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廟號得來不易,一位千古一帝,一位被迫稱祖

皇帝駕崩後被後世子孫在太廟中祭祀,總不能直接喊祖先的名字吧,於是聰明的先人發明了廟號。廟號就是後代的皇帝在太廟中祭祀時對祖先稱呼的名號。

“太宗”廟號得來不易,一位千古一帝,一位被迫稱祖

廟號起源於商,在西漢時期被承襲併發揚。南北朝以前歷朝歷代對廟號極為重視,只分配給做出極大貢獻者,唐朝以後基本上廟號也開始氾濫,幾乎每個皇帝死後都有了自己的廟號。

我們熟悉的有太祖、高祖、太宗、高宗、中宗、仁宗、哀宗、熹宗等等,有好有壞,由於諡號太長又過於複雜,慢慢廟號成了人們對皇帝功績蓋棺論定的主要參考指標。其他不論,今天我們來說說中國歷史上幾位著名的"太宗"皇帝。

“太宗”廟號得來不易,一位千古一帝,一位被迫稱祖

最初的廟號,創基立業曰"太",並且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分配。那麼"太宗"的意思就是創基立業的有德之君。創基立業而又不稱祖,大家一想就明白了,那就基本上跟隨開國皇帝南征北戰打下天下的兒子或者兄弟了。所以"太宗"這一廟號基本都是歷朝歷代的第二位君主。我國自商以降,共有太宗19位,其中不乏傳世明君。

“太宗”廟號得來不易,一位千古一帝,一位被迫稱祖

1.商太宗太甲。太甲是商朝第四位君主,他是商朝開國君主湯的嫡長

孫,由於父親早逝,在商朝明相伊尹的擁立下登上王位。相傳太甲登基後一味享樂,暴虐百姓,宰相伊尹百般規勸他都不聽,伊尹只好將他流放到商湯墓地桐宮,讓他給祖先守墓反省。流放三年後,伊尹見太甲痛改前非,便還政於他。從此,太甲勤政愛民,商朝也逐漸繁榮起來,終成一代明君,死後廟號太宗,史稱"伊尹放太甲"。但是據有的史書記載,太甲是起兵自立殺回都城的,至今仍是個懸案。

“太宗”廟號得來不易,一位千古一帝,一位被迫稱祖

2.漢太宗劉恆。漢太宗諡號"文",就是我們熟知的漢文帝。劉恆是漢太祖劉邦的四兒子,在呂后之亂後被大臣擁立登基。史學家對漢文帝的評價很高,他即位於朝廷動盪之時,能鞏固祖業、整合皇權、深知百姓生活疾苦。他又是出名的節儉皇帝,奉行"無為而治",在位期間百姓安居樂業,逐漸撫平了秦末動亂對百姓的傷害,為漢朝天下的延續和漢武帝時期的強大起到了最為重要的作用。他還開創了"文景之治",這是我國進入封建帝制後第一個大的盛世。

西漢王朝對於制定廟號非常嚴格,只有漢太祖劉邦、太宗劉恆、世宗劉徹、中宗劉詢,一共四位帝王有廟號,足見漢太宗劉恆的功績之高。

“太宗”廟號得來不易,一位千古一帝,一位被迫稱祖

3.唐太宗李世民。說起太宗,這肯定是大家第一個想到的人,好像太宗就是他的專屬名號,不需要在前面再加任何的定語和修飾詞。唐太宗通過玄武門之變殺掉哥哥弟弟,逼高祖讓位登大統成就一代偉業。他在位時的貞觀之治將我國農業社會的輝煌推到了最頂峰。

唐太宗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局,毛主席對他的評價是"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綜合來看,唐太宗絕對稱得上是我國曆史的千古一帝!

“太宗”廟號得來不易,一位千古一帝,一位被迫稱祖

4.宋太宗趙光義。宋太宗的登基是一個謎。他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弟弟,他繼位的合理性來自他們三人在母親面前定下"金匱之盟",即兄終弟及。可是年僅50歲的宋太祖在與太宗酌酒對飲後忽然暴斃,還留下了"燭光斧影"的詭異情形,凌晨太祖暴斃,而後太宗登基。到底當時的情形如何,真相已經隨著時間慢慢消失,留給我們後來人一個永遠解不開的謎題。

“太宗”廟號得來不易,一位千古一帝,一位被迫稱祖

5.明太宗朱棣。永樂大帝朱棣在官方的廟號是成祖,這是他的後世子孫嘉靖皇帝搞大禮儀搞出來的。其實朱棣最開始的廟號也是太宗。說來可笑,一般皇帝夢想稱祖,流芳百世,唯獨朱棣要是泉下有知,肯定得掀開棺材蓋子把嘉靖臭罵一頓。

不同於宋太宗登基的謎題,明太宗的篡位是歷史上的公知。可笑的是朱棣親孃都不認了,就是為了給自己留下個好名聲。現在倒好,太宗廟號一去,成祖廟號一來,不正好說明朱棣旁支奪嫡,稱祖重新開創了新王朝麼?

“太宗”廟號得來不易,一位千古一帝,一位被迫稱祖

當然還有吳、遼、金、元、清等很多朝代有廟號太宗者,說來有趣,我們熟知的這幾位太宗的皇位居然都是靠自己"搶"來的,真的應了這個創基立業曰"太"。

“太宗”廟號得來不易,一位千古一帝,一位被迫稱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