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崇祯若能用好能避免亡国吗

明末乱世人才辈出,如卢象升、洪承畴、孙承宗、孙传庭皆文武双全为不世之才,奈何全部不得善终没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常常在看明末那段历史的时候都会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崇祯能用好这几个人,会不会局面更好一点?能不能避免自缢亡国的局面?

如何评价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崇祯若能用好能避免亡国吗

卢象升

我在之前的一篇文章用‘自象升死,边事益无人’。有很多人出于善意提醒应该是‘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战歌认为相比较于毁誉参半的袁崇焕,卢象升其人文治武功具属顶尖,他才真正称得上是能在明末乱世中力挽狂澜的人物。原因有三:

其一针对崇祯面临的财政困难以及叛军屡剿不灭等问题,卢象升提出了因粮法和在遭受天灾兵祸蹂躏之地采取结合民屯、军屯、商屯以恢复元气。朝廷平叛之本在于安民,安民之本在于有事做、得温饱。如能采取卢象升的方法,虽然平叛战争会被延长,但是却能平一地、安一地、固一地。如此崇祯便能占据道义,兴王师,讨流寇。人心向背,天下谁属;

其二,卢象升在大名则天雄军成。卢象升督宣大,则草原乞炭数败,惧象升军威而不敢犯。卢象升总理江北、河南、山东、湖广、四川军务兼湖广巡抚,则诸地皆平,高闯远遁、自成精骑被歼殆尽。堂堂军阵,赫赫威武;

其三,针对明军不管是在关内还是关外,面对强敌屡战屡败,卢象升特上‘选用奇兵疏’。建议组建一支一千五人规模的强兵,专事劫营或者当做奇兵。在面对清兵时,除了正面对垒之外,有这支部队或劫营或为奇兵袭其侧后,以合兵法之奇正。

如此之卢象升,若崇祯皇帝能尽其才,则内乱不难平,外患不足率。

如何评价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崇祯若能用好能避免亡国吗

洪承畴

一个人的能力有多大,一旦误入歧途所造成的伤害就有多大。战歌认为洪承畴就是整个明末最为杰出的统帅。清之平定江南全赖洪承畴之功。

洪承畴未到江南之前,清的策略就是靠军力强压。结果就是岌岌可危的南明永历上下一心,共御外辱。义军、南明士绅、南明朝廷难得一见的团结了起来,这才有了李定国两厥名王。要是就这样下去,金与南宋划江而治的局面又将重现。可是洪承畴及时发现了问题所在,于是在挫败孙可望之后就暂缓进军,等待永历内部生变。果不其然,威胁一减弱,永历内部就不消停了。先是朝臣又要排挤原来跟随张献忠的孙可望、李定国等,后孙可望又嫉妒李定国的战功排挤李定国。就这么一乱,之前的大好局面被彻底破坏。而后孙可望投降洪承畴,永历的覆亡就难以挽回了!

统帅的优秀与否,不在于顺风之时的稳定发挥,而在于危难之时镇定自若,能发现问题所在并能指出解决问题的大方向。

如何评价卢象升、孙传庭、洪承畴,崇祯若能用好能避免亡国吗

孙传庭

这是个能跟卢象升比肩,明末的帝国双壁。其第一次到陕西未及三月而全歼闯王高迎祥、令闯将李自成仅以十八骑避之商洛山。而后整顿军屯,招徕商旅、兴修水利、整修栈道。一时全陕安定,劲旅频出助朝廷收拾局面。二次入陕,在很短的时候内就为崇祯整顿出一支堪战之师,成为崇祯最后的依仗。若不是崇祯阵脚大乱,非逼着孙传庭孤军入豫,也不会崩溃的那么快。‘传庭死,而明亡’真不是一句空话。

要说崇祯用好这三人的局面,崇祯十年前后。先是卢象升屡破已经势大难敌的高迎祥与李自成,后洪承畴、孙传庭、左良玉打的高迎祥全军覆没、李自成逃避深山、张献忠和罗汝才先后受抚、革左五营也于朝廷达成协议不再作乱。虽有清兵入塞,但在卢象升主持京师防御后,局面很快稳定。虽然这一时期内部群雄并起,外部敌军势大,看似局面凶险,但越是凶险的局面往往也预示着越大的机会。如果崇祯能全力支持卢象升,稳住京师局面,不将洪承畴、孙传庭调往京师。那么待清兵退去,再回师剿灭李自成、张献忠等叛军残部则大势可定。只可惜早不议和晚不议和,偏偏要趁着卢象升、洪承畴、孙传庭各部士气正旺、战力最强之时议和,白白坑了卢象升。又不得不将洪承畴、孙传庭调往京师,调往京师的洪、孙二人鉴于卢象升的结局,空有十几万百战强兵,只得龟缩一地不敢出战,又大损士气。就这样明明可以中兴的局面,愣是被搞成了回光返照。

总结,战歌认为若能用好此三人,虽然挽救不了明朝灭亡的定局,但是却能挽救崇祯亡国之君的下场。

[参考资料:《明史》、《卢象升集》、《南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