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楼市会涨吗 1.35万亿基建大投资,热钱会流向楼市吗?!

中秋节当天,人民日报海外版发文称,国家发改委正强调稳投资,要加快1.35万亿地方债发行和使用。

株洲楼市会涨吗 1.35万亿基建大投资,热钱会流向楼市吗?!


投资是拉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经济形势不明朗的时候,大基建和楼市往往就是经济的压舱石。于是,你会发现越是经济压力大的时候,楼市和大基建越是搞得风生水起。

这一次也不例外。当下,内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外部局势较为不明确,再加上楼市又在正进入深度调整期,于是大基建就必须扛起这份殊荣。

在今天人民日报海外版推送的文章中,发改委强调,中央与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切实加大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补短板力度。具体看来,有5个方面:

一是瞄准基础设施、农业、脱贫攻坚、生态环保等重点领域,加大补短板力度;二是建立补短板协调机制,共同推动加大基础设施等领域补短板力度重点工作;三是按照近期、中期、长期三类,储备一大批补短板重点领域项目;四是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和项目开工建设;五是加快落实补短板重点任务。


国务院总理在9月18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稳投资不是要走过度依赖投资的老路,但也不能不要投资。事实上我们在基础设施、民生等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当前要聚焦补短板、调结构,积极扩大有效投资。”

简短的一句话,信息量却不少。主要包含两点:

1、尽管近年来我国的交通设备相比之前完备了不少,但如果从交通密度上来说,还存在许多短板;

2、稳投资不是随性投资,也要控制风险,未来将加大有效投资。

投资的钱从何来?答案就是文章开头说的1.35万亿地方专项债券。但目前从数据上来看,各地方的债务率已经不低了。

单位:亿元

株洲楼市会涨吗 1.35万亿基建大投资,热钱会流向楼市吗?!


制图:财经观潮

那为何还要加大地方债券发行?

事实上,“赤字财政”的实质,是央行定向印钱给政府,通过政府鼓励的项目拉动经济、带动就业。无论美国的天量国债,还是中国的国债,其规模一定是越来越大,记个账而已,根本不用还。所谓国债到期,其实是更多的新债替代旧债而已。

地方政府的财政赤字,最后依靠央行发行钞票来堵窟窿。换言之,财政赤字最终还是由全民买单。

许多地方政府觉得不借白不借,哪个地方借钱越多负债越重,反而发展越快。比如贵州,从上表可看到贵州省的债务率与负债率均位列全国第一,而过去几年贵州的经济增幅基本上也是领跑全国。

这一次,1.35万亿的地方债券同样也承载着促进经济发展和补齐交通短板的重任。

第一,促进经济发展。

上面已经说到,当前内外环境存在各种不确定的情况下,我国经济大环境压力较大,目前股市、债市、民间借贷、汇率等都在走弱。

数据显示,二季度全国GDP增速为6.7%,相比于一季度的6.8%,有所回调。

在经济压力较大的时候,以往楼市和大基建必须挑起大梁。但这一次,楼市也同样面对天山压顶般的调整,心有余而力不足,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尽可能做到高位横盘。

当此之时大基建就必须一夫当关,成为经济担当。于是,便有了大基建1.35万亿的定向放水。

当然,并非任何大基建项目都支持,主要还是支持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具备战略意义的项目。

第二,补交通短板。

交通是经济的命脉。尽管我国铁路与高速铁路里程均位列全球第一,但中西部交通仍是短板。若除以96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在交通密度上,中国在全球范围内并不占优。

许多地区仍需补齐,如经济第一大省广东,经济排名第一,铁路密度却只位居全国第18位。江苏、浙江排名也都不高。

株洲楼市会涨吗 1.35万亿基建大投资,热钱会流向楼市吗?!

那么,大基建时代对株洲楼市会有什么影响?

先看看株洲的交通。

株洲楼市会涨吗 1.35万亿基建大投资,热钱会流向楼市吗?!

株洲市委市政府于2013年经过科学系统的认证,初步规划:株洲地铁将于2018年开始兴建,最终将建成4条线路,其中两条分别与长沙和湘潭连接,成为长株潭城市群联系的血脉。城区地铁线路4条,其中株洲地铁1号线、株洲地铁2号线为主骨架,株洲地铁3号线、株洲地铁4号线为远景预留线。

株洲地铁1号线起于京广高铁株洲西站、止于华强,全长32.7公里,横向贯通株洲城。株洲地铁2号线起于湘天桥、止于南州,全长30.9公里,纵向贯通株洲城。

所谓地铁一响,黄金万两。地铁拓展城市骨架,疏导城中心资源,也意味着会拉动周边区域跨越式发展,同时点燃房地产热情与热钱。就算这1.35万亿分到株洲只是零头,但这至少证明,政fu在基建上的投入意志不可置疑,这亦是利好。

期待株洲地铁,期待有更多更舒适的房子带给株洲人,但我们不期待涨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