁崇煥傳》記載:努爾哈赤派人勸降, 以威脅的口吻道:“我以30萬人來攻,必破此城矣”!袁崇煥答道:“義當死守,豈有降理!且稱來兵30萬,予亦豈少之哉” ?

魏忠賢派來代替孫承宗做遼東主帥的高第到山海關後便止步不前,只會吹牛拍馬、別無所長且膽怯畏死的他在長城上以隔岸觀火的悠閒心態北眺,坐等寧遠城陷落和袁崇煥敗亡的消息傳來。

努爾哈赤見勸降無效, 立即分兵一部分繞過寧遠城,以切斷寧遠和山海關之間的聯繫,以防關內明軍增援。其實他多慮了,即便他不分兵阻截,高第也不會派一兵一卒來援的。

面對志在必得的努爾哈赤,袁崇煥並不畏懼,他確實是一員臨敵而勇的智將。他派總兵滿桂、參將祖大壽率部分頭把守四門,把城外居民遷入城內,堅壁清野,組織精壯民夫輪流登城值守,並刺破手指寫下血書、以激勵將士精血守城,還把遠在山西的妻子兒女接入城內,以示與城共存亡之意。

就在寧遠城內守軍枕戈待旦、軍民總動員、嚴陣以待之時,努爾哈赤下令後金軍隊開始發動進攻了。

滿清軍隊素稱剽悍善戰,打起仗來渾不畏死,十分兇悍。努爾哈赤先用鐵甲兵攻城,這些敢死虎賁身裹兩層鐵盔,不懼矢石,他們衝至城下,豎起雲梯,奮勇攀登。還有部分鐵甲兵用鐵皮車作掩護,拼命挖掘城牆,居然挖出了好多處缺口。

守城明軍在袁崇煥的指揮下表現也十分英勇,他們早已在城頭安裝好11門從荷蘭進口的紅衣大炮,每發出一炮,都予敵巨大的殺傷,士兵們則居高臨下,用滾木礌石、火銃、箭矢猛擊爬城的後金軍士,再用浸有硫磺、油脂的燃燒物攻擊敵軍的攻城器具 ,就這樣,後金軍前仆後繼、一次次的猛烈進攻,又一次次的被明軍擊退。

袁崇煥本是書生帶兵,文官出身的他沉著冷靜,即使後金兵登上了城牆、砸塌了幾處缺口,他也毫不驚慌,而是披掛上陣,和將士們一起並肩作戰,並運石補牆。寧遠之戰,袁崇煥負傷幾處。

激戰中,明軍的紅衣大炮大發神威,竟一炮炸傷了敵酋努爾哈赤。後金軍見久攻不克,傷亡巨大,只得揮兵後退,袁又組織敢死隊,縋下城牆,追殺敵軍,還撿回箭矢十幾萬枝。史載,明軍共擊斃清軍牛錄(左領,統率300士兵的軍官)十幾人。

21日夜,後金軍趁黑攻城,又被明軍擊潰,只好在26日主動撤圍而去。努爾哈赤身受重傷,只能躺在車裡緩緩而回。他對諸貝勒說:“我自25歲起兵以來,戰必勝,攻必克,歷時43年,獨不克寧遠一座孤城”。他抑鬱不安,悔愧交加,煩躁中背上又長了個毒瘡,舊傷未愈,新瘡又發,幾個月後死於盛京(瀋陽)以西40裡的璦雞堡。

從此以後,後金軍對謀勇兼具的袁崇煥又敬又畏。

寧遠大捷的喜訊傳至北京,朝野歡聲雷動。高第拒絕增援寧遠而被革職,袁崇煥升為四品右僉都御史。袁崇煥乘勝出兵,陸續收復了好幾處被高第放棄了的失土。


努爾哈赤死後,他的兒子皇太極繼位。皇太極雄才大略,能耐不在其父之下,他吸取教訓,採取正確戰略,暫時放棄寧遠,轉而率軍北攻朝鮮。

彼時的明清雙方,久戰疲憊, 彼此都需要一段休整時間,以便整飭軍隊、休養士卒。明軍需要修築防禦工事、訓練士兵,清軍則把進攻重心放到朝鮮、蒙古,以廓清後方、掠奪財富,鞏固統治。就在這樣的局勢下,袁崇煥審時度勢,提出與皇太極議和,雙方罷兵息戰,互不侵犯,皇太極也有此意,表示贊同,但袁的和談建議遭到明熹宗和許多大臣們的反對,他們認為滿清不過是大明一附庸,沒有和大明談判的資格。

袁崇煥與後金商談議和之事時,皇太極利用這段空隙擊敗了朝鮮,袁崇煥也趁這段極其寶貴的和平時期加緊整修了錦州、大小淩河等戰略重地的防禦工事,並派出援朝軍隊,只因清軍攻勢犀利,朝鮮很快就戰敗投降,明軍也迅速退出了朝鮮,沒有和清軍發生正面衝突。

皇太極征服朝鮮回師遼東後,見袁崇煥修葺城池,訓練兵馬,聲勢愈發浩大,哪裡是一副求和的樣子?明明是在拖延時間,於是皇太極決定發兵攻明,“以戰促和”。

1627年,皇太極率軍大舉進攻,遼西的許多明軍堡壘均告陷落,唯獨錦州守將趙率教率明軍與皇太極血戰一月,並重挫清軍。皇太極見錦州久攻不克,就撤圍轉攻寧遠。袁崇煥扼守寧遠,成竹在胸,兩軍碰撞,猶如電光火石,激戰兩天,雙方損失都很慘重,在明軍的拼死抵禦下,寧遠城依舊堅如磐石。

皇太極無奈,再次掉頭去攻擊錦州,但錦州城池堅固,趙率教驍勇善戰,部下又效死力,清軍死傷枕籍,血流漂杵,仍無法攻克。此時正值6月炎天,不耐酷暑的清兵中暑的中暑、得瘟疫的得瘟疫,士氣低落,久戰無功的皇太極不得不怏怏率軍退回瀋陽。

寧錦大捷,袁崇煥威名遠揚,成了清軍的剋星。然而,立下殊功的他並未因之而受重賞,只是官升一級而已。這是為何?只因袁崇煥被認為是東林黨人,遭魏忠賢閹黨的嫉恨,因此立奇功而不賞。魏忠賢唆使手下誣告袁崇煥私自與皇太極議和,欲行不軌,後來又拒不發兵增援錦州。袁崇煥百口莫辯,只好辭去官職,回老家廣東東莞去了。

幸好這年8月,那位愛做木匠活、痴迷捉迷藏的明熹宗病死了,由他的弟弟朱由檢繼位,是為明思宗崇禎帝。崇禎上位時年僅17歲,卻十分精明能幹,他不動聲色地剷除了禍亂大明的魏忠賢閹黨,重新起用了受閹黨排擠的袁崇煥。崇禎賜給袁一柄尚方寶劍,有先斬後奏的權力,以示對他的信任和支持,讓他去總督遼東的防務。

1629年11月,皇太極率十餘萬兵馬,繞過袁崇煥駐防的寧西,又繞過長城隘口,從西路長途奔襲,直接殺到了北京城下。

袁崇煥聞訊後以兩晝夜300餘里的速度回援京師,到北京城外時已是人困馬乏,但在崇禎的催促下不得不立即與清軍接戰,兩軍相持了很久,袁身披鎧甲,身先士卒,肋下中了幾箭,仍死戰不退。清軍力戰不支,被迫退到南海子旁休整。

崇禎見清軍並未遠去,便急催袁崇煥追擊,甚至殲滅之。袁崇煥認為時機不成熟,加上明軍連日激戰,死傷極多,急需休整,必須採取堅守不戰的策略。崇禎卻懷疑袁崇煥,認為他擁兵自重,甚至有篡權謀逆的企圖,至少也是要強迫採納他一貫主張的與滿清議和的主張。他還聯想到之前袁不經請示,擅殺島帥毛文龍,實屬自毀長城,皇太極這才敢肆無忌憚地大舉伐明。如此一想,崇禎那顆剛愎自用而又孤高傲慢的心頓感受到了很大的傷害。

此時,清軍在城外大肆燒殺搶掠,京郊百姓大受其害,崇禎身邊的太監和親信大臣大都在郊外置有田莊,如今慘遭清軍蹂躪,損失慘重,這些人痛心之餘,把一腔怨憤都往袁崇煥身上傾瀉,說清軍是袁崇煥勾引進關的,他的目的是要挾皇上與清人議和。一時間,各種流言蜚語不脛而走,滿京師人都唾罵袁是“漢奸” ,弄得人心惶惶,真假莫辨。竟有不明真相之人站在北京城牆上往城下袁崇煥的士兵頭上扔石塊,一邊怒罵“漢奸兵”,有士兵被砸死砸傷。皇太極聞報大喜,馬上使出一招反間計,離間崇禎和袁崇煥的君臣關係。崇禎本為剛愎之君,他下令將袁逮捕下獄,審理了半年之久,最後將忠心耿耿的他凌遲於菜市口。袁崇煥臨刑前,北京城人情洶洶,愚昧的民眾莫不欲食其肉噙其皮。袁崇煥慘死,是萬古奇冤。今日的一縷冤魂,昨日的萬里長城。崇禎擅殺袁崇煥,實乃自毀長城。 若袁九泉有知,英魂不泯,是怨崇禎、怨皇太極、怨溫體仁還是怨那群渾渾噩噩、好賴不分的無知民眾?此問恐怕永遠無解,因為它本就是一段無頭的冤案。

【寫作碼字不易 剽竊必究】【插圖源自網絡】



鐵馬冰河wu

題主提了倆問題:第一個是袁崇煥和後金議和算不算勾結?第二個崇禎殺袁崇煥是不是冤殺?我來一個一個回答。

第一個問題:沒有勾結

明確說明,沒有勾結滿人,沒有勾結,沒有勾結。原因有二:一沒必要,二議和歷來是權宜之計

為什麼說沒必要?

努爾哈赤是大明的龍虎將軍,見了遼東總兵都是點頭哈腰的。

皇太極在很長時間裡希望明朝給他封王,繼續做藩臣。

袁崇煥一個進士,在九年裡到了督師,節制寧、錦、登萊、天津、東江數鎮15萬兵馬,每年消耗錢糧五百萬,帳下副總兵參將雲集,後方吏部、兵部、工部、戶部宛若屬吏。如此大的權威,如何用勾結女真?最多是發函問候一下。皇太極有何價碼給他?

(形勢圖)

解決遼東問題,袁崇煥最低可以封伯,三公也可能被封,在朝廷兵部、吏部輪著當,甚至可以改革大明軍制。滅後金的吸引力遠遠高於後金開的價碼。

再者他是儒家士大夫,忠孝仁義比誰都熟。

為什麼說議和是權宜之計?

袁崇煥第一次議和是為了瞭解後金內部情況。

第二次議和是為了為總攻贏得緩衝時間。

楊嗣昌議和是為了給平定關內農民起義軍留出時間,不要兩個拳頭打人。

陳新甲議和一是為了撤圍松錦,二是保持暫時和平。

都是緩兵之計,算不上勾結。

(袁崇煥)

第二個問題:殺袁更多是政治原因,難以評價

從己巳之變前部署而言,袁崇煥殺毛文龍、接濟36家,確實不是良策。

在己巳之變時,薊州會戰沒有達成阻擋後金軍的目標,在京師城下沒有完成崇禎會戰殲滅後金軍的期許。

這些確實讓皇帝生氣,讓朝臣不滿。但這罪不至死。

(己巳之變)

崇禎比較任性,直接把袁崇煥給辦了,然後關寧軍東潰,戰局急轉直下。

之後在恢復關寧四城中,關寧軍是絕對主力。

功過相抵,應該就沒事了。但政治極其複雜險惡,袁崇煥也就成了各派鬥爭的一個契機,那他就死定了。

總結:

袁崇煥沒有必要也不會去勾結後金。後金給不出價碼,袁崇煥的議和只是權宜之計。

袁崇煥下獄受當時輿論影響,和指揮不利有關,但更多是皇帝因素。至於其死,就是政治鬥爭的結果了。

畢竟後來孫傳庭下獄也沒被殺。

參考文獻:

王榮煌《袁崇煥大傳》

張磊《己巳之變明軍的調度與作戰》

《度支奏議》、《崇禎長編》、《清太宗實錄》、《明朝檔案總彙》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我想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要透過歷史的迷霧去弄清幾個問題。

第一如何看待當朝修前朝歷史的問題。客觀來講,當朝修前朝歷史,確有粉飾自己的嫌疑。但縱觀中國歷史上下五千年,有比官史更準確的歷史記載嗎?更何況,我不能低估歷代史官的職業操守。這以司馬遷等著名史官由為代表。因此,讀史必以官史為藍本,存疑去偽,不能全盤否定。認為清修明史不可信的論調,太過武斷。

第二如何看待乾隆為袁崇煥平反的問題。很多非議袁崇煥的人,均以敵人為他平反,他肯定就是敵人的邏輯來定論的。我認為這是極其荒謬的。我們要看乾隆為袁平反到底為了什麼,其本質是什麼。其實細看乾隆這段時期的歷史,我們發現他不僅僅為袁崇煥翻了案,還翻了很多案,甚至還包括公認的抗清英雄史可法,稱他為“忠正”。我們也很容易發現這些被翻案的人共同點都是對當時的朝庭忠誠。由此可見乾隆為袁以及史可法等平反,本質上為維護清朝統治,極力宣揚忠君的目的。這也就有了乾隆將洪承疇等列為二臣的行為,皆是為了宣揚要學史可法,袁崇煥等做忠臣,不要學洪承疇等做二臣。

第三就是皮島的作用和毛文龍的關係問題。現在很多人包括一些專家,認為毛文龍被殺,皮島就失去了作用。這實際上是巧用了偷樑換柱的方法,把毛文龍被殺,與皮島的作用混為一談。皮島對於當時的後金,具有地域優勢,戰略位置明顯。但我們不能認為毛文龍被殺,皮島就完了,就失去作用了。實際上毛文龍是1629年被殺,而皮島被清軍攻陷是在1937年。也就是說,毛文龍被並沒有馬上使得皮島落入清的手裡,反而它還繼續發揮作用近8年之久。毛文龍被殺與皮島作用實際關聯,更不能把這當做袁幫清的事實來定論。以我所想,以袁崇煥的戰略眼光,如果給他時間,完全可以將皮島打造成第二個寧遠城。可惜崇貞沒有給他機會,歷史也沒有如果,袁在1630年便被處死。

第四個問題毛文龍被殺的原因。客觀來說,毛文龍對以皮島為支點的東江鎮的形成,是有巨大功勞。但毛在當上軍鎮總兵官後,開始持功自傲,早在天啟年間,對毛的質疑聲便非常多,主要是濫殺難民及俘虜假冒戰功,虛領軍餉。而他自己則設官職,任親人,積極做商貿活動,販賣軍馬在內的禁物,對清的遷製作用極度弱化,嚴然一個獨立小王國。本質上是基本不受中央管制的地方軍閥。其秉性氣質與後來的吳三桂相仿,不過是弱化版的吳三桂。我想基於毛文龍的所做所為,其被殺的主要原因,是袁崇煥想整治軍紀,立威所致。

第五個問題是袁崇煥的犯罪是否成立。崇貞給他的罪名主要是三條,一擅殺毛文龍,二與清庭議和,三市米資敵。這第三條現有歷史記載,出處不同,結果也不同。有些書記載,有些沒有。這些罪狀粗看,確是那麼回事,但細看分析,確只能得出三個字“莫須有”。從擅殺毛文龍來看,這難道不是崇貞自己許諾的先斬後奏嗎?更有尚方寶劍在手。只能說袁的做法觸動了崇貞那顆脆弱的多疑的心。從與清庭來看,明眼人都知道,這是皇太極與袁崇煥互相拿不下對方而用的緩兵之際,一方積極備戰,一方努力加固城防積極堆塔。這是和嗎?說和的人真令人可笑。至於市米資敵,在那樣的環境下,為了軍餉,朝庭又沒錢,你能怎麼辦,只是無奈之舉。諸君難道沒有看到毛文龍也有販賣軍馬資敵之事嗎?

綜上,我認為袁崇煥根本不可能勾結滿人,他的的確確是被錯殺在歷史的長河裡,我確信歷史的真相也大抵如此。碰到沒有明君之度,沒有明君之才,沒有明君之能卻想做明君,且多疑的崇貞,這是袁崇煥的悲劇,也是崇貞的悲劇。我沒有說是大明的悲劇,因為此後還有機會給大明翻身的時機,但都被崇貞的性格能力一一揮霍,這是題外話了。

透過歷史的長河,我彷彿看到了一位青年小吏,在邊關危機之際,滿懷一腔熱血,孤獨一人往關外勘察地形,豪言:“只要能給我足夠的兵馬錢糧,我一人便能守住山海關”。幾年後,也是他固守孤城,面對遍野鐵騎,與將士歃血盟誓,視死如歸,以一城擊退強敵,這是怎樣的豪邁與忠誠......“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守遼東”,這是他在獄中的絕筆,大概也是他一生的寫照吧!


臨淵飛龍

祟禎二年,皇太極率兵偷襲北京,袁崇煥緊急救援,於廣渠門擊敗清兵,隨後,皇太極施反間計,崇禎皇帝中計,逮袁崇煥入獄。但崇禎沒有袁崇煥通敵的證據,有一天,崇禎皇帝看了一部小說《鎮海春秋》,終於對袁崇煥通敵謀款殺毛文龍信之不疑。隨後下令磔殺袁崇煥。《鎮海春秋》這部小說極端美化毛文龍醜化袁崇煥,說袁崇煥與滿清有密約殺毛文龍,朝野人士大多也看了,後來流傳開來,被寫入歷史書,當作事實流傳。以上事實來自黃宗羲《海外慟哭記》大學士機山錢公神道碑銘一文。以下節選該文:亡何,而毛帥之事起。毛文龍者,錢塘人,遼撫王化貞之千總也。遼陽陷後,逃至皮島,招流民、通商賈,數年遂為巨鎮。然不過自營一窟耳;而掠沿海零丁、稱為斬獲,獻俘欺朝廷,以牽制遼瀋。參貂之賂貴近者,使者相望於道;官至都督,掛平遼將軍印。索餉歲百二十萬,稍不應,則跋扈恐喝曰:臣當解劍歸朝鮮矣。而於廣寧、旅順、鐵山之失,寧遠、錦州之圍,顧未嘗有一蚊一虻之勞也。其不能牽制明矣,識者無不謂為疆場之蠹。督師袁崇煥出山,公(公即錢龍錫)亦以為言。崇煥入皮島,大閱軍士,以計斬文龍。其奏報之疏雲:臣出京時,已商之於輔臣錢龍錫矣。己巳之冬,大安口失守,兵鋒直指闕下,崇煥提援師至。先是,崇煥守寧遠,大兵屢攻不得志,太祖患之。範相國文程時為章京,謂太祖曰:昔漢王用陳平之計,間楚君臣,使項羽卒疑范增而去楚;今獨不可踵其故智乎?太祖善之。使人掠得小奄數人,置之帳後,佯欲殺之。範相乃曰:袁督師既許獻城,則此輩皆吾臣子,不必殺也。陰縱之去。奄人得是語密聞於上。上頷之,而舉朝不知也。崇煥戰東便門,頗得利,然兵已疲甚,約束諸將不妄戰,且請入城少憩。上大疑焉,復召對。縋城以入,下之詔獄。上雖疑崇煥,猶未有指實,止以逗留罪之。而逆黨之恨公者,以為不殺崇煥,無以殺公;不以謀叛,無以殺崇煥;不為毛帥頌冤,則公與崇煥不得同罪。於是出間金數十萬,飛箝上下,流言小說(小說即《鎮海春秋》),造作端末,不特烈皇證其先入,朝野傳告亦為信然。崇煥之磔,酣謳竟路;逆黨遂議一新逆案,以洩舊案之毒。以崇煥為大逆,比魏忠賢;公為次逆,比崔呈秀;以及東林諸君子,悉比魏廣微、徐大化、劉志選之流。謀既定矣,乃逮公入獄。時相主其事者,恐公入廷辯,真偽不可掩;傳語公其趣和藥,毋為崇煥續也。公仰天嘆曰:我無愧於心,若冒昧自裁,皆謂我實有罪,後世誰白我者。時相聞公就道,愕然曰:彼竟來耶?公至,廷辯侃侃,上密遣人詗(偵聽)其語。及讞(定罪判詞)入,芟(刪)公辯辭,而鍛鍊文內,擬不時處決。且令有司設廠於柴市,蓋用夏文愍故事也。上見讞詞與所詗異,持其疏未下。明年,右中允黃公道周自田間來,上疏救公。反覆久之,黃公降級去,上亦無意殺公矣。是年六月,釋公戍定海。崇煥為人粗豪,不持士節。然甲士精強,邊備修舉;自熊襄愍(熊廷弼)以後,未見其比。關兵之在城外者,聞其下獄,鬨然稱亂,矢集皇城,兵部從獄中出其手書止之。其得士心如此。顧使之誣死,從此精銳盡喪,士卒不可以經戰陣矣。


古海遊

勾結後金是肯定的。

如果袁崇煥僅僅是謀殺毛文龍,洗地者可以抵賴說毛文龍是壞蛋,然後把蚊格時代“壞人捱打活該,好人捱打好人光榮,壞人打壞人是以毒攻毒,好人打好人是誤會,不打不相識”這個著名的“打人有理”理論發展成“壞人被殺活該”,把這事糊弄過去。

但是,袁崇煥為後金創造的破關條件遠不止殺毛文龍一件事。天啟六年,袁崇煥一當上遼東巡撫,就夥同當時的兵部尚書馮嘉會壓縮明蒙貿易額度,改“撫賞”為“馬價”,導致蒙古各部族立刻陷入饑荒,發生內訌,先是哈喇慎搶奪林丹汗的貨物,林丹汗談判被無視後和哈喇慎火併,哈喇慎失敗後投降後金,後金勾結哈喇慎群毆林丹汗時,袁崇煥正和後金議和,對後金攻打林丹汗這事裝沒看見。最終林丹汗兵敗後西遷,於是長城沿線到處都是漏洞。

其次是以汰兵為由故意削弱薊鎮,先把吃遼餉的薊鎮兵額壓縮到只有一萬兩千,後來薊遼總督劉策覺得兵力實在不夠,另外補7800人駐紮西協。這還罷了,關鍵是袁崇煥將長城瞭望臺的臺兵裁撤,直接將薊鎮預警體系弄瞎。

毛文龍被殺後,東江鎮被長期斷糧,糧食嚴重缺乏,袁崇煥撥給東江鎮所謂的十萬石糧食,只發出去二三萬,真正送到的,只有幾千石,導致東江鎮在後金跑北京二環外旅遊的時間段崇禎二年九月開始到崇禎三年二月缺糧――後金出兵打北京,袁崇煥自己不派兵打後金的老窩,還故意減少東江鎮糧食供應,讓東江鎮也別想在後金打北京時去敵後打游擊。

可以說,後金能攻打北京,所有條件都是袁崇煥創造的,他要沒和後金有勾結才有鬼。

只不過,袁崇煥勾結後金的目的,肯定不是賣身投靠後金,而是養寇自肥。當時的後金連年饑荒,糧食賣毒品價,經濟崩潰,已經接近滅亡,後金一完蛋,明王朝會停徵遼餉,袁崇煥背後的遼餉斧拜集團就得散夥,所以這群斧拜分子必須暗中放水,讓後金度過饑荒緩過一口氣,這樣才能把遼東戰事遙遙無期地拖下去,以便繼續遙遙無期地徵收、貪汙遼餉。


錢眼看人

袁崇煥沒有勾結滿人,對於皇太極來說,袁崇煥就是殺父仇人,至於袁崇煥派人弔喪,也是袁崇煥想借機刺探軍情,清廷也不傻,明軍回營,一路護送,袁崇煥計謀沒有得逞。

袁崇煥與皇太極書信來往,只是皇太極的緩兵之計而施放的煙霧彈,當時情境,東有朝鮮,西、北有蒙古大軍,朝鮮與察哈爾的林丹汗就是明朝的藩屬盟友,皇太極沒有解除後顧之憂,只有靠議和來以假亂真,更何況皇太極提出的議和條件黃金十萬兩,白銀百萬兩,綢緞百萬匹,這條件聽著就很嚇人,別說袁崇煥沒有能力,恐怕大明也望而生畏,當時關東明軍連軍餉都沒有,書信來望只是逢場作戲。等到了皇太極臣服朝鮮,消滅林丹汗,後方威脅解除,皇太極就把高調和議變成力主征戰了,接下來,一場醞釀己久的松錦大戰就爆發上演了。

如果袁崇煥投降滿清,皇太極又何苦繞道喜峰口,進攻北京,再說袁崇煥得知清軍入關,心急如焚,立即親率精銳,馬不停蹄急赴京師救援,在北京城外,與圍攻廣渠門的清軍展開惡戰,清軍敗退,真刀真槍的廝殺,恐怕不是排練苦肉計吧。

皇太極和范文程實馳的反間計,是靠兩個太監,還有兩封所謂的密信,如此重要機密,怎能把兩個太監輕易放回,又怎能把密信隨意丟棄,這正是利用崇禎帝多疑猜忌的心理,也叫知己知彼,假借崇禎之手除掉了一位勁敵,這位崇禎也真絕,如此維護支撐大明危局的擎天柱就被他輕易處以磔刑,更讓眾將寒心。

促成這件事的還有朝廷奸佞溫體仁,他在被貶逐途中,就曾說過:‘’袁崇煥阻其晉升之路‘’,也屬嫉妒作祟,內有奸相,外害良將。

至於斬殺毛文龍,卻是毛文龍誣告袁崇煥剋扣其軍餉,袁崇煥依仗尚方寶劍先斬後奏,也是為了統一邊防號令,就當時的情形,袁崇煥剛到御遼前線,就遇上駐寧遠的士兵因長期缺鞝而譁變。他也曾將兵變士兵梟首示眾,嚴明軍紀。再看毛文龍手下將領,孔有德、耿忠明、尚可喜乖乖主動投降清軍,到了就封王?

再說,袁崇煥已是一方諸候,要權有權,要錢有錢,何必投降滿清,滿清皇太極雖然稱帝,可實力還是跟大明有差距,諸多考量,還是得不償失。

崇楨帝沒有讓袁崇煥進城休整補給,也該多方考慮,當時京城流行鼠疫,大家都害怕傳染,但也不排除祟禎帝對袁的提防。在此關健時刻,滿清和關東鐵騎都己經兵臨北京城下,袁崇煥沒有同清軍兵合一處,將打一家,何來袁崇煥投敵之理。


德厚致遠

袁崇煥是個奸賊,沒有被錯殺,死有餘辜。第一,他頻頻與努爾哈赤有書信往來,寧遠之戰後也與皇太極通信使,名義上是要媾和停戰,實際上是想自立山頭、割據一方,甚至有更大些的野心,在亂世中圖謀不軌。這點,在殺毛文龍中已經可以看出端倪,他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裡。第二,清兵攻打到北京城下的時候,袁崇煥並沒有認真抵抗,裝裝樣子就放棄了崇文門。當時就有人說他是內奸嚮導、帶路人,他想借助東北少數民族女真的力量,推倒明朝另立爐灶,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崇禎不殺他才是養虎為患。第三,早年袁崇煥就有不逞之心,矯詔嬗殺毛文龍,一手遮天。駐守皮島(丹東鴨綠江口黃海大鹿島)的毛文龍,是遼東總兵,瀋陽軍區司令

員,且不說毛抗倭援朝有功,就是有錯誤缺點,自有朝廷公論,輪不到他袁崇煥處理,他這是嬗殺大臣,自毀長城,挖大明江山崇禎的牆角。難怪崇禎接報,大吃一驚!毛文龍軍隊在,一對滿清關外力量是最大牽制,二對軍閥袁崇煥可能的叛國投敵也是一種掣肘。難怪袁崇煥把毛文龍視作眼中釘、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後快。袁崇煥公報私仇,因毛文龍多有頂撞就懷恨在心,宣佈所謂的毛罪證十二條“可殺“,多數是不存在的,其中最主要的毛罪證通敵信,恰恰是他袁崇煥自己,和另外一個駐守山海關的將領。袁賊是賊喊捉賊,特別表演。袁崇煥為了排除異己,達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篡位目的,不惜栽贓陷害,嬗殺大將,何其毒也!毛文龍被冤殺後,軍隊很快瓦解,滿洲兵很快從喜峰口十萬大軍打到北京。此事件的發生,充分說明了毛文龍被錯殺冤殺的嚴重後果。袁崇煥後來惡有惡報被殺,是罪有應得。為他叫屈的人,其實是滿人清朝(同盟者)。北京人當時恨不得生吃他肉!袁崇煥後來是誰為他“平反昭雪“的?是後來的清朝朝廷!(不是我國人民群眾)民!他是誰的“民族英雄“?是滿清人的!不是漢人的民族英雄!是漢人的叛徒和異類,本質上,和范文程、洪承疇之類漢奸是一樣的。


呂永良82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