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犯錯就糾正,是最愚蠢的做法!

孩子一犯錯就糾正,是最愚蠢的做法!

1

前幾天,路上,遇到一個大概四五歲的小姑娘。她抱著一瓶果汁,小心翼翼地把嘴湊到瓶口,可能是瓶子比較重的緣故,孩子喝的時候沒有拿好,將果汁弄得滿身都是,還灑了一地。此時,一旁的孩子媽媽見了,立刻杏眼圓睜,柳眉倒豎,當眾大聲呵斥道:“你怎麼這麼笨,讓你小心些,你還是灑了,一點小事都做不好,你還會做什麼?”媽媽粗暴地奪過瓶子,而小姑娘只是默默地聽著媽媽的訓斥。

這一幕,想必很多人並不陌生,可能你也曾在路上遇見過,可能是你小時候也曾經歷過,可能現在你也這樣對待自家孩子。

喝水打翻杯子、吃飯不小心撒在桌子上、弄花了家裡的牆壁……孩子犯的這些瑣細小事,時常讓家長無名火起,抓來孩子就是一頓“愛的教育”。美名其曰這是在進行教育,是為了孩子好。可事實是什麼?

小樺媽媽想說:誰都曾經是孩子,誰都犯過無數的錯。父母不應該感情用事地懲罰孩子,而是要找到孩子犯錯的根源,幫助他們認識和改正錯誤。

其實,只有那些對孩子的錯誤束手無策的成年人,才會對幼小孩子的錯誤惱羞成怒,甚至怒不可遏,因為他們找不到好的解決辦法,不懂得該如何指正和幫助孩子改正錯誤。

或者,他們覺得權威和能力在孩子的錯誤面前受到了質疑和挑戰,於是用一些老套的、沒有人性的、沒有實效的懲罰措施來發洩成年人對未成年人的不滿。

這不是教育,而是在幼小的心靈裡播撒扭曲和仇恨的種子。犯錯是孩子成長必經的過程!

孩子一犯錯就糾正,是最愚蠢的做法!

2

想必大家還對藥家鑫一案記憶猶新!他犯罪伏法以後,也帶走了父母半生辛苦的養育與餘生的期望。一個多月裡,他的母親每天躺在他睡過的床上不思飲食……他的父親日夜無眠,追思自己養育兒子中的錯誤,他痛苦地認識到:犯罪的是兒子,而根源卻在他這裡。

從小,他就不允許兒子犯錯誤,兒子每犯一個錯誤,等待的都是嚴厲的懲罰。有一次,兒子上網玩遊戲,他就將其關到地下室裡,一個多月,吃住都在裡面;兒子彈鋼琴,每彈錯一個音,都會被他罵一句。他幾乎從不誇獎、鼓勵兒子,也不給他講什麼道理。所以到了中學,兒子在學校被人欺負了,有同學按著他的頭往牆上撞,他也不敢回家對父母訴說……在駕車撞人以後,他看到受害人在記他的車號,頭腦裡閃出的惟一的念頭是:她要告訴我父母了,我怎麼向他們交待這樣重大的錯誤?於是他下了車,拿出了刀子,走向了受害人……

在這裡,我們也就看到了藥家鑫撞人後又致人死亡的根本原因:

不容許孩子犯錯!

曾經有一份研究調查發現,那些小錯誤不犯的孩子經常會犯大錯,歸根究底,就是孩子有沒有犯錯經驗的問題。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犯錯誤是孩子的權力,因為這是成長必經的一個過程體驗。孩子只有在不斷犯錯誤的過程中,才能不斷改正才會學會成長。

孩子一犯錯就糾正,是最愚蠢的做法!

3

記得尹建莉老師曾經說過:

童年需要“試誤”,需要“不聽話”。

不允許孩子犯錯誤,要孩子事事聽命於家長,這猶如不允許學走路的孩子摔跤一樣,是以暫時的、表面的完美取代長久的、內在的完善。

就一個孩子來說,他內心自信平和,比謹小慎微重要;凡事有好奇心,比凡事不出錯重要;他有自我選擇的勇氣,比選擇正確更重要。

培養一個完全“聽話”的孩子是件可悲的事,當一個孩子事事聽命於家長,處處循規蹈矩時,那不是教育成果,是生命中隱伏的久遠的悲傷。

小孩子們犯錯誤,大都是因為他們還不知道事物的規則和正確的行為,我們要先讓他們說出事情的起因、經過、心理,然後為他們講明事物的規則和正確的行為。

對待未成年的孩子,父母還要儘量注意孩子尚幼小,不要用成年人的標準要求他們。 要了解孩子身心的發育狀況,瞭解他們的心理感受。採取他們容易接受的方式,為他們講明情理。

沒有人喜歡犯錯,犯錯的瞬間我們都會不安、害怕,若錯誤給到孩子一直是緊張的、不安的、害怕的,那說明孩子沒有正視錯誤,我們父母並沒有傳遞給孩子面對錯誤的一個正確認識。

若一個孩子犯錯,是坦然的、積極的,他擁有一顆敢於面對錯誤並努力去改正的心,那未來還會有什麼難題是會困擾孩子的呢!

在孩子由於沒有技能,或者不懂生活的一些規則犯下錯誤、遭遇挫折時,敞開父母溫暖的懷抱擁抱他們吧,理解他們,安慰他們,給他們鼓勵,告訴他們這些事情沒有關係,有爸爸媽媽在他們身後,然後再與他們一起找到錯誤的原因,與他們一起走上正確、美好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