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王”李自成故里——陕西米脂县

李自成(1606年-1645年),原名鸿基,小字黄来儿,又字枣儿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世居陕西米脂李继迁寨。童年时给地主牧羊,曾为银川驿卒。1629年起义,后为闯王高迎祥部下的闯将,勇猛有识略。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当时中原灾荒严重,社会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起义军中的主力军。1643年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尔衮率八旗军与明总兵吴三桂合兵,在山海关内外会战李自成。李自成战败,退出北京,率军在河南、陕西抗击。1645年5月17日,在湖北通山九宫山元帝庙遭村民误杀。

“闯王”李自成故里——陕西米脂县

李自成少年喜好枪马棍棒。其父死后他去了明朝负责传递朝廷公文的驿站当驿卒,负责照看马匹。

明朝末年的驿站制度有很多弊端,明思宗在1628年(崇祯元年)驿站进行了改革,精简驿站。李自成因丢失公文被裁撤,失业回家,并欠了债。同年冬季,李自成因缴不起举人艾诏的欠债,被艾举人告到米脂县衙。县令晏子宾将他"械而游于市,将置至死",后由亲友救出后,年底,杀死债主艾诏,接着,因妻子韩金儿和村上名叫盖虎的通奸,李自成又杀了妻子。两条人命在身,官府不能不问,吃官司不能不死,于是就同侄儿李过于1629年(崇祯二年)二月到甘肃甘州(今张掖市甘州区)投军。

当时,杨肇基任甘州总兵,王国任参将。李自成不久便被王国提升为军中的把总。同年在榆中(今甘肃兰州榆中县)因欠饷问题杀死参将王国和当地县令,发动兵变。

“闯王”李自成故里——陕西米脂县

1639年(崇祯十二年),张献忠在谷城(位于湖北襄樊)再次反叛,李自成从商洛山中率数千人马杀出。

1640年(崇祯十三年),李自成趁明军主力在四川追剿张献忠之际入河南,收留饥民,郑廉在《豫变纪略》载李自成大赈饥民的盛况:"向之朽贯红粟,贼乃藉之,以出示开仓而赈饥民。远近饥民荷锄而往,应之者如流水,日夜不绝,一呼百万,而其势燎原不可扑"。自此李自成军队发展到数万,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即民歌之"迎闯王,不纳粮。"

1641年(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日,攻克洛阳,杀万历皇帝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从后园弄出几头鹿,与福王的肉一起共煮,名为"福禄宴",与将士们共享。称"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之后在一年半之内三围省城开封未果,最后一次1642(崇祯十五年)年黄河决堤冲毁开封。先后杀死陕西总督傅宗龙、汪乔年。十月在河南郏县败明陕西巡抚孙传庭。与此同时明朝对清朝战事不利,三月,洪承畴降清。十一月,清军第五次入塞,深入山东,掠走三十六万人。

1643年(崇祯十六年)正月,李自成在襄阳称"新顺王",招抚流亡的贫苦农民,"给牛种,赈贫困,畜孽生,务农桑",又"募民垦田,收其籽粒以饷军"。3月,杀与之合军的农民领袖罗汝才。四月杀叛将袁时中。5月张献忠克武昌建立"大西"政权。十月,李自成攻破潼关,杀死督师孙传庭,占领陕西全省。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以李继迁为太祖,建国号"大顺"。

“闯王”李自成故里——陕西米脂县

“闯王”李自成故里——陕西米脂县

“闯王”李自成故里——陕西米脂县

“闯王”李自成故里——陕西米脂县

“闯王”李自成故里——陕西米脂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