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沒有糖尿病、高血壓,並且血脂檢查正常的人長了頸動脈斑塊,這是怎麼回事?

用戶4474650761


發生動脈斑塊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有年齡增長(年齡越大越容易發生)、男性性別(男性比女性容易發生)、遺傳因素、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吸菸、肥胖、缺少運動、長期精神緊張等。其中前三種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但後7種是可控的。

正因如此,你沒有糖尿病、高血壓,血脂也正常,同樣可能發生動脈斑塊。發生動脈斑塊的主要原因就是動脈血管內皮受到破壞,血液中的膽固醇進入了血管壁內,通過一系列的反應過程形成斑塊。有的人天生就血管壁較易破壞(遺傳因素),年齡越大血管壁也會越來越不完整,所以即便沒有其他因素,血液中的膽固醇仍然有可能侵入血管內壁裡面,最後導致斑塊形成。

所以你說的那種情況並不奇怪。發生斑塊後你應該比別人更加重視改變不健康生活習慣,除了監測血壓、血糖、血脂外,還要增加運動,不要吸菸、酗酒,不要肥胖,這些對於預防斑塊增長都有幫助。另外,建議你請醫生看看你的血脂化驗單,如果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超過了3.4 mmol/L,請諮詢醫生是否需要用一點降膽固醇藥物。


郭藝芳心前沿


首先不要一說到血管裡查出斑塊就談虎變色。斑塊的數量、血管腔狹窄和梗塞不成正比關係而與斑塊穩定性更相關。

上了年齡,尤其五十歲左右做頸動脈B超約有50%以上的人會發現有斑塊,尤其是頸動脈離心臟近承受血流壓力更大,因此老化和退行性變更快是必然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從受損內皮細胞滲入內皮下被具有吞噬功能的巨噬細胞、單核細胞等吞噬後形成斑塊中的核心脂質。但這種斑塊長得很慢,脂質外的纖維帽較厚因此不易破裂而發生血栓事件。所以血管超聲發現有斑塊而未指出血管狹窄的百分比一般問題不大,沒有三高、嗜煙的人甚至不必服用他汀類藥物和抗血小板藥物。

相反如果有心血管疾病家屬史、嗜煙、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且病史且長期控制不好的人,一般講如果長斑塊往往是多發性伴有不穩定軟斑塊,而且血管腔有中、重度狹窄,這些人除了積極控制三高、戒菸外口服他汀類藥物使LDL根據危險因素多少達標,使斑塊穩定甚至逆轉,還得堅持服用抗血小板藥物,預防萬一斑塊破裂時防止血小板激活產生梗塞事件。

此外看化驗報告,尤其是血脂不僅看正常範圍內,而因該跟據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險因素來分層達標,重點是LDL:沒有危險因素應小於3.6mmoI/L有1-2個危險因素應小於3.3mmoI/L,有三個以上危險因素應小於2.6-3.0mmoI/L,有冠心病(造影確診)或糖尿病應該小於2.2-2.6mmoI/L,有過心梗、腦梗(不包括腔梗)或支架植入、確診為急性冠脈綜合徵的患者應降到1.8mmoI/L。而不是LDL在正常範圍內就行。

即使無任何危險因素、LDL也達標,別說發現斑塊,甚至極少數發生心梗、腦梗(腦血栓形成)都有可能,這不得不說為什麼冠心病的定義中把冠狀動脈功能性病變即冠狀動脈痙攣也並列於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那怕只有少量不穩定軟斑塊只要冠狀動脈痙攣極易破裂激活途經的血小板,聚集成血栓堵塞血管而發生梗塞。此外持續性冠狀動脈痙攣15-20分鐘即可發生心肌梗塞(這種單純性痙攣導致心肌梗塞約佔10-15%),而腦動脈痙攣超過4-6分鐘即可發生腦細胞不可逆轉的缺血性梗死。而性格和情緒恰恰是誘發動脈痙攣的主要原因。

2018.10.21


我想說點真話


你這種情況並不是特例,傳統醫學會說你可能是由於長期吸菸、高血壓、糖尿病及高血脂等,但很多患者,其實並沒有這些因素,卻依然患有動脈斑塊,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沒有找到真正的病因,在多年的臨床工作中,發現脊柱、神經對身體各部分器官的聯繫性,脊柱發現微小的改變,就會使得其交感神經出現異常的興奮放電,持續時間一長,血管會發生痙攣,隨之收縮,狹窄。

我一直堅信,醫學是一個不斷前進的領域,面對一些“絕症”,我們對待疾病的觀念和模式都需要改變,而不是一直把注意力放在過去。


試問,如果連病因都沒有找到,又何談治癒?

(本文由羅民教授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文中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版權,請及時聯繫我進行刪除。如您有任何疑問,歡迎文末留言,共同探討。關注本文作者,獲取更多醫學知識,歡迎點贊、評論、轉載,共同進步)


羅民教授


脂蛋白LP(a)是不是高?這是動脈硬化的重要指示。醫學上就目前來說,對LP(a)還沒有對付的辦法。血清脂蛋白(a)正常值10~300mg/L,降低,肝硬化,肝癌等;增高,急性心肌梗死,腦梗等,是動脈硬化的獨立危險因素。最好免吃豬牛羊肉,(少吃也是可以的)多吃雞鴨魚肉,別吃內臟和皮,菇類,豆類蛋類各種植物青菜都可以吃。有人說花生核桃芝麻含油多不能吃,其實都是可以吃的,只是任何東西都不能大量吃。實在不行,先讓醫生配點他汀鈣片,慢慢調理。運動還是第一位的,必須出汗,新陳代謝是最好的調理。


鄰達什一族


屬予老年性動脈粥樣硬化。多發生在心臟冠狀動脈,腦,頸動脈,下肢動脈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