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牛、娃哈哈、伊利等巨头的“社交零售”到底是什么?

对于“微商”,大部分人或多或少都有些抵触,但不可否认的是:通过复制“微商模式”发展起来的社交零售已然成为“零售新风口”。创办3年就成功上市并突破千亿级市值的拼多多,更是将这场风浪推向了高潮。

01

从阿里到京东

“社交零售”早已无处不在

最近几年,各大主流电商平台都在布局社交板块,如阿里的聚划算团购网、苏宁易购的乐拼购、京东的“拼购”小程序等。与此同时,各大企业也纷纷投入社交市场,包括盼盼、娃哈哈、伊利、蒙牛在内的食品大咖先后开启社交新零售运营模式,以一种看似更加“亲民”的方式去拥抱消费者。

到底什么是社交零售?简言之,就是一种基于人际关系网络的零售模式。一般来说,线上的社交零售微信、微博、QQ等社交平台为传播渠道,线下则以朋友、同事、老乡等关系圈子为前提。成功的社交零售以信任(而非“洗脑”)为核心,能够通过树立口碑,带动消费者“口口相传”,在销售产品的同时,起到品牌推广的作用。

其实,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社交零售早已是无所不在,只是最近几年才被概念化。

仔细想想,即使用原始的“搜索式”购物模式——在偌大的市场(线上或线下)去地毯式搜索,找到想要产品然后买下。在交易完成后,很多商家也会亲切地说:“如果觉得好请介绍朋友过来"。如果你下次定点直奔这个店,或者介绍朋友过来,那就是“社交零售”了。另外很多APP下载或者平台注册,都有“推荐人”一栏,并想方设法让原始用户推荐新用户,这也是社交零售的标签。

事实上,在大多数消费场景下,我们都能找到“社交零售”的影子。

02

瞄准社交市场

蒙牛1年连推2款“社交专供”

日前,蒙牛社交渠道专供产品——凝纯上市,并成功邀请了演员马思纯做“明星合伙人”。与此同时,蒙牛社交零售平台现已正式启动。

蒙牛社交零售平台公司总裁孙帆透露,蒙牛社交零售平台不仅是针对蒙牛自身产品开放,还会同时吸纳其他国民级大品牌,目前某国际知名的大品牌也将率先入驻。

蒙牛、娃哈哈、伊利等巨头的“社交零售”到底是什么?

蒙牛、娃哈哈、伊利等巨头的“社交零售”到底是什么?

据报道,凝纯是一款含有胶原蛋白成分的果冻,是针对年轻女性的“美容新零食”,统一零售价 218元/提,1提8箱,1箱7包。

在此之前,蒙牛曾于今年1月推出一款名为“慢燃”的代餐奶昔,并在人民日报社等大媒体上霸气宣传。然而针对第一款仅在社交零售渠道销售的产品“慢燃”,目前蒙牛方尚未公开具体的销售业绩。

不管是“慢燃”还是“凝纯”,采用的都是通过社交关系发展下一级代理商的销售方式,此次蒙牛将代理商层级由慢燃的 6 级,减少为凝纯的3 级代理+VIP的模式,各级代理商需要交不同金额的保证金。

然而,这种强调“拉人头”的分级营销方式,难免让人产生涉嫌传销的嫌疑。为规避风险,“凝纯”一开始就不收取代理费,而是采用了招商奖励、团队管理奖励的赚钱模式。根据招商政策,城市合伙人如果累计业绩25万(不限时间) 即可晋升为高级合伙人。成为高级合伙人后, 即可享有团队管理奖,之前推荐的高级合伙人的业绩算他的团队业绩。

03

社交零售竞技赛

娃哈哈、伊利、盼盼等群雄逐鹿

除了蒙牛推出慢燃和凝纯外,包括娃哈哈、盼盼、伊利在内的多家食品巨头也都在今年向社交平台发力了,而且大都在强调产品的“功能性”,其中,娃哈哈的天眼晶睛更是戴了“蓝帽子”的保健品。

娃哈哈天眼晶睛

蒙牛、娃哈哈、伊利等巨头的“社交零售”到底是什么?

蒙牛、娃哈哈、伊利等巨头的“社交零售”到底是什么?

今年4月,娃哈哈联合中南集团,推出旗下第一款进军“社交零售”的护眼产品——天眼晶睛。据称,该产品的研发初衷正是为了缓解青少年视力疲劳现象,新品一发布便在零售圈引起轰动,吸引力不少眼球。

根据产品介绍,天眼晶晴含叶黄素、维生素A、锌元素和牛磺酸等成分,获得了保健食品批号(蓝帽子),是相关部门认准的具有缓解视力疲劳功能的饮品。

伊利新食机

蒙牛、娃哈哈、伊利等巨头的“社交零售”到底是什么?

蒙牛、娃哈哈、伊利等巨头的“社交零售”到底是什么?

继蒙牛和娃哈哈之后,伊利于今年9月推出了品牌“新食机”,正式进军社交市场。该产品的运营推广由伊利全资子公司质利美(上海)有限公司负责。据报道,新食机包括“胶原蛋白肽”和“酵母葡聚糖”两种饮品,产品强调美白养颜和营养均衡功效,并邀请了国际名模何穗作为品牌代言人。

盼盼“合伙人”撬动社交圈

与蒙牛、娃哈哈、伊利不同,盼盼食品布局社交板块没有从某一新品着手,而是直接做渠道拓展。2018年,盼盼推出“百人百万”城市合伙人模式,并携微商咨询公司,面向全国招募百名城市合伙人,正式打响了社交零售的”第一枪“。

从网上流传的城市合伙人升级政策我们可以发现,盼盼招募“合伙人”的模式,从根本上来说,是想通过城市合伙人的社交渠道,获得更多的加盟商,进而建立大规模的社交零售团队。

火热的社交零售竞赛还在持续。然而,各大巨头的社交零售“战绩”至今我们还不得而知。关于各大企业“社交零售”的反馈亦是褒贬不一:一方面,基于强大的品牌背书,产品在社交平台都得以迅速传播。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代理商感觉自己“被骗了”,于是退出代理,甚至发起“维权群”、借助媒体力量、通过法律渠道进行集体维权。

这种传统企业嫁接社交平台的零售模式是否会基因不和?蒙牛、娃哈哈、伊利、盼盼等大咖的“社交零售”之战胜算各几何?未来,关于社交零售,市场又会玩出什么新花样?

一切的一切,让我们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