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過兩大名將,劉備恨他,孫權愛他,但歷史上他或許根本就不存在

劉備對他恨之入骨,孫權沒有重用他,他的存在感實在是一個謎

要說劉備最恨的人除了呂布、曹操之外,還有一個孫權手下的部將,他擒關羽、傷黃忠,關羽被擒身首異處,黃忠中箭不治身亡皆出自此人的手筆。因為關羽的事而發動的夷陵之戰慘敗後,辛辛苦苦打下來的蜀漢家底又遭到巨大的損失,劉備甚至因此活活氣死了。

劉備對此人算是恨之入骨了,按理說劉備如此恨他,那他應該是孫權的手下有名的大將才對。可恰恰相反,此人在正史中的記載僅僅一句話,官職也只是一個司馬而已,沒升官,沒記載,生卒年不詳,存在感基本為零,這就很讓人奇怪了!

殺過兩大名將,劉備恨他,孫權愛他,但歷史上他或許根本就不存在

潘璋部下司馬 - 馬忠

正史裡埋伏關羽,卻連升官都沒有

據《三國志》記載,關羽敗走麥城之後是遇到了埋伏,“權已據江陵,盡虜羽士眾妻子,羽軍遂散。權遣將逆擊羽,斬羽及子平於臨沮”。《吳主傳》記載:“權先使朱然、潘璋斷其徑路。十二月,璋司馬馬忠獲羽及其子平、都督趙累等於章鄉,遂定荊州”。

也就是說孫權派遣大將朱然、潘璋去狙擊戰敗的關羽,在臨沮這個地方由潘璋的部下司馬馬忠擒住了關羽、關平和都督趙累,並且將其斬首。這本來是沒什麼問題,但問題是擒住關羽,立下如此大功的馬忠卻沒有因此升官,在歷史上的記載也僅限於此項埋伏而已,倒是孫權一路加官晉爵,“曹公表權為驃騎將軍,假節領荊州牧,封南昌侯”。這一點連羅貫中先生都看不下去了,所以在《三國演義》裡給馬忠加了一場重頭戲。

殺過兩大名將,劉備恨他,孫權愛他,但歷史上他或許根本就不存在

關羽被生擒

演義中箭傷黃忠,夷陵之戰立功

羅貫中給馬忠加的那場戲就在劉備夷陵之戰前夕,潘璋、關興為配角,主角自然是馬忠和黃忠了。“忽然狂風大起,忠急退時,山坡上馬忠引一軍出,一箭射中黃忠肩窩,險些兒落馬”,“忠年老血衰,箭瘡痛裂,病甚沉重···是夜殞於御營”。黃忠之所以會死,劉備首戰失利又損一員大將全是馬忠的功勞,可惜的是馬忠這樣的“高手”居然讓糜芳給陰了。“(傅士仁、糜芳)兩人計較已定,先備了馬。三更時分,入帳刺殺了馬忠,將首級割了,二人帶了數十騎,徑投猇亭而來”。

連殺蜀國兩名五虎大將的馬忠就這樣斷送了性命,身首異處。

殺過兩大名將,劉備恨他,孫權愛他,但歷史上他或許根本就不存在

黃忠被射傷

孫權的替罪羊,正史的小人物

首先撇開演義不說,單單說正史的話,馬忠其實是不能殺關羽的,孫權也不能,因為關羽是漢獻帝親封的漢壽亭侯,是有名正言順漢室爵位的。孫權殺他則是“僭越”,馬忠更是沒有任何資格殺關羽的。

孫權下命令殺關羽這是擺明了的,為了不讓曹操為難,也為了不放虎歸山,所以關羽必須要死。也為了不背上“僭越”的名聲,所以孫權安排了一個“馬忠”來殺,這樣的話孫權最多算是一個管教屬下不力的罪,比起“僭越”來要輕得多了。而馬忠立下如此大功卻在歷史上連一個名號都沒有,生卒年都不詳,官位也一直都是個司馬,以至於我都不能不猜測馬忠在歷史上是否真實存在過。畢竟像這樣一個人物,《三國志》漏記了一些有可能,蜀國不想記也有可能,但《吳書》是不可能不記的。

關於馬忠的下落沒有任何一部書籍有記載,沒有一點鋪墊匆匆而來(擒殺關羽),也沒有一定告知匆匆而去(下落不明),這位在正史中擒住關羽,在演義中射傷黃忠的司馬馬忠就這樣湮沒在歷史的長河裡了。

殺過兩大名將,劉備恨他,孫權愛他,但歷史上他或許根本就不存在

馬忠

參考文獻:《三國志》;《三國演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