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过两大名将,刘备恨他,孙权爱他,但历史上他或许根本就不存在

刘备对他恨之入骨,孙权没有重用他,他的存在感实在是一个谜

要说刘备最恨的人除了吕布、曹操之外,还有一个孙权手下的部将,他擒关羽、伤黄忠,关羽被擒身首异处,黄忠中箭不治身亡皆出自此人的手笔。因为关羽的事而发动的夷陵之战惨败后,辛辛苦苦打下来的蜀汉家底又遭到巨大的损失,刘备甚至因此活活气死了。

刘备对此人算是恨之入骨了,按理说刘备如此恨他,那他应该是孙权的手下有名的大将才对。可恰恰相反,此人在正史中的记载仅仅一句话,官职也只是一个司马而已,没升官,没记载,生卒年不详,存在感基本为零,这就很让人奇怪了!

杀过两大名将,刘备恨他,孙权爱他,但历史上他或许根本就不存在

潘璋部下司马 - 马忠

正史里埋伏关羽,却连升官都没有

据《三国志》记载,关羽败走麦城之后是遇到了埋伏,“权已据江陵,尽虏羽士众妻子,羽军遂散。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吴主传》记载:“权先使朱然、潘璋断其径路。十二月,璋司马马忠获羽及其子平、都督赵累等於章乡,遂定荆州”。

也就是说孙权派遣大将朱然、潘璋去狙击战败的关羽,在临沮这个地方由潘璋的部下司马马忠擒住了关羽、关平和都督赵累,并且将其斩首。这本来是没什么问题,但问题是擒住关羽,立下如此大功的马忠却没有因此升官,在历史上的记载也仅限于此项埋伏而已,倒是孙权一路加官晋爵,“曹公表权为骠骑将军,假节领荆州牧,封南昌侯”。这一点连罗贯中先生都看不下去了,所以在《三国演义》里给马忠加了一场重头戏。

杀过两大名将,刘备恨他,孙权爱他,但历史上他或许根本就不存在

关羽被生擒

演义中箭伤黄忠,夷陵之战立功

罗贯中给马忠加的那场戏就在刘备夷陵之战前夕,潘璋、关兴为配角,主角自然是马忠和黄忠了。“忽然狂风大起,忠急退时,山坡上马忠引一军出,一箭射中黄忠肩窝,险些儿落马”,“忠年老血衰,箭疮痛裂,病甚沉重···是夜殒于御营”。黄忠之所以会死,刘备首战失利又损一员大将全是马忠的功劳,可惜的是马忠这样的“高手”居然让糜芳给阴了。“(傅士仁、糜芳)两人计较已定,先备了马。三更时分,入帐刺杀了马忠,将首级割了,二人带了数十骑,径投猇亭而来”。

连杀蜀国两名五虎大将的马忠就这样断送了性命,身首异处。

杀过两大名将,刘备恨他,孙权爱他,但历史上他或许根本就不存在

黄忠被射伤

孙权的替罪羊,正史的小人物

首先撇开演义不说,单单说正史的话,马忠其实是不能杀关羽的,孙权也不能,因为关羽是汉献帝亲封的汉寿亭侯,是有名正言顺汉室爵位的。孙权杀他则是“僭越”,马忠更是没有任何资格杀关羽的。

孙权下命令杀关羽这是摆明了的,为了不让曹操为难,也为了不放虎归山,所以关羽必须要死。也为了不背上“僭越”的名声,所以孙权安排了一个“马忠”来杀,这样的话孙权最多算是一个管教属下不力的罪,比起“僭越”来要轻得多了。而马忠立下如此大功却在历史上连一个名号都没有,生卒年都不详,官位也一直都是个司马,以至于我都不能不猜测马忠在历史上是否真实存在过。毕竟像这样一个人物,《三国志》漏记了一些有可能,蜀国不想记也有可能,但《吴书》是不可能不记的。

关于马忠的下落没有任何一部书籍有记载,没有一点铺垫匆匆而来(擒杀关羽),也没有一定告知匆匆而去(下落不明),这位在正史中擒住关羽,在演义中射伤黄忠的司马马忠就这样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了。

杀过两大名将,刘备恨他,孙权爱他,但历史上他或许根本就不存在

马忠

参考文献:《三国志》;《三国演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