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銀行三季報拼細節:招商銀行、北京銀行淨利潤「越級勝出」

■本報記者 張 歆

在修煉類網紅文學中,“越級戰鬥”能力往往是主人公才會有的待遇,自然也是其升級路上“一路開掛”的技能保障。

對於多年來依靠規模致勝的商業銀行來說,“越級對抗”並不容易,不過,從三季報數據來看,部分上市銀行確實具有了“越級比拼”的實力,並在一些關鍵性指標上勝出。

淨利潤:

招行北京銀行“越級”

對於牌照實行分類監管的銀行業來說,不同類型的銀行的業績指標大多有著天然的鴻溝。不過,今年二季度以來,招商銀行和北京銀行分別成功跨越類別界限。

同花順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末,招商銀行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為673.8億元,在28家上市銀行中排名第5位,而在去年年底招行還僅僅排名第6位。招商銀行作為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對國有大行交通銀行的淨利潤反超發生於今年二季度,不過彼時的差距僅為40億元;截至三季度末,差距已經增加至約百億元。

北京銀行作為城商行也在今年中期實現了淨利潤的“越級勝出”——超過了屬於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華夏銀行。截至三季度末,兩家銀行的淨利潤差距約為21億元,與今年中期相比變化不太大。

此外,與去年年報數據相比,江蘇省內的幾家上市農商行的排名略有變化:吳江銀行和張家港行的淨利潤超過江陰銀行;今年新上市的長沙銀行和鄭州銀行則淨利潤非常接近,今年幾個季末時點的排名互有勝負。

存款總額:

農業銀行低調逆襲

存款立行是傳統銀行業毫無疑問的生存法則,對於大中型銀行更是如此。在今年三季度,四大行中的農行上演了一次成功的逆襲。

如果按照淨利潤排名,“工建中農”是一個多年未變的排名,不過在細分領域,四大行可謂各領風騷,就客戶存款指標來看,農業銀行在三季度悄悄完成了一次逆襲。

同花順數據顯示,截至三季度末,農業銀行客戶存款餘額為17.3萬億元,建行存款餘額為17.23萬億元。在農行客戶存款餘額的反超中,其個人存款可謂貢獻巨大。截至9月底,農業銀行個人存款餘額首次突破10萬億元,已經成為全球首家個人存款規模超10萬億元的商業銀行。農行的“10萬億元”當然來之不易。今年以來,農行創造性地運用互聯網思維,實施“金融科技+”戰略,全面啟動新時代零售業務戰略轉型,以更好地滿足廣大客戶日益增長的對美好金融服務的需求。截至6月30日,該行個人存款日均餘額、日均增量均保持同業首位。

不過,如果從今年三季報的吸收存款增長率指標來看,五大行中增長最快的其實是交通銀行。同花順數據顯示,交通銀行的吸收存款增長率高達17.24%,在所有大中型銀行中排名第1位,在28家上市銀行中排名第3位。

此外,在股份制銀行中,除了招商銀行以外,中信銀行攬儲能力最強,浦發銀行和興業銀行的比拼最為膠著。城商行的存款餘額排名與其總部所在區域經濟發達程度明顯正相關,前三名分別為北京銀行、江蘇銀行和上海銀行。5家農商行同處江蘇省,無錫銀行和常熟銀行攬儲能力相對略強。

淨息差:

常熟、浦發銀行上升最快

如果說攬存能力關係到銀行能否規模致勝,淨息差則顯然決定了存款使用的能效比。

《證券日報》記者統計發現,28家上市銀行中,絕大多數銀行三季報的淨息差較去年年底上升,僅6家出現下降。

同花順數據顯示,在保持上升態勢的銀行中,常熟銀行淨息差上升最快,從2.91%上升至3.76%,上升了85個BP;浦發銀行則是從1.86%上升至2.27%,上升了41個BP,排名第2位。淨息差大幅提升,顯示兩家上市銀行在成本控制和貸款定價權方面有較大提升。

在成本收入比指標方面,上海銀行表現突出,僅為20.27%,排名其後的分別是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和北京銀行、成都銀行、浦發銀行,上述銀行的成本收入比也均未超過25%;另有8家銀行的成本收入比超過了30%,其中的2家更是超過了35%。

不良貸款率:

農行招行下降最多

在商業銀行的財務指標中,不良貸款率自然是最受關注、也永遠繞不開的話題之一。《證券日報》記者發現,截至今年三季度末,共有19家上市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低於去年年末的水平,也就是說,資產質量有所改善。

同花順數據顯示,28家上市銀行中,農業銀行的資產質量改善效果最突出,由於持續推進“淨表計劃”,農行不良繼續實現雙降:截至9月30日,農行不良貸款餘額1882.58億元,較上年末下降57.74億元;不良貸款率1.60%,較上年末下降0.21個百分點;撥備覆蓋率254.94%,較上年末上升46.57個百分點。

同時,招商銀行在相同時間內的不良貸款率則由1.61%降至1.42%。招商銀行也藉此由去年底資產質量在上市銀行中排名第18位,升至今年三季度末的第9位。

28家上市銀行中,寧波銀行和南京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持續低於1%;常熟銀行、上海銀行、北京銀行、無錫銀行截至三季度末的該項指標也均低於1.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