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鎮國之寶」鑄於三千年前,銘刻有「中國」二字,差點被熔化掉

此“鎮國之寶”鑄於三千年前,銘刻有“中國”二字,差點被熔化掉

寶雞炎帝和周秦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寶雞社科講堂主講人楊曙明先生曾這樣讚美我國古代青銅器,說它們“有原始圖騰的天真、厲鬼般的猙獰、讖語般的譎秘、蒼松般的威儀、黑雲般的凝重”,渾身散發著“獰厲之美”。

關於青銅器身上的所有亮點,楊曙明先生認為,全都可以通過一尊名叫“何尊”的青銅器折射出來。

楊曙明先生驚歎說:“這件寶物(指何尊)被稱作寶雞青銅器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也被稱作‘鎮國之寶’。與毛公鼎、大盂鼎、虢季子盤這些大件寶器相比,它重只有14.6公斤,是他們之中的小兄弟,但由於造型奇特,有駭俗之美、驚世之姿,將思想家的深邃、哲學家的縝密、美學家的誇張統統融於一身,在青銅世界中熠熠閃光,璀璨奪目!”

何尊的確是“鎮國之寶”,為國家一級文物,是國家文物局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之一。

它的外表,也恰如楊曙明先生所說的,璀璨奪目。其主體花紋為高浮雕獸面紋,巨目利爪,獰厲兇猛,口沿和圈足部位有獸形蕉葉紋和淺浮雕獸面紋,整器的裝飾以雷紋為地,部分採用三層花的裝飾手法,造型凝重雄奇,紋飾嚴謹而富有變化,堪稱華美瑰麗。

此“鎮國之寶”鑄於三千年前,銘刻有“中國”二字,差點被熔化掉

但奇怪的是,何尊從出土到進入博物院,經歷過長達十年時間的冷落,不但凡夫俗子不識其珍,就連文物工作者也不知其要,真是奇哉怪也!

話說,上世紀中期,陝西寶雞人陳堆在甘肅固原一帶看病賣藥。

彼六十年代初,固原糧食奇缺,陳堆和妻子張桂芳商量,家鄉八百里秦川乃是天然糧倉,與其在固原挨飢受餓,還不如回村種地混個肚子飽。

於是,1963年6月,兩口子回到了寶雞市寶雞縣賈村鎮(今寶雞市陳倉區)老家。

少小離家,家裡的老屋已住了兄長陳湖一家,人口多,住不下。

沒奈何,陳堆就租了隔壁陳乖善的兩間房子住。

這房子後面是個土崖。

該年8月的一個雨後的上午,陳堆在後院發現下雨坍塌後的土崖上好像有亮光,就用手和小钁頭刨,結果就刨出了個銅器。

這個銅器這尊高39釐米、口徑28.6釐米,正好用來裝糧食。

陳堆不知道這尊造型奇特的銅器是件寶物,只把它當成普通大罐來裝糧食。

裝了半年多糧食,1964年開春,陳堆又覺得種田太辛苦,不如在固原賣藥輕鬆,和妻子張桂芳一商量,得,還是回固原賣藥去吧。

於是,夫妻倆從寶雞返回固原,臨走時,將銅器交給兄長陳湖保管。

1965年,陳湖家日子過得十分緊張,連買鹽錢也沒了,想來想去,就把銅器背到寶雞當廢銅賣。

收購站的人一看傢伙什滿身銅鏽,都不樂意要。

有個別收購站表示出要的意願,但有一條件,賣家必須負責除乾淨銅鏽。

此“鎮國之寶”鑄於三千年前,銘刻有“中國”二字,差點被熔化掉

陳湖一聽,連連搖頭。

清除銅鏽是一個累活、髒活也就算了,而都清除了,也就沒什麼分量了,能換幾個錢?

陳湖的頭搖得像撥浪鼓,他也因此幾乎跑遍了市內的的廢品收購站。

最後,是群眾路的玉泉廢品收購站的工作人員好說話,答應不用除銅鏽,一口價30元錢。

陳湖一蹦三尺高,高高興興地接過30塊錢回家了。

那個時候,全國大鍊鋼鐵。

如果沒什麼意外,銅器就被送去熔化鍊鋼了。

恰好市博物館考古工作者佟大放因為家庭出身不好,工作不順心,心情糟糕沮喪,在街上閒逛,經過玉泉收購站,被器宇軒昂的銅器吸引住了,覺得這是個寶。

但佟大放當時的身份作不了主,只好把這一情況告訴了保管部主任王光永。

王光永和館長吳增琨一起到收購站,以收購站當初購入的價格30元將銅器買了下來。

不過,王光永和吳增琨也搞不清這個寶物的價值何在,只知道它不簡單,就找市長要了一筆錢,買來了保險櫃,把它鎖了起來。

此“鎮國之寶”鑄於三千年前,銘刻有“中國”二字,差點被熔化掉

時間過了十年,到了1975 年,為紀念中日建交,國家文物局要在日本舉辦中國出土文物精品展。

王冶秋局長聘請著名青銅器專家、時任上海市博物館館長的馬承源先生負責籌備。

馬承源向各地博物院、館發出通知,聲稱要調集了100 件一級品文物出國。

於是,王光永和吳增琨當年鎖入保險櫃的寶物被扛了出來,送到了北京故宮武英殿。

馬承源見到這件寶物,驚詫於其無名無姓,沒有任何說明,無比納悶。心想,這麼大造型的器物,難道連一句銘文也沒有?

馬承源不信邪,用手在銅尊內壁底部反覆摩挲,很快就摸到底部某個地方刻有文字。

是了,就是在這了!

馬承源拍了拍手上的塵土與銅鏽,讓人送去除鏽。

經過清除泥土和鏽跡,人們果然在銅尊底部發現了一篇12 行共122 字的銘文。

此“鎮國之寶”鑄於三千年前,銘刻有“中國”二字,差點被熔化掉

時至今日,寶雞市文物局副局長劉宏斌談論到那些銘文,仍控制不住激動的心情,眉飛色舞地說:“銘文記載了西周成王五年,遷殷頑民一事,時間為四月丙戌這天,地點在岐周京室裡。成王諄諄訓誡宗室小子,要光前裕後,發憤圖強,完成這一壯舉。銘文記載了營建洛邑的重大事件,而其中‘宅茲中國’,成為‘中國’最早一詞的記載,所以為‘鎮國之寶’。由於它的主人名叫何,馬承源將其命名為何尊。尊在古代是飲酒的器具。”

何尊突然煥發出無以倫比的文物價值,國家文物局隨即取消了何尊赴日本展出的安排。

何尊的銘文史料價值體現在:

一、證實了周武王滅商後,就產生了在伊洛這個天下中心建立都城、一統天下的戰略意圖;

二、此器作於周成王五年,作為實物證據,為解決周公攝政的七年是否包括周成王在位年數之內的歷史課題,提供了直接資料;

三、證實了周成王要遷居成周並付諸行動這樣一個史料不詳的重大事件;

四、銘文中“中國”兩字作為一個詞組第一次出現,儘管它與現在的“中國”一詞不是同一個地理概念,但其意義十分重大。

最後,銘文述及周初重要史事,與成周(洛邑)興建有關,對研究古代歷史文化與河南地方史、城市建設史等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此“鎮國之寶”鑄於三千年前,銘刻有“中國”二字,差點被熔化掉

1980 年,國家文物局又請馬承源組織籌備“偉大的中國青銅器”展,以赴美國進行友好交流時,美方提出展品中必須有何尊,國寶出展,身價倍增,最後投保達3000 萬美金。

1988 年,馬承源到新落成的寶雞青銅器博物館參觀,聽講解員介紹何尊為鎮館之寶時,他當即指出:“它不僅僅是你們的鎮館之寶,也是鎮國之寶。”

鎮國之寶何尊也因此被列入國家文物局64件永久不準出國展出的國寶級文物目錄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