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 氫能產業突飛猛進獲多個全國首創

佛山 氫能產業突飛猛進獲多個全國首創

2017年9月,坐落於南海丹灶的瑞暉加氫站建成投用。這是國內首座商業化運營的加氫站。戴嘉信 攝

佛山 氫能產業突飛猛進獲多個全國首創

在2017年舉辦的第一屆全國“氫能周”活動現場,佛山南海發佈我國第一項氫燃料電池氫氣品質團體標準,下線佛山本地化首列氫能源現代有軌電車。戴嘉信 攝

11月2日—8日,2018綠色生產與消費交流會暨第二屆氫能周系列活動(以下簡稱“第二屆氫能周”)在佛山市南海區千燈湖畔舉行,來自全球各地的氫能領域的專家、企業、機構將匯聚於此,共議氫能產業的發展前景。

這是佛山南海連續第二年舉辦全國性的“氫能周”活動。從建立國內首個加氫站審批、建設、驗收流程,到建成國內首座商業化運營的加氫站;從出臺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扶持辦法,到全國首個加氫站建設運營及氫能源車輛扶持政策落地,南海推進氫能產業的步伐走在全國前沿。

作為科技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促進中國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發展項目”的示範城市之一,今年南海一次性打包招標22座加氫站設計施工總承包項目,並啟動南海新能源汽車(氫能)監管平臺建設工作等系列工作,計劃至2020年推廣超千輛氫燃料電池汽車,力推當地氫能產業實現新發展。

●本版撰文:李欣 趙越

1 培育引進多個項目

南海氫能產業發展迅猛

“我們計劃在年底之前,大排量高壓高純氫氣壓縮機形成總裝測試能力,並建立工程實施服務隊伍。明年底前我們將擴大投資,建立規模化生產車間。”北京海德利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德利森”)董事長鞏寧峰說。

今年8月,海德利森加氫設備及核心部件國產化項目落戶南海,主要生產加氫站系列裝備、加氫裝備核心部件,並將建立全國加氫裝備技術研發及保障服務中心。

在位於南海丹灶的廣東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內,廣東廣順新能源動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順新能源”)研發生產的空氣壓縮機等多個用於燃料電池動力裝置的核心零部件,已在上汽集團等汽車製造公司的燃料電池汽車製造中取得了較好的應用。這是國內較早進軍氫燃料電池汽車領域的民營企業,也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傢俱備生產氫燃料電池壓氣機等核心部件能力的企業。

與廣順新能源同在一棟辦公樓,廣東泰羅斯汽車動力系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泰羅斯”)總經理張銳明忙碌奔走。最近,他一邊推進燃料電池的測試研發工作,另一邊也在著手參加將要到來的第二屆氫能周活動。通過整合長江汽車、鵬輝能源、新源動力、廣順新能源等國內外領先的新能源汽車和氫燃料電池產業力量,泰羅斯正積極進行氫燃料電池汽車正向開發。

距離廣順新能源辦公樓不遠的街道上,與普通加油站外表相似的瑞暉加氫站一如往常運作。這是目前國內首座商業化運營的加氫站,只需6至10分鐘即可“餵飽”一輛氫能源汽車。

產業基地內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南海針對氫能產業的招商引資力度也在不斷加大。

2017年,南海引進廣東長江汽車整車生產及氫動力研發中心項目,不僅整車項目取得新進展,還將建立長江汽車全球唯一的氫動力汽車研發中心。這也讓南海在多年經營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基礎上,實現了全產業鏈的貫通。

今年5月,愛德曼氫燃料電池生產項目落地南海,將在丹灶建成氫燃料電池及動力總成生產基地。愛德曼是目前國內唯一量產金屬雙極板電堆的生產廠家。

南海區發展規劃和統計局(發改)黨組成員蔡德權表示,目前,南海區氫能產業涵蓋了從富氫材料及制氫設備研製、制氫、加氫,到氫燃料電池核心部件、動力總成和整車生產等環節。

越來越多的新能源汽車也在南海大地上跑了起來。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0月,南海區上牌新能源汽車2190輛,其中公交車534輛,公務車2輛,物流車140輛,出租車50輛,環衛車1輛,單位及私人購買車輛1463輛。

2 發揮“有形的手”力量

構建完備政策體系“加速器”

在全國各地城市都在搶佔氫能產業發展風口的背景下,南海為何能聚集如此多的目光?南海有實力和底氣。

自2009年起,南海開始大手筆投入推動氫能產業的發展。2009年,南海引入廣順新能源,開始探索燃料電池車核心零部件研製。2011年,南海在丹灶佈局廣東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為燃料電池汽車“心臟”——動力裝置提供核心配件。

隨著氫能產業鏈上下游的不斷集聚,2011年和2013年,南海聯合中國燃料電池汽車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燃料電池及氫源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成功舉辦了兩屆燃料電池及氫能技術發展國際峰會。2014年,南海加入科技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促進中國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發展項目”,成為全國5個示範城市之一。“舉辦了兩屆峰會後,南海對‘氫’有了更多的概念,發展氫能產業也逐漸明朗。”蔡德權說。

為加快推動氫能產業的發展,南海區先後出臺了系列重磅政策。2015年,南海在全國率先突破建立加氫站建設審批流程;隨後,南海出臺《佛山市南海區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5—2025年)》,提出將南海區打造成為國內領先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核心部件研發生產基地。

正是相中南海相對完善的政策扶持體系以及較為完備的產業鏈上下游,泰羅斯於2016年落戶南海。“廣順新能源生產的核心零部件,為泰羅斯整車項目的研發推進奠定了重要基礎。”張銳明有25年海外業界不間斷從事燃料電池產業的經歷,南海是其回國創業落地的首選。

“2017年是南海氫能產業發展元年。”在蔡德權看來,南海氫能產業的發展經歷了長達8年的起步探索階段後,於2017年進入加速發展期。這一年,南海出臺全省首個產業發展扶持政策——《佛山市南海區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扶持辦法》,對在南海區從事新能源汽車(含氫能)產業的企業進行扶持。

2017年9月,南海率先啟動科技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促進中國燃料電池汽車商業化發展項目”,成為全國首個啟動示範項目的城市。

同年,南海成功舉辦全國首個“氫能周”活動,發佈我國第一項氫燃料電池氫氣品質團體標準,下線佛山本地化首列氫能源現代有軌電車,簽約一批氫能產業項目簽約,吸引了150多家國內外氫產業上下游參展商。

今年4月,《佛山市南海區促進加氫站建設運營及氫能源車輛運行扶持辦法(暫行)》出臺。該辦法是目前全國首個加氫站建設運營及氫能源車輛運行扶持辦法,也是在各地區對加氫站建設補貼力度最大的扶持辦法,並在國內率先對加氫站運營環節進行補貼,將推進氫能源車輛商業化進程,加快氫能與燃料電池產業的示範應用,促進南海區氫能產業要素集聚。

不僅如此,南海丹灶在產業基地的基礎上規劃面積47.3平方公里的仙湖氫谷,按“一湖一城三園區”的空間佈局,致力打造產、城、人、文融合發展的氫能產業示範區。

依託產業基地,南海建立燃料電池及氫源技術國家工程中心華南中心、自潤滑流動動力機械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等多個氫燃料電池產業研發平臺,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佛山綠色發展創新研究院等標準化創新平臺,以及南海新能源汽車(氫能)監管平臺。

“南海政府職能部門,從區到鎮街上下一心,對氫能產業的認識較為統一。”蔡德權表示,目前,南海對氫能產業的扶持政策體系相對完善,涵蓋從初創企業的產業扶持到基礎設施建設扶持,再到加氫站運營等系列政策扶持措施。

3 力促數據上平臺

有望實現氫能產業“萬物互聯”

在位於南海桂城的華南新能源汽車產業促進中心(以下簡稱“產業促進中心”)的辦公樓內,三個電子顯示屏正實時更新氫燃料車電池堆使用狀況、氫燃料車輔助系統、區內加氫站、新能源車輛運行情況等數據。這是產業促進中心正在與廣順新能源、泰羅斯聯合建設的南海新能源汽車(氫能)監管平臺的示範展示。

“未來,南海區可通過該平臺對新能源汽車、氫能使用情況等數據進行綜合分析,為下階段推動氫能產業的發展,制定、落實相關扶持政策提供數據支撐。”產業促進中心主任周寧說。探索氫能產業的“萬物互聯”,似乎成為南海下階段推動氫能產業發展的關鍵詞。

2017年,南海區成立華南新能源汽車產業促進中心,並通過產業促進中心組建南海區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涵蓋南海區新能源汽車產業及氫能產業鏈的20家企業和研究機構。成立一年來,產業促進中心已針對南海氫能產業發展狀況開展多次調研,形成相關報告,助力政府做好下階段產業政策制定、基礎技術研究等工作。

基礎建設的不斷完善,是推動南海氫能產業發展的重要保障。因此,南海將加快加氫站的建設作為另一主攻方向。目前,南海已成立了南海區加氫站建設領導小組,並依託全國氫能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了南海區加氫站專家組。

今年7月,南海宣佈啟動22座加氫站建設工作。目前,南海已經初步完成了今年第一批8個加氫站建設的選址工作,併力爭2022年投入運營22座以上加氫站。

南海還在致力推動產業平臺的不斷升級,為氫能產業的集聚發展搭建交流窗口。今年,佛山綠色發展創新研究院在南海揭牌。該研究院近期將聯合南海區政府、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雲浮(佛山)氫能標準化創新研發中心及相關企業承擔國家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氫能)的建設實施工作。

未來兩年,佛山綠色發展創新研究院還將面向全國氫能產業發展實際需求,加快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為技術標準,強化標準對氫能產業發展的引領作用,推動完善氫能技術標準體系,加速氫能產品推廣應用,併為相關氫能裝備提供標準檢測服務。

展望未來,南海有著更大的魄力和夢想——

2020年,建成南海新能源汽車(氫能)監管平臺、氫能及燃料電池實驗室、氫能及燃料電池檢測中心;

建成1座制氫廠,每個鎮街至少建成3座合計超20座滿足高密度加氫需求的標準化商用加氫站;

投入運營5條左右氫能燃料電池汽車公交專線,建設1條氫能有軌電車線路,推廣超千輛氫燃料電池汽車……

未來已來。隨著長江氫動力、愛德曼、海德利森等項目的投產,南海氫能產業鏈將不斷完善。南海氫能產業將迸發更大的創新力量。

聚焦

南海加氫站建設憑什麼領跑全國?

最近,北京海德利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德利森”)董事長鞏寧峰成了“空中飛人”,頻繁地往返北京、佛山南海兩地。“目前,我們北京和新加坡公司已經共同組建了一支6人實施團隊,近期已在佛山開展工作,並將開始招募更多的當地人手。”鞏寧峰說。

近年來,南海在加氫站建設方面頻頻發力,在全國率先突破建立加氫站建設審批流程,並建起國內首座商業化運營加氫站,為推動當地氫能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今年9月底,瀚藍松崗禪炭路加氫站正式動工,該加氫站總儲氫能質量約2000KG,預計年底試運營。這是南海區謀劃2018年至2022年啟動22座加氫站建設中首個動工的項目。

就在一個月前,佛山第一批8個加氫站項目順利動工,最快將於年底投產運營。加上目前南海丹灶、三水已經建成的2座,屆時,佛山將成為國內擁有加氫站數量最多的城市。

加氫站的缺乏是制約燃料電池汽車發展的重要因素。對於南海乃至全國而言,加氫站建設此前並無相關流程制定可依,審批流程的繁雜和不明晰等問題是推進加氫站建設的最大困擾。

為破解這一難題,2014年起,南海參考加油站和加氣站建設的審批流程,發改、經貿、國土、規劃、環保、消防、安監等多個部門召開多次聯席會議,梳理加氫站審批流程。

“除了審批流程要定下來,主管部門由誰來負責同樣需要確定。”南海區發展規劃和統計局(發改)黨組成員蔡德權說。2015年,南海區發文明確加氫站參照燃氣加氣站管理,主管部門為住建部門。這一做法填補了此前國內加氫站建設沒有相關主管部門的空白,為全市乃至全國的加氫站設計、規劃、立項、報建、建設、驗收建立了規範。

隨後,南海還明確加氫站相關安全細則,如要求加氫站工作人員持證上崗、做好安全保障等,並由質監、安監等部門進行監管。在加氫站選址建設上,南海綜合考慮佈局和商業化運營的需求,建設所需土地以商業地進行招拍掛的模式推進。

在系列政策的護航下,2017年9月,國內首座商業化加氫站——瑞暉加氫站在南海丹灶建成投用。

“陸陸續續已有超100批國內外團隊前來交流經驗,包括日本、法國、德國等考察團隊。”蔡德權表示,目前,即便是國外也暫未建成大規模的商用加氫站,隨著未來佛山、南海大規模商用加氫站建設步伐加快,建成項目有望對全國乃至全球產生一定的示範作用。

蔡德權表示,接下來,在加快推進加氫站建設的同時,南海還將加快落實前期引進項目的進展,促其儘快投產,並不斷充實產業鏈上下游,制定完善相關檢測標準,加快推動南海氫能產業的發展。

不僅是南海加快加氫站建設的步伐。今年4月,佛山市召開了佛山五區聯動加氫站建設項目發佈會,透露2018年—2019年該市將有2000臺氫能公交車投入運營,為滿足2000輛氫能源公交車的正常運營,大力培育終端市場,全市五區今年將完成至少10個加氫站投入使用。

這批即將建設的加氫站項目中,在運營模式上,除一個是新建站點外,其餘全是加油站、加氣站等改建而成,未來還有望實現加油、加氫、充電“三合一”的模式。

手記

以新能源汽車為突破口

引領佛山新興產業發展

在今年8月召開的建設“全球創客新都市”工作推進會上,佛山市委常委、南海區委書記黃志豪表示,全球創客新都市是南海落實“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重要抓手。

去年以來,南海一方面著力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另一方面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構建“兩高三新”現代產業體系,引領南海產業向高端邁進,為現代化經濟體系提供支撐。

新能源產業是南海加快發展“兩高三新”產業體系中的重要方向之一。去年9月,廣東長江汽車整車生產及氫動力研發中心項目簽約落戶南海。這是繼一汽-大眾之後,南海引入的又一個整車生產項目。

隨著未來長江新能源汽車項目的投產,意味著南海將實現從傳統汽車整車製造向新能源汽車整車製造的“躍遷”,助力佛山、南海在全國氫能產業發展版圖上佔領一席之地。

在今年初召開的南海區丹灶鎮第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丹灶鎮鎮長張應統表示,新能源汽車是該鎮大力發展的兩大新興產業之一,將全力做好長江新能源汽車項目的前期土地整理、廠房建設、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促使項目早日投產。加快“仙湖氫谷”規劃,打造集新能源汽車研發、零部件生產和整車製造於一體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硅谷”。

除了以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新興產業在佛山、南海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新技術開始湧現,新興產業與佛山、南海傳統制造業的結合愈發緊密。此前,第四屆中國(廣東)國際“互聯網+”博覽會、2018中國·佛山人工智能與智能製造國際大會剛落幕,“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正加快與佛山當地製造業融合,助力企業轉型升級,加速佛山製造向佛山智造轉變。

新興產業發展風起雲湧。作為發展新經濟的重要抓手,南海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探索已打下良好基礎。期待南海以氫能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形成更為成熟的探索經驗,建設更多示範項目,為南海加快構建“兩高三新”的產業發展體系作出更大貢獻,為其他區域發展氫能產業提供經驗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