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逆周期政策加码带来的机会


A股短期热度下降

周四沪深两市早盘低开高走,午后回落弱势震荡,三大指数集体收绿。盘面上仅农业种植、医疗保健、食品饮料等防御性、内需板块较为强势,通信设备、半导体等科技股则是继续走弱,光通信、特高压、数据中心等新基建板块回调明显。个股跌多涨少,量能萎缩,市场氛围较差。


本周受美联储宣布无限额QE的影响,全球性的流动性危机基本解除,美欧股市暂时收住跌势,黄金上涨、美元走弱,北上资金也开始转为净流入。


后市短期来看,海外的疫情数据峰值尚未到来,相应地,全球市场底部尚难确认,短期或仍将反复波动。


从技术上看,短期大盘超跌反弹,仍有继续向上的动能,沪指2900点一带有较强阻力。然而成交萎缩,反弹乏力。


外需停滞,内需扩散

商务部表示,近期疫情在境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发展蔓延加快,全球经贸下行压力显著加大,我国外贸发展的外部发展环境不确定性上升,部分外贸企业也遭遇订单取消。


而国内方面,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及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将分别下降56%和15.5%,国内旅游收入分别下降69%和20.6%。这一背景下,各地纷纷出招,提振消费。如:济南面向景区、旅行社、影院、书店等推出2000 万元消费券;南京发放餐饮、体育、图书、乡村旅游等七大类消费券,总额达3.18 亿元;广州给予购买新能源汽车个人消费者每车10000元综合性补贴;多地市长直播带货,官员带头餐饮消费等等。


投资项目落地及信贷精准支持的节奏也明显加快,如:

四川1416个重大项目26日集中开工,总投资逾7000亿元。上海推100亿信贷助力中小微文旅企业,量身定制专属信贷产品,破解中小微文旅企业的“轻资产、贷款难”问题。


因此,本周A股盘面也表现出了明显的分化:半导体、元器件、汽车零部件等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比较高的行业,持续走弱,且仍将面临短期的不确性;相反以国内需求为主的食品饮料、食品加工等刚需行业板块持续走强。


逆周期政策有望加码

近期,各国为了应对疫情纷纷推出刺激经济和稳定金融市场的措施,如:25日美国2万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达成协议;德国议会支持7500亿欧元的危机支出方案;韩国26日启动无限量宽松计划。同时值得关注的是,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特别峰会于26日举行,重点讨论如何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国内来看,自3月16日开展定向降准和MLF(中期借贷便利)操作后,央行公开市场操作重归静默,逆回购操作也已“隐退”多时,特别是美国连放“大招”,都没有“跟”的打算。我们认为,不跟主要是坚守不“大水漫灌”的总基调,而且海外经济体货币政策重心是避免金融市场流动性风险,而我国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金融市场相对稳定,货币政策支持重心逐渐转向实体纾困与生产复工,与其他政策配合更灵活有效。


然而现在面临稳增长、稳就业压力,需加大逆周期调控力度。市场近期对宽松政策也有较强的预期。不少机构分析认为,近期有降息降准等超预期政策推出的可能,包括降低存款基准利率、降低政策利率等等。


另外,我国财政政策工具丰富,包括调升狭义赤字率、提高新增专项债额度、新发特别国债、专项建设债等。


实践表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配合,在我国始终得到较好地执行。例如,在地方债发行规模集中时段,货币政策都有对冲操作。此外,抵押补充贷款(PSL)为央行创设,主要用于支持发放棚改贷款、重大水利工程贷款、人民币“走出去”项目贷款等。面对疫情影响,再次扩大PSL支持范围,也在货币财政政策考量范围之中。


控制仓位,逐渐低吸


接下来市场的关注点可能将集中以下几个点:

1)境外疫情的爆发情况、何时出现拐点以及各国的应对举措;

2)外需受损情况及一季度经济数据;

3)A股上市公司一季报业绩的冲击。


上述不确定性将制约短期市场反弹。操作上,短线在控制仓位的前提下,可在市场震荡中适当低吸,方向上偏向疫情救治相关的医药、医疗和传统消费的恢复机会。


中长线来看,可逢震荡波动优化持仓,均衡配置。重点关注5G、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低估的券商、保险亦值得重点布局。


声明:所有内容,不构成投资建议,股市有风险,盈亏自负!

姜芷萍

执业证书编号:S0350610120089

四川大学工商管理硕士,经济学学士,经济师。12年证券行业从业经历,先后任职招商证券、国海证券,已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盈利模式,有较为丰富的证券投资咨询和客户服务经验。


对融资融券交易有较为深入的研究,目前任职财富管理部投资顾问,管理“融资宝典”、“行业掘金”投资组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