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逆週期政策加碼帶來的機會


A股短期熱度下降

週四滬深兩市早盤低開高走,午後回落弱勢震盪,三大指數集體收綠。盤面上僅農業種植、醫療保健、食品飲料等防禦性、內需板塊較為強勢,通信設備、半導體等科技股則是繼續走弱,光通信、特高壓、數據中心等新基建板塊回調明顯。個股跌多漲少,量能萎縮,市場氛圍較差。


本週受美聯儲宣佈無限額QE的影響,全球性的流動性危機基本解除,美歐股市暫時收住跌勢,黃金上漲、美元走弱,北上資金也開始轉為淨流入。


後市短期來看,海外的疫情數據峰值尚未到來,相應地,全球市場底部尚難確認,短期或仍將反覆波動。


從技術上看,短期大盤超跌反彈,仍有繼續向上的動能,滬指2900點一帶有較強阻力。然而成交萎縮,反彈乏力。


外需停滯,內需擴散

商務部表示,近期疫情在境外一些國家和地區發展蔓延加快,全球經貿下行壓力顯著加大,我國外貿發展的外部發展環境不確定性上升,部分外貿企業也遭遇訂單取消。


而國內方面,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測算,受疫情影響,2020年一季度及全年,國內旅遊人次將分別下降56%和15.5%,國內旅遊收入分別下降69%和20.6%。這一背景下,各地紛紛出招,提振消費。如:濟南面向景區、旅行社、影院、書店等推出2000 萬元消費券;南京發放餐飲、體育、圖書、鄉村旅遊等七大類消費券,總額達3.18 億元;廣州給予購買新能源汽車個人消費者每車10000元綜合性補貼;多地市長直播帶貨,官員帶頭餐飲消費等等。


投資項目落地及信貸精準支持的節奏也明顯加快,如:

四川1416個重大項目26日集中開工,總投資逾7000億元。上海推100億信貸助力中小微文旅企業,量身定製專屬信貸產品,破解中小微文旅企業的“輕資產、貸款難”問題。


因此,本週A股盤面也表現出了明顯的分化:半導體、元器件、汽車零部件等在全球產業鏈中佔比較高的行業,持續走弱,且仍將面臨短期的不確性;相反以國內需求為主的食品飲料、食品加工等剛需行業板塊持續走強。


逆週期政策有望加碼

近期,各國為了應對疫情紛紛推出刺激經濟和穩定金融市場的措施,如:25日美國2萬億美元經濟刺激計劃達成協議;德國議會支持7500億歐元的危機支出方案;韓國26日啟動無限量寬鬆計劃。同時值得關注的是,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特別峰會於26日舉行,重點討論如何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和社會帶來的負面影響。


國內來看,自3月16日開展定向降準和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後,央行公開市場操作重歸靜默,逆回購操作也已“隱退”多時,特別是美國連放“大招”,都沒有“跟”的打算。我們認為,不跟主要是堅守不“大水漫灌”的總基調,而且海外經濟體貨幣政策重心是避免金融市場流動性風險,而我國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金融市場相對穩定,貨幣政策支持重心逐漸轉向實體紓困與生產復工,與其他政策配合更靈活有效。


然而現在面臨穩增長、穩就業壓力,需加大逆週期調控力度。市場近期對寬鬆政策也有較強的預期。不少機構分析認為,近期有降息降準等超預期政策推出的可能,包括降低存款基準利率、降低政策利率等等。


另外,我國財政政策工具豐富,包括調升狹義赤字率、提高新增專項債額度、新發特別國債、專項建設債等。


實踐表明,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配合,在我國始終得到較好地執行。例如,在地方債發行規模集中時段,貨幣政策都有對沖操作。此外,抵押補充貸款(PSL)為央行創設,主要用於支持發放棚改貸款、重大水利工程貸款、人民幣“走出去”項目貸款等。面對疫情影響,再次擴大PSL支持範圍,也在貨幣財政政策考量範圍之中。


控制倉位,逐漸低吸


接下來市場的關注點可能將集中以下幾個點:

1)境外疫情的爆發情況、何時出現拐點以及各國的應對舉措;

2)外需受損情況及一季度經濟數據;

3)A股上市公司一季報業績的衝擊。


上述不確定性將制約短期市場反彈。操作上,短線在控制倉位的前提下,可在市場震盪中適當低吸,方向上偏向疫情救治相關的醫藥、醫療和傳統消費的恢復機會。


中長線來看,可逢震盪波動優化持倉,均衡配置。重點關注5G、工業互聯網等新基建,低估的券商、保險亦值得重點佈局。


聲明:所有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盈虧自負!

姜芷萍

執業證書編號:S0350610120089

四川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經濟學學士,經濟師。12年證券行業從業經歷,先後任職招商證券、國海證券,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有較為豐富的證券投資諮詢和客戶服務經驗。


對融資融券交易有較為深入的研究,目前任職財富管理部投資顧問,管理“融資寶典”、“行業掘金”投資組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