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長寫古體詩的人在現在還有什麼用?

魚在水裡你呢


擅長寫古體詩的人,六甲番人也不知道有什麼用,正如清人黃景仁《雜感》所說: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鳴。

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倖名。

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在實用論者眼中,書生和詩人都是百無一用的,世間萬物萬事都遵循自己固有的規律演化著,不論詩人在與不在,不論文字間是否有悲愁喜樂。而在不懂詩者、不愛詩者看來,詩可有可無,詩人酸氣十足,而古體詩更是不知所謂的天書。

但是,或有因韻文感動的審美之眼,或有體察入微的敏感之心,或有聞絃歌知雅意的靈動之魂,詩歌特別是古體詩就是最大的樂趣,詩人就是最好的夥伴。



當然,那些擅長寫古體詩的人,還是談不上有什麼用,只能算是個耕耘者罷了,其中的佼佼者,只是深夜無眠的傾聽者,其中的優秀作品,也只是感動內心的安魂曲。

不過,對於詩者來說,這重要麼?我們發乎情醞於心借於韻的文字,無非是不吐不快而已,有人喜歡讀,自然欣喜,無人問津,那就自娛自樂吧。

我是六甲番人,致力於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更多精彩,敬請關注。


六甲番人


首先我覺得目前喜歡古典詩詞的人越來越多了,從詩詞大會的熱度中可以強烈的感受到,另外身邊喜歡創作古詩詞的人也明顯多起來。由此來看,古詩詞又生機勃勃了!

擅長寫古詩詞的人在當下其實可以大有作為:

第一:因互聯網的發展和大量自媒體出現的原因,寫古體詩的人很容易互動和找到共鳴,隨著群體的擴大,商業運作也會逐步加入進來,推動古體詩的發展。

第二:隨著國力的增強,文化自信的迴歸,熱愛古體詩的人會越來越多,其中包括大量的喜歡中國文化的外國人。熱愛創作古詩詞的人可以在傳播古詩詞和古詩詞教學上發揮作用。

第三:隨著創作的積澱,或許也會出現古體詩詞的精品和大詩人。

本人以書法為主,絕大部分時間都在書寫古詩詞,因為我覺得古典詩詞就是一個寶庫,書寫古詩詞對我的書法進步和臨池不綴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附上昨天書寫的一幅作品,希望大家喜歡。


陳詩劍書法


1,對掙錢一說,基本上沒有用。由於詩詞屬於精神領域的產物,它不容易在現實中帶來直接的經濟收入,因而如果還在為生活而奮鬥的人,創作古體詩詞只能是業餘愛好,否則會餓肚肚。

2、從中華民族文化而言,擅長寫古體詩詞,起到文化傳承作用,這個作用則不可小覷。中國詩詞文化延續幾千年,是華夏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可是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在前幾十年幾乎斷代。近幾年國家大力提倡傳統文化復興,各地詩詞組織應運而生,從事古體詞創作的人也越來越多,不論所創作作品的質量如何,詩詞文化傳承大事有人在為之努力,這是民族文化之幸。

3,從目前中小學課本中詩詞份量加倍的現實看,由於很多學校語文老師不懂得詩詞格律,不能從詩詞的韻律方面去給學生相應的詩詞教育,這些擅長古體詩詞的人就可以發揮其作用,普及詩詞知識,培訓語文老師,培養下一代的詩詞創作能力等。


音樂與詩詞


首先,遠的不說,古詩詞從唐宋詩詞氾濫的鼎盛時期,到現在變成了非常小眾的東西,經過了漫長的歲月,也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文化傳承。

“在今天詩詞和擅長寫詩詞的人,到底有什麼用呢?”我想這是藏在大多數人心裡的疑問,或許,在一大部分人眼裡,詩詞真的沒什麼用。而除了專業研究的學者,直到今天還擅長寫古體詩詞的人,也算奇葩。

在就連寫作都成為第三產業的社會,沒有誰會專職去寫古詩詞,只不過作為自己工作之餘的愛好罷了。

再說了,時易事則易也,環境的不同,社會背景的不同,光這兩點,現代人的詩詞就無法超越古人。


但是,莊子不是也說過:“無用之用,方為大用。” 我們國家之所以被稱為“詩的國度”,就是因為我們天生就有“詩一樣的情懷”。

詩詞都是感悟生活積累凝練的語言精華,詩詞不應該像商品那樣給出具體的價格,供我們把玩,它真正能一直存在的價值,就是用來救贖、解放我們的靈魂……


書生心坊


寫作,無論寫什麼肯定是有用的。古詩是種高度凝練的一種文體。用來抒發對人,事,物,情。一首好詩,可以產生共鳴,把詩中寄託的情感傳遞給其他人,從而引發思考,這就是其中所用。



但是,我大概猜到你要問現在寫古體詩能不能賺錢對吧。在這裡告訴你三個論壇,第一個中華詩詞論壇,第二個中華國粹網,第三個聯都論壇。這三個網站有專門的詩詞對聯徵集版塊,有些人,或兼職或專職寫詩詞,據我瞭解,身邊靠寫詩詞比賽拿獎金的少的幾千,多的上萬,十幾萬都有。還有的當評委,費用更高。所以,學詩詞也可以產生收益的!


雨巷詩社我是瘋子


首先,問一下題主,你這樣提問題有什麼意思?擅長寫古體詩的人在現在還有什麼用這句話本身問得就語病百出,讓人啼笑皆非。能擅長寫古體詩的人不管他她有用無用,先撇開不論,單說其擅長寫古體詩的擅長二字,就說明此人有一定的文化基礎,掌握中國詩詞的寫作技巧,是行家裡手,不是門外漢,或許是飽讀詩書之人,絕不是吃飽了無事幹的白丁街混混之流。這樣有文化知識的人物在當代怎麼就沒有什麼作用呢?此人可以讀書看報教書育人,此人可揮亳潑墨來番琴棋書畫,最低也可以在今年狗年給人寫寫″金雞辭舊歲、福犬迎新春”的春聯一付,給一些不擅筆墨詩書畫的人幫個小忙讓他們對著寫好貼上的新春聯也樂呵樂呵!不管什麼人,只要是人,而且是正常發育成長的人,他她來到人間社會,都會有所發展,有所貢獻。當然,也會有所為有所不為,有的貢獻大,有的貢獻小,都在為人類社會添磚加瓦,都在為繁延人類社會文明文化文明而艱苦努力奮鬥著,怎麼能說擅長寫古體詩的人在現在就沒有作用呢?!這是不是戴著有色眼鏡看人或者本身就對寫古體詩有偏見的人才能問出這樣的話題?!唉,清者自清,濁者自濁,社會百態,不可一統而論。


百昧人生4


什麼有用,什麼沒用,因人而異。有的人除吃穿用之外認為什麼都沒用,這類人甭說古體詩,現代體詩對他也無可奈何。有的人認為除了能賺錢的之外,其他都沒用。古體詩創作甚至成了這些人嘲笑的對象。

古體詩同其他文體一樣,其實是有獨立的欣賞群的,沒有法律規定誰必須喜歡什麼文體。這是一個精神層面的東西,同個人休養和愛好有關。不同時代有不同時代的流行元素,古體詩也輝煌了幾千年,現在懂得創作和欣賞的族群小了,這不奇怪。有一部分人喜歡就夠了。即便沒人喜歡,孤芳自賞也沒有什麼。文學是上層建築層面的東西,本來就不須普及的,同掃盲無關。退一萬步講,古體詩等再不堪,總比吸毒嫖娼賭博好吧?人類之所以能進步,就是因為有追求先進文化的自覺意識,在追求中體驗被尊重,體驗崇高。而人類進步之所以緩慢,也是因為總是有一部分人不去追求先進,或者認為此先進非他認為的先進,說穿了是價值觀的問題。在當前價值觀扭曲的前提下,談論有用或沒用根本沒有一個評判的標準,你能說金錢同古體詩誰更有用?我想大多數都會選擇前者。你能說這是錯的嗎?不能。那古體詩呢?

唉,我暈……


風露中宵2


古體詩詞曲賦,更有用。古體詩,只是格式固定,思維不受拘束,但不能違法,其文,整齊劃一,押韻,詞藻華麗,文筆優美。講究打磨,雕飾,成,即美文,朗朗上口,講格式而不拘束格式。記敘文論證文,說明文都可以。多面手。寫景敘事抒情。思維奔放,收放自如。


喇叭與利劍


古體詩是對古代詩詞的一個總稱,平仄和韻,格律規範,可以說是古代文字的最高巔峰。韻律是古代文章的一大重點,在中國人的文字體系裡也就是近現代才有語法之類寫作規範。在西方文化沒有傳入中國的時候,中國人的句讀方法都是用語句語氣和老先生手把手的教導才能確定這就話的意思,也就導致很多古代文學解釋起來特別費勁,現代人看見就頭疼。但為什麼中國人不用語法規章制度的去書寫,人稱代詞加動詞形容詞嚴絲合縫的去描繪呢!最主要的是因為中國古代先民為了更好的傳播文化,比如諸子百家的第一部《老子》在朱謙之先生的《老子校釋·老子韻例》中就多次提到《老子》的旋律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節奏歡快,語氣自然朱謙之先生把《老子》解釋成一部哲學詩,其中韻律為全文主旨,可見中國古代先人為了傳播文化也是煞費苦心,用最簡單的方法介紹最複雜的道理。

韻律是傳播文化的最有效方法這說明也是最快的撼動他人心理的方式方法,現在可以通過PPT,視頻音頻可以全面瞭解事情的過程和中心但不會去影響我們真正深入人心。


魚在水裡你呢


古體詩格律自由,不拘對仗、平仄,押韻較寬,篇幅長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體和雜言體。

古體詩在唐代以前存在了很長的歷史時期,它作為歷史上長期流行的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其藝術價值是客觀存在的,不容抹殺。即便在當今社會,也有相當一部分社會群體喜歡古體詩,擅長寫古體詩的人自然也有其發揮獨特作用的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