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竞房滞销,二手房不断探底,房价已进入“实质性下跌”阶段?

涨的时候几千上万,降的时候几十上百,这样的价格调整能称得上是“真下跌”吗?

我相信买房人不会答应。

日前,贝壳研究院发布了一则报告,说北京楼市已经进入“实质性下跌”阶段,说明现在的降价是真降价,而不是短暂回调。

限竞房滞销,二手房不断探底,房价已进入“实质性下跌”阶段?

二手房降价30%

11月初,中国证券报的记者在北京的西城月坛、昌平天通苑调研了一番,得出了相似结论,这次降价是来真的!

目前,西城月坛区域二手房均价在11.5万-12万元/平米,而今年3-5月均价曾上涨到13万元/平米左右,下降了约10%。

昌平天通苑,经适房集中区,去年3.17调控前,二居室报价在6万元以上,如今,算下来也就4.2万元,相比去年下降约30%。

限竞房滞销,二手房不断探底,房价已进入“实质性下跌”阶段?

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10月,北京二手房销量环比跌幅达四成。11月第1周,北京二手住宅链家成交均价5.97万元/平米,环比跌幅达2.8%,是2018年以来剔除受节日、政策等因素影响之外的周度跌幅最大值。

二手房不好卖?新房市场光景也好不到哪里去。

某房产机构推出“双11光盘节”,包括万科、保利、中粮、远洋、招商在内的多家大型品牌房企的部分在京楼盘均有参与。

供给方面,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北京年内商品房住宅供应套数已经达到了32635套,这也是最近3年第一次超过3万套。而2017年同期住宅供应量只有20269套,年内供应量同比上涨幅度达到了61%。

限竞房时代

自今年6月份首批四个限竞房项目获得预售许可证以来,北京打开了限竞房供应的闸门,很多意向购房者开始将限竞房作为重点“考察”对象。

限竞房滞销,二手房不断探底,房价已进入“实质性下跌”阶段?

但是,从北京限竞房目前的交易现状来看,远没有达到预期般火爆,不少购房者因种种原因仍持观望态度,房企去化压力凸显。

根据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截止目前,北京共有26个限竞房项目取得31期预售证,合计提供限竞房源15982套,183万平方米。而根据近来的入市节奏,未来两个月,还将有1万~2万套限竞房入市。

因此很多业内人士认为,限竞房将是会是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市场供应的主力军,北京楼市进入限竞房时代。

与扎堆入市形成对比的是限竞房的总体销售情况并不如预期火爆。统计数据显示,由于部分项目取得预售证时间不长,合计网签只有2767套,签约均价为49842元/平方米,算下来网签销售率只有17.3%。

为了提高去化率,房企开始使出首付分期、特价房、抵扣、折扣等各种优惠策略。

四大尬境

在极大的供应量面前,购房者开始谨慎了。限竞房的劣势也开始放大。

户型上,大部分限竞房项目都集中在“70/90”户型,开盘后优质位置的优质户型容易被客户先行选中,剩余的房源去化压力将会增大。

限竞房滞销,二手房不断探底,房价已进入“实质性下跌”阶段?

价格上,限竞房有“最高限价”托底,不用担心像商品房那样飞涨,因此有细细挑选的余地。

对于未来有换房计划的人来说,限竞房还有限售期约束。按照相关政策规定,限竞房在取得房产证明5年或者缴纳契税5年后方可买卖,加上期房、等待房本下来时间,周期可能要延长到8年,过长的限售期导致一部分购房者难以接受。

限竞房滞销,二手房不断探底,房价已进入“实质性下跌”阶段?

还有质量上的担忧。开发商一再强调限竞房利润空间小,为了节约成本多挣钱,很有可能在建筑质量上打折扣。交房之后的品质如何,一切都还是未知。

而且政策并没有放松迹象,9月公积金政策调整后,市场购买力尤其是首置刚需购买力被进一步削弱,市场遇冷较为明显。

在限竞房刚推出的时候,不少开发商抱怨限价对利润的影响,但随着调控深入,他们旗下的楼盘销售价格甚至不能触及政府设置的价格上限。大兴庞各庄中海云筑限竞房项目,土地出让时限价4.2万/平方米,一期开盘均价约为3.6万/平方米;目前正在销售的二期3.7万/平方米起售。

限竞房滞销,二手房不断探底,房价已进入“实质性下跌”阶段?

限竞房价格限定决定了它的对标人群就是刚需客群以及刚改客群,这部分人群支付能力相当有限。动辄三四百万的首付对这部分人群压力很大。

价格的限定和产品的雷同,限竞房从土地供应开始就决定了它未来滞销的命运。

有些项目开盘认购量还可以,但在转签约时,不少购房者冷静之后却选择了退房,客户流失比例很大。在这种背景之下,开发商就要在价格促销上做加法。

限竞房滞销,二手房不断探底,房价已进入“实质性下跌”阶段?

限竞房的生存困境可能才刚刚开始。今年北京市才供应一万多套限竞房, 就已经面临去化难题。而明年北京市还有四五万套限竞房需要上市,但北京一年的新房需求量也就两三万套。

一边是需求端的观望,一边是供给端的扩大,在一些业主和分析人士看来,一线楼市如今已经彻底转入“买方市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