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深淵中的車市,發改委擬再次降低汽車購置稅

今日收盤後,彭博援引國內相關機構知情人士稱,發改委已經向中國最高層提出建議,將1.6升及以下的乘用車車輛購置稅由目前的10%減至5%。根據統計數據,1.6L及以下車型佔2017年銷售數字的70%以上,這無疑會進一步刺激持幣的消費者入市。

消息出來以後,率先開盤的歐洲汽車股指數大漲3.9%,創下2016年7月以來最大漲幅。寶馬、奔馳、大眾等德國車企在歐洲漲超5%。通用汽車美股盤前漲3.8%,在美上市的法拉利漲2.5%。

拯救深淵中的車市,發改委擬再次降低汽車購置稅

寶馬股價

其實,在10月初,就有外媒消息稱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建議購置稅減半,但第二天被中汽協所否認。令人奇怪的是,國內的相關行業政策往往由外媒率先透露,領漲也是由外國股市領漲。

由於9月、10月連續兩個月雙位數下跌的銷售態勢,相關機構已經意識到了行業的嚴峻情況,並且意識到倘若沒有政策拖底,11月和12月的數字也將相當難看。這會影響到明年的銷售預期,進而影響到相關的供應鏈配套生產計劃,並最終影響就業。就業穩定是政策出臺的核心因素。

回顧往年購置稅優惠政策

金融危機以來,國內多次推出汽車刺激政策,一方面是激發消費,另一方面是穩住就業。但導致的結果是保有量迅速攀升,城市道路交通惡化,用車成本急劇上升,汽車生態遭受猛烈破壞。

歷史上第一次,是2009年1月推出的 1.6L 及以下排量車型購置稅減半政策,開啟了車市第一輪繁榮暴漲週期,長城自那以後開啟了10年20倍的牛市之路。

2009 年中國車市銷量同比暴漲 46.15% 至 1,364.48 萬輛(中汽協數據),首次衝過千萬輛大關並超越美國坐上全球車市銷量王座。2010 年同比大漲 32% 。

到了2011 年和 2012 年,沒有購置稅政策“加持”,沒有四萬億刺激,週期股和煤老闆們都沒錢了,中國車市銷量再次同比增幅降到個位數,分別為 5.19% 和 7.07%,久久不能突破兩千萬輛節點。

到了2015年,股災、金融泡沫等多重原因造成的經濟危機,使得刺激政策再次出臺。2015 年 10 月 底,1.6 升以下排量乘用車購置稅減半政策正式出爐。2016 年車市同比增幅 14.93%。

2017年開始,購置稅優惠政策逐步取消,即從5%加到7.5%,2018年1月開始再由7.5%加回到原10%水平。

事實證明,沒有購置稅的刺激,我國的車市增長已經到了盡頭。高昂的用車成本、糟糕的用車體驗、昂貴的新車價格,都構成了居民遠離汽車消費的必然條件。儘管人均保有量距離發達國家還有非常大的距離,但幾乎不太可能達到乘聯會主席曾經yy的年銷4000萬輛的水平了。

但如今購置稅政策再出臺,真的是行業所樂意見到的麼?據筆者訪談多位一線從業者,大家都希望市場的東西歸市場,該淘汰的淘汰,該倒閉的倒閉,然而正是不斷的扶持政策,使得行業始終未能出清落後和陳舊產能,日益艱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