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介入 國海證券「認帳」

國海證券認可債券代持協議,願與各方共同承擔責任;國海證券或至少浮虧5億

國海證券“假章門”迎來轉機。12月21日早間,國海證券公告稱,20日與簽訂債券交易協議的相關機構召開協調會議,國海證券認可與各方的債券交易協議,願意與各方共同承擔責任。同時國海證券將繼續依法追究相關個人偽造公司印章的刑事責任。

監管層介入穩定債市

12月14日,有媒體爆出國海證券債券團隊有員工“偽造印章”以公司名義簽訂協議,令多家機構代持的債券出現虧損。12月15日,國海證券公告停牌,當天與代持機構召開會議,雙方各執一詞。

12月15日“假章門”事件爆發後,國債期貨5年和10年期品種主力合約遭遇史上首次跌停。隨後在央行MLF操作提振之後,上週五債市一度反彈,但在本週第一個交易日,國債期貨市場再次下挫,銀行間債市現券也繼續下跌。

昨日,新京報記者從相關人士處獲悉,12月20日晚上的調停會議由證監會副主席李超主持,由證券業協會召集涉事的26到27家機構連夜開會。談判一直持續到深夜,期間多次陷入僵持,但最終國海承認履行代持協議,但其他機構不得擠兌,共同承擔一定的風險。

市場普遍認為,國海證券與相關機構達成共識,意味著此次代持風波對市場的衝擊正在逐漸收窄,有助於恢復債市信心。

昨日截至收盤,十年國債期貨合約報96.245元,上漲1.57%;五年國債期貨合約報98.85元,上漲1.09%。受此影響,昨日股市也出現上漲,其中滬指漲1.11%,深指漲0.67%。

國海證券或至少浮虧5億

此次涉及“代持門”的機構包括聯儲證券、五礦證券、聯訊證券、華福證券、南昌農商行等二十餘家金融機構。其中以中小券商與城商行為主。

據《國際金融報》此前報道,國海證券被代持債券的規模達100億元至200億元,被代持債券的虧損或達5個點。按此計算,國海證券被代持債券的虧損或達5億元至10億元。

也就是說,國海證券如果全面接下“假章”協議,那就意味著要承擔至少5億元的浮虧。

據國海證券三季度財報顯示,在表現優於同行業的情況下,2016年前三季度僅實現淨利9.79億,照此計算,債券“代持”產生的浮虧將至少吞掉國海證券前9個月一半的盈利。

不過,銀河證券一位債券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根據公告共同承擔風險的信息,他認為,各家機構應該與國海證券達成了妥協意見,比如,延長代持時間,不擠兌,或少量贖回等等。該人士稱,債券代持產生的浮虧主要因為近期債券市場持續下滑,如果延長代持時間,債券價格回升則浮虧可能會抹平。此外,債券產生的票息通常一年支付一次,這部分也可以用來彌補損失。 新京報記者 王全浩 金彧

■ 聲音

“‘假章門’打破了遊戲規則,市場沒有了信任”

“這個事情,搞得市場跌成這樣,相信大家都很難受。”華創證券資管團隊一位人士12月20日晚告訴新京報記者。

銀河證券一位債券人士告訴記者,債券代持業務在業內很普遍,但一直處於監管空白的灰色地帶。“債券代持主要目的是增槓桿,帶動市場,但機構風險加大。”

資料顯示,一直以來,債券代持市場都是以機構間相互信任作為交易前提。債券代持的雙方一般不簽訂書面協議,在操作上體現為正常的買賣交易。如果市場利率波動較大。代持期結束時回購價格產生鉅額浮虧,不排除在虧損面前,贖回方單方面毀約的情況。如果發生糾紛,雙方除了道德約束,難以維權。

因此,參與代持的機構也多為資金實力雄厚,信譽好的金融機構。由於近年來債券市場持續走強,類似國海證券出現的“假章”、前員工事件還是第一次發生。上述人士告訴新京報記者。“這種事情打破了遊戲規則,讓市場每個人都擔心對方毀約而集中擠兌,市場沒有了信任。”(王全浩)

■ 小貼士

債券代持是什麼?

債券代持是債券槓桿交易的一種手段。以券商自營盤為例,買入債券,找人代持後獲得資金,繼續買入債券找人代持,1億的資金可以放大到幾億,獲得超額收益。

其大致操作流程如下:比如券商A拿了10億元買債券,債券收益率為5%;A順手將這10億元債券賣給券商B,同時A承諾在未來某個時刻以10.3億元的價格買回這部分債券。A拿到B的10億元資金後,又可以買入10億元的債券,然後賣給券商C,如此循環往復。

這樣操作的好處是,券商A可以放大收益率。券商A如果不做代持,持有到期的收益率就只有0.5億元,如果做多次代持,將持有債券規模做到50億,按照5%的收益就可以獲得2.5億元。

■ 現場

5小時閉門博弈:“不解決,都別走”

“我大概是12月20日下午5點一刻接到的電話,中國證券業協會要求參加一場緊急會議,共同商談國海證券的事情。我當時正在北京,推掉了一場飯局趕緊去金融街開會了”。昨日,一位參加閉門會議的人士對新京報記者表示。

據多位與會人士透露,這次緊急會議的確“沒有思考和迴旋的餘地”,12月20日下午5點30分之前,證券業協會陸續通知各相關涉事機構連夜緊急開會,有幾家外地機構的高管都沒趕過來。

上述人士證實,這次開會每家機構限一個人參加,國海方面出席的是總裁項春生。鑑於之前劉士餘主席痛批“野蠻人”的會議視頻等流出,參會的人在會議正式開始之前都上交了手機,杜絕錄音錄像,“就差搜身了。”

當晚6點15分左右,會議正式開始。協會領導要求,要正面穩妥解決此問題。不過,國海起初並不認賬。第一次提出方案,國海證券認賬幅度是10%,與會機構不幹,談判曾一度陷入僵局。

與會人士透露,當時逼得監管部門的領導說:“關門!今天如果沒有談出一個結果,不解決的話,開會的都別走。”這種僵持狀態從晚上6點多僵持到9點多。

據悉,當晚10點左右,證監會副主席李超趕來協調。他首先跟國海證券總裁項春生單獨談了半小時左右,隨後,國海表態100%認賬。

之後,與會機構在當晚的會議紀要上一一簽字,並當場上交。最終國海承認履行代持協議,但其他機構不得擠兌,共同承擔一定的風險。李超副主席發表講話,給各家機構打氣,同時給予一些警醒。

大約晚上11點一刻,所有人簽字離場。

新京報記者 金彧

“假章門”大事記

●12月14日,市場傳出消息稱,“國海證券一債券團隊負責人張楊失聯,以假章冒用國海證券名義進行交易,令廊坊銀行代持的100億元債券出現虧損”。

●12月14日晚間,廊坊銀行緊急回應與國海證券無業務往來。

●12月15日,國海證券發佈公告,承認債券團隊原負責人張楊、郭亮偽造蓋章。當日國海證券停牌。

●12月15日,廣西證監局進駐國海證券,對其債券等相關業務進行現場檢查。

●12月17日晚間,國海證券債券違約處理商討會會議紀要在網絡流傳,涉及機構約20餘家,機構與國海證券就是否承認代持協議產生爭執。

●12月18日,國海證券公告稱,根據司法鑑定機構出具的鑑定結果,相關涉事協議中加蓋的“國海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印章為假章;公安機關已對假章事件立案。

●12月18日晚間,國海證券公告稱,相關事件核查清楚後,依法應由我司承擔的責任,我司絕不推諉。

●12月20日晚間,證監會副主席李超主持,國海證券與各機構召開調解會議。

●12月21日早間,國海證券公告稱認可與各方的債券交易協議,願意與各方共同承擔責任。同時國海證券將繼續依法追究相關個人偽造公司印章的刑事責任。

王全浩整理

■ 觀點

“國海證券內部管理混亂”

在債券代持出事之前,國海證券債券業務發展迅速。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的數據顯示,在淨資產排名中國海證券位列第28位,大本營在廣西,區內有61家營業網點,其證券經紀業務在廣西市場排名第一,屬於區域型中型券商。近年來,國海證券債券承銷業務發展較快。

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10月末,國海證券今年完成債券主承銷項目141個,行業排名第10位,總承銷金額達949.01億元,行業排名13位。據半年報顯示,國開行金融債承銷金額的券商排名保持在前6位,農發行金融債和進出口行金融債承銷金額的券商排名保持在前4位。

不過債券業務進展迅速,但內部管理卻受同行質疑。北京一家中型券商固收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媒體報道的國海證券管理混亂的情況屬實,他們公司一塊業務通常有不同部門的多個團隊在做,沒有像其他券商業務劃分明確。”

20日早間,國海證券公告稱,15日廣西證監局進駐國海證券開展工作,對其債券等相關業務進行現場檢查。檢查結果尚未公佈,12月21日晚,國海證券公告稱將繼續停牌,待披露相關事件後復牌。(王全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