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支持軍改肯動真碰硬

本報訊 肖越強、特約記者姜玉坤報道:剛剛隨部隊移防遼寧省錦州市的一級軍士長鄧紹春沒想到,自己的孩子沒在錦州落戶,也沒有學區房,可孩子一來就到駐地古塔區最好的小學——保二小學上學了。像鄧紹春這樣的情況,在移防到錦州的部隊官兵中還有不少。這是錦州市委和政府加大力度,有效推進擁軍優屬政策改革取得的可喜成效。

隨著國防和軍隊改革向縱深推進,部隊換防移防調整,隨軍家屬就業安置、子女入學入托、被撤銷部隊遺留職工安置等問題增多,而且有不少問題按照現行政策較難解決。錦州市委和政府領導在聽取錦州軍分區的情況反映後,立即組成軍地聯合調查小組,圍繞部隊改革調整後出現的5類26個急需協調解決的重難點問題,組織民政、財政、教育、衛生等職能部門負責人召開專題會議,共同探討破解之道。最終市委、市政府、軍分區聯合出臺《錦州市擁軍優屬實施辦法》《用超常舉措解決被撤銷部隊遺留問題的實施辦法》《錦州市大力支持駐軍國防和軍隊建設的若干規定》等6項剛性舉措。

“治病要治本,刨樹要刨根。”針對過去軍人子女教育優待辦法中,一些條規不適用于軍改後的新情況,該市大膽改革軍人子女教育優待資源配置結構,明確規定現役軍人子女可在全市任選幼兒園、小學和初級中學就讀,且不受戶籍、學區房限制,由市政府、軍分區相關部門負責統籌安排,教育局等部門負責統一辦理。對優待政策拒絕落實、落實不到位者,追究相關部門、學校“一把手”的責任,並公佈追責結果。

剛性指標,硬性約束,讓安置優待暢通無阻。針對本市以往的隨軍家屬就業安置政策存在原則性要求多、剛性約束性條款少,對職權劃分不清、責任追究不嚴格等問題,他們大膽改革,走開隨軍家屬指令性計劃安置路子,明確每年解決隨軍家屬就業安置指標,軍屬安置借鑑轉業幹部移交安置模式通過考試排名、雙向選崗競聘。據悉,今年43名軍嫂通過該模式全部合理安置。他們還提出對軍屬考取公務員、事業編崗位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不得無故不予錄用或辭退。

對特殊問題採取超常舉措破解。新移防來的某旅沒有綜合戰術訓練場,他們採取“化零為整的置換方法”特事特辦,市委書記和市長現場督導,為該旅調整出3000多畝的大型綜合戰術訓練場。某部隊撤銷後,遺留下100餘名特殊崗位職工沒有妥善安置。經過身份核實認定後,他們採取退養安置、經濟補償、分流轉崗等超常辦法,一次性全部妥善解決遺留問題。目前,這個市對駐軍部隊因改革調整出現的5類26個重難點問題,除兩件正在辦理外,其他均已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