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車會不會在10年以後被全部淘汰,爲什麼?

長安亂世難長安


雖然歐洲不分國家公佈了燃油禁售時間表,但中國並沒有明確的指令,有人預測在2030年以後。十年,也就是2028年,燃油車都沒有明令禁售,何來全部淘汰一說?況且禁售只是不許賣了,買的一樣可以開。以禁售前一天提的燃油車為例,就算開十年報廢,也得十年之後才能全面退出,而私家車沒有開十年就報廢的。



當然,解決電池續航里程進步的快慢,會影響燃油車淘汰的時間。如果電池續航力幾年內達到了理想的里程,買的人自然會增多,只需要解決充電問題就可以使燃油車失去市場。而且國內很多車企都在計劃幾年內減少燃油車產量,重點發展新能源車,這無疑會加快燃油車退出的時間,禁售不禁售倒也顯得不重要了。


但是一口吃不成胖子,胖子是一口一口吃成的。中國是多山國家,地理條件複雜,在電池續航里程和充電、電池站解決之前,燃油車依然是主力軍。十年,未必能解決電池續航問題;解決了還有專利權限問題;成本和供應鏈接導致普及率又是一個問題。新能源之路,還很長!


燚火源之神



先上結論吧:十年之後,燃油汽車是不會被淘汰的,而且是全部不會淘汰,反而是所謂的新能源汽車“純電車”能不能挺到十年以後還非常難說,很可能挺不到。

之前看過一篇某位朋友寫的答案,感覺說的非常經典,那位朋友的思路就是,未來是“非插電式”混合動力的時代,而“純電汽車”不過是過眼雲煙。

其實可以先說一點,電能有著幾百年的發展歷史,“電能”算哪門子新能源?新在哪?上世紀8、90年代國內的工廠裡隨處可見的拉材料用的“電瓶車”無一不在證明著這個所謂的“新能源”汽車早就出現過,根本算不上“新能源”啊,只不過那個年代比較務實還沒有這個炒作的概念。


在世界的歷史長河中,純電汽車要比內燃機汽車出現的更早,發展歷史也比內燃機汽車要長的多,最早的“純電汽車”研發於1873年,由英國人英國人“羅伯特戴維森”用一次電池作動力發明了電動汽車,只不過沒有得到公認,而在1881年法國工程師“古斯塔夫特魯夫”,研發製造出了一輛採用鉛酸電池為動力的三輪電車,其實有野史稱1811年就曾有過“電動車”,而在1890年後法國、英國的大都市的街道上都曾出現過“電動的客車”,但終究被淘汰了。即使在那個“內燃機”技術極為落後的時代“電車”都沒能取代“內燃機”。那時“電車”無法生存的理由便是,“電池能量密度低、續航里程低”。而經過了一百多年後的當今,純電車還不是一樣有著“電池密度低、續航里程低、充電速度慢”的問題麼?過去一百多年都沒解決的問題,如今10年間就能解決了?真實痴人說夢一般。

當今純電車面臨的問題就是“能量密度低、充電時間過長、循環及溫衰減明顯、成本高而壽命低(曾有個新聞7萬元的新車、換電池9萬)、若真取代了“內燃機車”建設充電樁的難度過大(沒有那麼大的空間來造那麼多樁),以上就是“純電車”在發展歷程中多次抬頭卻又多次被打倒的原因。與其問“電車”能否取代“內燃機汽車”倒不如將問題簡化成“電能”能否取代“燃油”,這樣問題就簡化了,連傻子都能看出來了,不能取代。而電池的汙染遠遠高於大氣汙染,電池汙染會令人類沒有明天。火力發電汙染大氣,水力發電算得上環保,核裂變發電環不環保“譭譽參半”,核聚變發電目前還沒實現,而電池絕對是重汙染製品,所以也別鼓吹“純電車”了,假設真取代了汽車,到時候源自電池的重度汙染將不可掌控。


我們在來看看現實生活中,電動車的銷量是有些上漲(其實都達不到1:200,不信的可以自己去數,自己找地方,平均200輛車裡都找不到一輛純電),而銷量上漲的背後隱藏的是高額的“補貼”,換句話說造“純電車”的就是在賺政策錢,而“補貼”一旦停止,“電動汽車”別說10年後取代“燃油車”了,只要沒了補貼,電動汽車倆月都挺不住,就得退市。
(直到今天我才發現,我小時候玩的玩具都特麼是“新能源”的,驕傲嗚)


非專業車評


燃油車會不會被淘汰,其實不僅僅是汽車產業格局改變的問題,背後還涉及到能源消費結構的問題。

眾所周知,我們國家的電能目前還主要以火力發電為主,雖然我國水能資源豐富,太陽能、核能發電也都比較多,但幅員遼闊人口眾多的情況下,人均水平是很低的,新能源車以電力為驅動能源,如果在十年內普及從而取代傳統燃油車,能源結構的轉型能否跟得上是值得商榷的。

有一種觀點也認為,純電動並非是未來的大趨勢,非插電混動式的混合動力(類似十代雅閣混動上搭載的第三代本田i-MMD混動系統)才是未來新能源汽車的方向,被後所指與此不無關係。

事實上,電動車出現的時間甚至比內燃機還要早,最早的“純電汽車”研發於1873年,由英國人英國人“羅伯特戴維森”用一次電池作動力發明了電動汽車。為什麼沒有普及呢?原因與現在純電動車市場面臨的問題大體相似:電池密度低、續航里程低、充電速度慢。

雖然近幾年純電動車的電池、電機等各方面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說到底還難以與傳統燃油車相提並論,在未來的10年中,這些問題能否得到根本解決,業內也無定論。所以,從目前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情況來看,題目中所說燃油車被淘汰事宜,很難找到理論依據。


汽車天涯


新能源汽車“純電車”太貴,有些可以說貴得離譜。電動車無論從哪方面的技術含量來說。都比不上油然車。憑什麼比油然車貴那麼多?完全是靠噱頭亂賣貴的。


天啊9759


10年後燃油車會面臨淘汰,但不會全面淘汰。

理由只在一個"油"字上,資源是有限的,之前的過度開採造成石油加速枯竭。油價持續上漲。

另外就是排放越加收緊,不論是歐美還是大陸,在節能減排和綠色排放標準的規定上越來越嚴格,短時間內讓燃油車全面退出是沒有可能的,但新能源的發展已然成為趨勢。




瑞典沃爾沃計劃2019年不再生產燃油車,只生產純電動和混合動力車型。豐田的計劃是至2025年只生產混動和燃料電池汽車。

2017年10月,國內長安汽車宣佈"香格里拉"計劃,發佈在2025年前全面停售燃油車,這是在國內第一家正式對外宣佈砸下大量資源重金押注新能源的車企。


也許油電混動才是大勢所趨,也許未來會有其他方式或燃料替代燃油的短缺,也許新能源續航能達到始料未及的里程,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汽車在面臨著一場變革,一場艱難但必須要經歷的路程。


汽車問診所


今年1月-5月,新能源汽車生產14.7萬輛,銷售13.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1.7%和7.8%。由此計算,今年前5月,新能源汽車產量佔我國汽車總產量的1.29%,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我國汽車總銷量的1.15%。



國家計劃在2020年,汽車國五標準將全面升級為國六標準,對二氧化碳的排放要求近乎苛刻。另外,在政府補貼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車在經過幾年的穩步增長之後,其銷量已達到了臨界規模,銷售勢頭依然強勁。

鑑於以上兩個原因,好多專家開始大肆宣傳燃油汽車撐不過十年,將面臨全部淘汰。

我不敢苟同專家的看法,我認為十年以後燃油汽車可能會減少,但不可能百分之百的退出市場。雖然近幾年新能源汽車在飛速發展,但在快速量產的過程中只圖數量,並沒有注重技術的提升。新能源汽車將面臨許多困難與挑戰,充電問題、續航問題、電池更換問題、廢棄電池處理問題、供電問題。這些問題單個看都是小問題,但放到一起就是一件非常棘手的難題。



中國的人很多,大城市的空間很有限,近年來區區一個停車困難問題都很難解決,更別說對整個汽車行業在短時間就能改造完成。去哪裡充電,統一充還是在小區自己充,用多大的電壓充,充多長時間。這些問題現在連一個解決的模型還沒有,更別說落地實施了。



中國佔地面積龐大,不同的地區溫度、溼度都不一樣,這些電池是否能完全適應中國所有的地方,這些都是暫時無法解決的問題。燃油汽車自發明至今已經有一百多年,到現在還有一些不夠成熟的技術,還在不斷改造升級,更別說才研發裡面的新能源汽車。

所以我的觀點是,未來十年,燃油汽車並不會被取締,可能所佔的比例有所下降。


保十傑我的愛


現階段所謂新能源汽車就是騙補貼,不說電池技術及其汙染環境,中國發電量火電所發佔發電量的70%,枯水期更高達80%左右,全國只要一半汽車充電 呵呵!新能源汽車要全社會參與進來,一步一個腳印走,絕對不是十年二十年的事;先電力系統改造升級,大力壓縮火電機組,增加核電及清潔能源比例,國家應強制規劃建設的小區停車位建充電樁,所有已建在建小區住宅建充電樁補貼改造,強制統一所有電池型號大小標準,建設路邊集中充電能源更換站,做到車開到站換電池就可以了。這是系統工程可以說是電力系統先行的事,現全社會都在說什麼造新能源汽車、電瓶車而已,幾十年前就有了,不就是過電機正反轉,高科技是電力系統供應及電池升級及回收處理,這兩個系統問題沒有提前搞好一切都是吹牛比。


迷茫97650


我們牛逼了,有能力研發新能源汽車的廠家,比全球所有造燃油車的企業加起來都多,以後我們將一統地球的車企,地球上跑的都是國產車,衝出太陽系,衝出銀河系,一統宇宙.....天亮了



福建阿星


新能源汽車“純電車”太貴,有些可以說貴得離譜。電動車無論從哪方面的技術含量來說。都比不上油然車。憑什麼比油然車貴那麼多?完全是靠噱頭亂賣貴的。


手機用戶88178623159


科技科普促使人們養成理性思考和理性處理事務的習慣——凱騰聚知。

肯定的說燃油車不會全部淘汰。

但:

1.燃油車會首先從公交領域,城市短途中小物流領域,工廠內部移動式物流領域,部分出租領域,旅遊區擺渡車,固定旅遊線路用車領域等可以提供相對規範化充電設施領域退出。

2.對於使用場景複雜,電力供應便利性差的區域,燃油車還是首選。

3.,在用車退出需要規範有序退出,不然社會資源浪費巨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