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帝王廟號、諡號詳解:太祖、高祖、太宗、高宗有何區別?

中國古代帝王廟號起源於商代,但周朝沒有實行,真正開始實行廟號制度其實是從漢朝開始的——換言之,實質上劉邦是我們所能真正瞭解的第一個擁有廟號的人。

中國古代帝王廟號、諡號詳解:太祖、高祖、太宗、高宗有何區別?


首先,說說“祖”和“宗”有什麼不同。

《孔子家語》曰:“祖有功而宗有德”,這就是“祖”和“宗”的區別,即有功曰祖有德曰宗。這裡的功,指開創之功,這裡的德,指守成之德。——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開國皇帝多稱祖,而守成皇帝為什麼多稱宗。

中國古代帝王廟號、諡號詳解:太祖、高祖、太宗、高宗有何區別?


下面再來說說高祖和太祖。

《史記》、《漢書》都記述了給劉邦確定廟號和諡號的過程:“群臣曰:‘帝起細微,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為漢太祖,功最高。’上尊號曰高皇帝。”——顯然,劉邦的廟號是漢太祖,諡號是高皇帝。

但是,包括司馬遷在內的所有人,都把劉邦叫“漢高祖”,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劉邦是第一個被上廟號的人(在此之前,只有八百年前的商朝有過廟號,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了),所以廟號制度非常不完善,所以也沒人在乎太祖到底是什麼鬼玩意,所以當時人就直接用諡號“高”來指代劉邦的宗廟了,稱之為“高祖廟”。——你看,兩個稱號簡化成了一個,多方便。

在宗廟制度裡,“太祖”是有特殊含義的,所謂天子七廟,最流行的學說就是“一祖二宗四親廟”。這個“一祖”,指的是始祖,即所謂始受封者,即第一個接受分封的人,在商為契,在周為后稷。所謂“二宗”,即指太祖和太宗,其中太祖是

始受命者,即第一個接受天命的人,在周即為周文王。對漢朝而言,劉邦既是始受封者,又是始受命者,所以按照宗廟制度,他被稱為太祖是合情合理,順理成章的。

中國古代帝王廟號、諡號詳解:太祖、高祖、太宗、高宗有何區別?


但是,“高祖”是個什麼玩意?這東西在以前的宗廟系統中沒有,正是由於漢朝初年宗廟制度不完善,只能瞎想亂叫,把劉邦的諡號和廟號叫混了,才搞出了個“高祖”這個東西。——但既然已經搞出來了,那自然也就成了廟號的一種了。

正因為如此,所以漢及其以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起碼是宋遼之前),太祖和高祖是基本沒有區別的,兩個地位、功業差不多的皇帝,往往這個叫太祖,那個叫高祖,混著來。

比如漢朝之後就是魏,曹操(始受封)是太祖,曹丕(始受命)是高祖。晉朝,司馬懿(始受封)為高祖,司馬昭為太祖。正好相反。十六國時,後趙石勒(始受封+始受命)為高祖,石虎為太祖;前秦符洪(始受封)為太祖,符健為高祖,又正好相反。南北朝時,劉裕(始受封+始受命)為高祖,劉義隆為太祖。蕭衍爸爸為太祖,他自己(始受封+始受命)為高祖,陳朝也是一樣,陳霸先他爸爸是太祖,他自己是高祖。隋朝楊忠(始受封)為太祖,楊堅(始受命)為高祖。唐朝李虎(始受封)為太祖,李淵(始受命)為高祖。到五代時,大家都是草頭王,也沒個始受封和始受命啥的,但朱溫、李克用、郭威等為太祖,而石敬瑭、劉知遠等為高祖。

中國古代帝王廟號、諡號詳解:太祖、高祖、太宗、高宗有何區別?


這種混亂的局面,正好說明了當時高祖和太祖沒有什麼區別,兩者是等價的,有時高祖在上,有時太祖在上。

而從宋遼開始,趙匡胤、耶律阿保機、完顏阿骨打、成吉思汗、朱元璋、努爾哈赤都是始受封+始受命,全部為太祖,再沒“高祖”這個稱號出來搗亂了。

中國古代帝王廟號、諡號詳解:太祖、高祖、太宗、高宗有何區別?


最後再來說一下“為何清朝順治是宗,而康熙卻是祖”的問題。

先指出一點,順治也是祖,世祖。

前面說了,有功曰祖,有德曰宗。那些開國皇帝都有開創之功,因此都是祖。但如果後世繼承者中也有開創之功的,自然也是祖。比如劉秀中興漢室,有開創之功,是為漢世祖。不過呢,從曹魏開始,一下子就搞了三個祖(太祖曹操,高祖曹丕,烈祖曹睿),一下子就把祖的這個嚴肅性給打破了,後世就有許多朝代學曹魏,搞許多的祖出來,因此有人認為祖號之濫,實肇於此。

不過康熙和順治這個,倒不是瞎搞,順治入關,厥有大統,自然是開創之功。至於康熙,《清史稿·聖祖本紀》曰:“聖祖仁孝性成,智勇天錫。早承大業,勤政愛民。經文緯武,寰宇一統,雖曰守成,實同開創焉。”所以為“聖祖”。

中國古代帝王廟號、諡號詳解:太祖、高祖、太宗、高宗有何區別?


順便說一句,還有個非常著名的祖,就是明成祖朱棣,他本來的廟號是太宗,後來嘉靖為了把自己爹放進太廟,硬是給朱棣升了一級,說他靖難有功,實同開創,應該叫祖。——不過靖難這事情說破天也是叔篡侄,臣伐君,我猜朱棣其實根本不想拿它說事吧,嘉靖這麼搞也太戳人痛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