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兒童社交能力差,原因是家長這步做錯了!

每天蝸牛大班長都接到很多家長的諮詢,感覺蝸牛大班長這個平臺還是有價值的,能獲得家長們的認可。隨著蝸牛大班長的平臺被全國各地的家長熟知,每天的私信給我們的家長也越來越多,因為每天需要跟很多家長電話溝通,為了給家長朋友們解決問題,一個電話就會打很久,所以私信留言和微信就會回覆的慢些,但是家長朋友們還是很信任我們,把我們當成一個朋友,再訴說孩子的情況時,都是整段的文字。歡迎留言,我們看到就會及時回覆。

昨天有位家長通過語音跟我說了很多孩子的情況,總結來說就是孩子4週歲了,沒做干預,目前在上幼兒園,出現了很多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辦。

通過這位媽媽的描述,其實她家孩子的能力還是不錯的,就是社交能力不好,那麼這個經常被家長掛在嘴邊的“社交能力”到底是什麼?

一般家長為了提高孩子的社交融合能力,會著急的把孩子送進幼兒園,就是為了能在有眾多普通孩子的環境裡,提高自己孩子的社交能力。那麼如果這樣做就可以,就不需要老師了,我們也不會天天督促著家長們學習,街上人最多,把孩子領去就可以了。就像跟學霸在一起,如果自身不學習,多久也成不了學霸。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家長來問我,為什麼我的孩子上了幼兒園不僅沒有變好,反而很多行為越來越差了。

幼兒園老師她們是不懂自閉症孩子的,她們也不會從孩子的角度理解,她們的教學方式一定不適合自閉症孩子;幼兒園老師的任務就是帶著孩子吃喝拉撒睡,然後玩,就完了;但是自閉症孩子是需要學習干預的,幼兒園老師怎麼會有時間單獨教我們的孩子,她們一定是以主流孩子為主的。

有些家長會說:我們也不求孩子學到啥,就是為了讓孩子去玩的,去跟普通的孩子在一起多接觸多交流,那麼幼兒園的孩子都是怎麼玩的、一群一群的老師帶著,或者就是三五成群的扎堆玩,男孩打鬧追著跑,女孩過個家家。自閉症的孩子怎麼玩?自己一個人玩!手裡總是擺弄那一個玩具。

自閉症孩子不會加入集體遊戲,小朋友跟他互動他也沒反應,急了還會情緒失控;再或者就是自己發呆和自我傷害。

自閉症孩子在幼兒園的行為反應,幼兒園老師是沒有辦法的,只能是讓孩子吃飽喝足的前提下不出危險。在日常老師也不會對孩子有要求,讓孩子隨意的呆坐著,那麼有可能孩子本身的能力都會下降,更別說需要干預的自閉症孩子了。

在幼兒園等於是被老師放棄的孩子,老師不關注孩子,不管孩子,孩子就會自己發呆無聊,然後更多的自我刺激行為就出現了。我們對自閉症孩子的干預訓練一直是以高密度高強度的觀念,只要孩子無聊了,新的問題就會出現。

幼兒園裡的小朋友想要跟自閉症孩子玩,卻得不到互動的反饋,小朋友就會不理這個孩子了,也不會再找他玩。這時候家長那個提高社交融合能力的想法就落空了。老師不管,小朋友也不跟他玩,他就會更孤獨,更無聊,然後就會產生更多情緒和行為問題。

就像媽媽跟寶寶溝通,一定是用寶寶的語言和認知範圍的東西,而不是去聊什麼衣服包包護膚品。

自閉症孩子6歲之前是最好的康復訓練時間,家長需要在這個時間段打好提高孩子的基礎能力,但是家長卻在這個時間讓孩子無所事事,發呆無聊,自我刺激傷害,所以現在很多大點的自閉症孩子家長都反饋孩子沒有注意力,不聽指令,沒有規矩。

自閉症兒童社交能力差,原因是家長這步做錯了!

社交能力,是個人一切基礎能力的外在體現。

需要諮詢的家長可加蝸牛大班長xxwjy00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