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脂肪這東西,大家腦子裡就會想到“吃多了”三個字。然而,最近發表在頂尖學術期刊《細胞》上的一項研究發現,
有一類脂肪組織竟然和減肥有關!它會在我們進食時,向大腦傳達“住口”的信號。褐色脂肪添新功勞
會向大腦報告“住口”信號的脂肪果然不是普通的脂肪,它們屬於脂肪組織中的褐色脂肪(brown adipose tissue,簡稱BAT)。我們生活中所熟知的脂肪主要是白色脂肪組織,它能儲存能量,讓人發胖。
而褐色脂肪的主要作用是消耗能量,用來發熱。這種發熱形式被稱為“代謝產熱”,也叫非戰慄性發熱。褐色脂肪組織在人體內含量不高,但產熱效率很高。在寒冷的環境中,褐色脂肪組織被激活,可以通過快速消耗葡萄糖和脂肪來發熱。
▲取暖基本靠抖?不,還有褐色脂肪幫你保持體溫(圖片來源:Corey Seeman, https://www.flickr.com/photos/cseeman/12177021545)
這種主要用在產熱上的脂肪,在進食過程中有什麼作用呢?本項研究就為這個問題提供了重要的答案。
腸道激素激活褐色脂肪
研究人員發現,棕色脂肪在進餐時會受到腸道激素之一促胰液素的激活。這種腸道激素人們認識已久,實際上在一百多年前就被發現了。人們知道它由十二指腸分泌,作用是刺激胰腺分泌碳酸氫鹽,來幫助小腸中和胃酸、促進消化。沒想到一百多年過去了,我們現在還能找到它的新功能:直接激活褐色脂肪發熱,產生飽食感信號。
研究人員給飢餓的小鼠注射促胰液素,發現可以抑制它們的食慾,同時會增加褐色脂肪組織產生的熱量。而在大腦的食慾控制中心——下丘腦,研究人員也檢測到褐色脂肪組織產熱後產生的飽食信號。在褐色脂肪組織產熱能力受到抑制的基因敲除小鼠身上,同樣注射促胰液素就不會出現食慾抑制。
▲同樣是禁食後重新餵食,接受促胰液素注射的野生小鼠食慾減少,而基因敲除小鼠(右)不受激素影響(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促胰液素對褐色脂肪所起的效果不光在小鼠身上得到了驗證,研究人員還做了臨床試驗——他們招募了17位人類志願者,檢測了血液中的促胰液素水平。科學家們在這些受試者經過一晚上的禁食後,以及餐後30~40分鐘時檢測了褐色脂肪組織的耗氧量和脂肪酸攝取量。確實發現褐色脂肪的高代謝活性和血液中高促胰液素水平是相對應的。
減肥的新希望
褐色脂肪組織因為有消耗熱量的作用,早就被減肥研究瞄上。而褐色脂肪與飽食感之間的聯繫,則讓我們又想到,還可以利用褐色脂肪來控制能量攝入。這對於治療肥胖無疑又增加了一個新的干預思路。
就像本研究負責人Martin Klingenspor教授說的那樣,“我們對褐色脂肪的認識不應該再侷限於它就是一個發熱的器官,需要多加註意它在調控飢餓/飽食感上所起的功能”。
鑑於人們多年來對促胰液素的研究,已經知道這種激素的分泌受到食物的誘導,並且對於不同類型的營養物質(比如碳水化合物、脂肪或蛋白質)敏感性不同。接下來,
我們或許可以弄清楚吃哪些食物或先吃哪些食物可以特別有效地激活褐色脂肪產熱,從而提升飽食感,達到少吃、少攝入熱量的效果。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微信團隊,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謝絕轉載到其他平臺。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閱讀更多 藥明康德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