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 18號地鐵線有望到達中山民眾

廣州 18號地鐵線有望到達中山民眾

10月24日,由中山市城鄉規劃局公佈的《中山市域組團發展規劃(2017-2035年)》草案(下稱草案)已完成公示。草案規劃年限至2035年,分成兩個階段進行。至2035年,中山市域常住人口規模約為550-600萬人,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約為730-750平方公里,佔全市土地面積超過42%。

草案提及將預留中南虎城際經民眾站對接廣州南沙通道,強化東北組團與廣州、南沙、深圳聯繫;推進大運量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由中山站出發,分別經三角鎮、民眾鎮對接廣州18號地鐵線的軌道線路;完善市域道路快線(如民眾快線),強化與佛山、南沙、珠海路網銜接。

東北組團規劃面積280平方公里

按照2017年4月,中山市委市政府在《中共中山市委中山市人民政府關於實施組團式發展戰略的意見》中明確劃定一中心四組團(五大組團)規劃,對各個組團功能定位、交通承載力、產業佈局方面都進行了相關規劃。包括黃圃鎮、三角鎮、民眾鎮在內的東北組團,面積約280平方公里。

草案提出,為支撐中山市完成珠江東西兩岸融合發展的支撐點、沿海經濟帶的樞紐城市、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一極的發展使命,規劃確定中山市功能定位為:珠西綜合交通樞紐、灣區精品活力都會、世界專業製造名城。

如何實現這些目標?中山以規劃先導,構築可持續發展的空間格局。草案指出,中山將通過兩帶兩軸實現東承西接、向灣區發展。“兩帶”是指南北向聯繫廣州和珠海、澳門的灣區創新服務帶,以及東西向承接深圳、香港功能與產業轉移,輻射珠江西岸的灣區功能拓展帶。“兩軸”是指南北向依託國道G105,聯繫廣州、佛山與珠海、澳門的轉型發展軸,以及東西向經過南部組團,融入珠海,對接深圳、香港的功能聯繫軸。

廣州18號地鐵線或經民眾鎮

在市域交通規劃方面,草案提出軌道引領,構建珠江西岸軌道交通樞紐,中山將加快推進深中通道、深茂鐵路建設,形成灣區機場群服務核心區,將中山建設成為搭乘飛機最方便的城市之一。同時爭取廣中珠澳客專建設,形成西岸高速鐵路大通道,實現多通道環灣軌道聯繫,爭取深肇城際經中山中心城區。

中山將預留廣中珠澳高鐵通道,預留中南虎城際經民眾站對接廣州南沙通道,強化東北組團與廣州、南沙、深圳聯繫。規劃由中山站出發,分別經三角鎮、民眾鎮對接廣州18號地鐵線的軌道線路。規劃深茂城際、中南虎城際經民眾樞紐對接灣區東岸。此外,中山將完善和預留對接廣州南沙的高速路及幹線路網,適時考慮搬遷三角通用機場。

草案還提出要完善市域道路快線,強化與佛山、南沙、珠海路網銜接;保證鄰近組團3條及以上幹線公路可達。新建和改造國道G105、古神公路、沿江景觀路、三角快線(福源路延長線)、黃圃快線、民眾快線、南朗快線、坦洲快線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