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晚唐最後一絲曙光,大智若愚有太宗之風,皇帝:朕不是軟柿子

唐朝自唐太祖李淵開國以來,歷經了太宗,等十幾個皇帝,到了晚唐時期,曾經的盛唐已經是千瘡百孔,風光難再了。尤其是唐後期,皇帝昏庸後宮干政,宦官專權,都給了大唐重重一擊。到了晚唐時期,唐宣宗登基後,晚年的大唐彷彿在黑暗中看到的一絲曙光,甚至有點唐太宗的風儀。這是真的希望之光,還是垂暮之年的迴光返照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他是晚唐最後一絲曙光,大智若愚有太宗之風,皇帝:朕不是軟柿子

唐宣宗名叫李忱,又叫李怡。李怡的母親鄭氏是憲宗的貴妃郭氏跟前的一個侍女,她原本是戴罪之身,卻因為天生麗質得到了憲宗的寵幸,成為了後宮嬪妃的一員,並生下了皇子李怡。就是後來的唐宣宗。唐宣宗非嫡子,與皇位無緣。和其他的皇子被封為了親王,移居宮外的親王宅。李怡從小就和其他的皇子不一樣,他在智力方面遠不如其他的皇子,而且他為人沉默無趣,不善交際,木訥呆板,是個傻里傻氣的王爺。和他一同宮外居住的其他王爺常常嘲弄他,一起居住的幾個親王有幾個都以兄終弟及的方式繼承了皇位,於他們來說,李怡就是他們的皇叔,然而這個皇叔並沒有得到侄子們的尊重。

他是晚唐最後一絲曙光,大智若愚有太宗之風,皇帝:朕不是軟柿子

846年,唐武宗昭告天下,皇子年幼,不堪天子之重任,冊立李怡為皇太叔,處理朝政,並更名為李忱。唐武宗病重之時,李怡幫他處理政事,他舉手投足般所透露出來的果斷和自信與之前的呆滯有天壤之別,不管多難的政務交到他的手裡都能迎刃而解。李怡這一次讓所有瞧不起他的人刮目相看。唐武宗這時候才明白過來,李怡之前的呆板木訥,不通人事竟然都是在韜光養晦,心機之重可見一斑啊。然而,朝中無人,最後,李忱還是名正言順的榮登大寶當上了皇上。是為唐宣宗。

他是晚唐最後一絲曙光,大智若愚有太宗之風,皇帝:朕不是軟柿子

和唐武宗一樣,剛剛即位的唐宣宗就開始了組建自己的權利網,進行權利重組。他將朝中大臣做了更替,重新大洗牌,將唐武宗的老臣子全部棄用,目的就是要改變武宗時候的治國方略。這裡不得不提的是李德裕。李德裕是武宗時期的大紅人,武宗拜他為相,對他極其重用,但是到了宣宗這朝,遭到了宣宗的打壓。宣宗罷黜了李德裕,擢升了牛黨的一批人,還啟用了唐憲宗時期的宰相之子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綯。

他是晚唐最後一絲曙光,大智若愚有太宗之風,皇帝:朕不是軟柿子

剛當皇帝不久的宣宗就碰到了天旱之災,他果斷的下旨減少膳食和撤掉宮廷禮樂,釋放宮女500多人,停止各處正在建的工程,大赦天下。在吏治改革上,他任用賢能之人,並奉行著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則。他讓人編撰了一部官員名冊,放在自己的案頭,方便自己查看官員的信息,知道他們的可用之處,以便自己更好的瞭解官員。以前朝中高官氾濫,而唐宣宗就大破了這個規矩,他規定,除非是朝廷和國家做出過突出貢獻的才能有資格授予高官。唐玄宗對於官員的任命非常嚴謹,必須要一一過問,親自審查。

他是晚唐最後一絲曙光,大智若愚有太宗之風,皇帝:朕不是軟柿子

唐宣宗為人十分的公正嚴明不任人唯親。宣宗即為後曾經想要任命自己的舅舅為節度使,後來發現舅舅庸碌無才,言語淺薄,不堪重用,就讓他留在自己身邊做了一個徒有虛名的官職。宣宗的母親替舅舅求情,希望能再開恩予以重用。宣宗是個有孝行之人,他賞賜了一些金箔和田地給舅舅作為補償。誰知道,舅舅仗著自己是皇親國戚,竟然不交租稅,他被人抓捕入獄。宣宗想要對舅舅法外開恩,抓捕舅舅的官吏韋澳卻對宣宗說:“國舅爺不交租稅,難道朝廷的法制只針對的是貧苦百姓嗎?那以後還要什麼法制呢?”唐宣宗聽後,沒有懲處這名官吏,還為自己之前的行為道歉。

他是晚唐最後一絲曙光,大智若愚有太宗之風,皇帝:朕不是軟柿子

唐宣宗不僅對自己嚴家要求,對家人也管束的很嚴格。他很寵愛自己的女兒,萬壽公主。並且把她嫁給了鄭顥。鄭顥有一個弟弟,突然病重,唐宣宗發現萬壽公主此時竟然還在戲樓看戲。他聽聞此事後,大發雷霆說:“難怪天下士大夫都不願跟我們皇室結親啊,原來是這個原因。”他深感自己沒有教育好公主,馬上傳召讓公主入宮。萬壽公主知道自己觸怒了父皇,立馬賠不是。看到心愛的女兒淚涕漣漣的,他心軟了下來,用緩和的口吻說道:“這世間怎麼會有小叔子病重,嫂嫂還在外看戲的道理?”一席話,說得公主面紅耳赤,從此,皇親國戚都嚴守禮法,不敢僭越。

他是晚唐最後一絲曙光,大智若愚有太宗之風,皇帝:朕不是軟柿子

除了抑制和打壓宦官之外,唐宣宗對宮廷禮樂也做了管理。因為前朝穆宗,敬宗兩朝皇帝的嬌慣,宮裡的禮樂樂工氣焰囂張,在外仗勢欺人,恃強凌弱。有一個樂工名叫羅程,彈地一手的好琵琶,然而此人卻在外恃強凌弱,因為一件小事就鬧出人命。羅程被關押,很多人向宣宗求情,宣宗說,你們是惋惜他的技藝,而我是惋惜高祖和太宗立下的法制。他堅持公事公辦,因此這些禮樂人士再也不敢胡作非為了。

他是晚唐最後一絲曙光,大智若愚有太宗之風,皇帝:朕不是軟柿子

唐玄宗為人公私分明,在朝堂之上的時候他一定是端端正正,正襟危坐,毫無鬆懈。一旦下了朝堂之後,他就和身邊的人有說有笑,如同朋友一般的和顏悅色。當時的宰相令狐綯曾說,每次上朝的時候都緊張到汗流浹背,不敢有一絲的懈怠。唐宣宗從小就十分的仰慕太宗之德,尤其喜歡讀貞觀政要,他羨慕太宗和魏徵之間的君臣之誼。他勤於政事,敢於納諫,他的行事作風頗有太宗的風範。因此他被人稱為是“小太宗”。

他是晚唐最後一絲曙光,大智若愚有太宗之風,皇帝:朕不是軟柿子

唐宣宗晚年的時候,沉迷丹藥和長生不老之說。他拜道士為師,修建望仙台,迷信道術,服用丹藥。因為長期服用金屬含量超標的丹藥,他身體毒素堆積,導致不治。交待好身後之事後,就與世長辭了。唐宣宗風風光光的走完了他這一段政治生涯。他是唐朝唯一一個皇叔繼承皇侄皇位的皇上。他是也晚唐裡歡呼聲最高的一個皇帝。36歲登基,50歲落幕。在位14年間,用自己的勤政和智慧,為風雨飄搖的晚唐,揮灑出了一抹亮色,打開了希望之光。雖然他未能讓氣數已盡的大唐重現輝煌,但他盡情揮灑自己智慧的奪目光芒,深深烙入了歷史的榮光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