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靠什麼?

遊戲詩仙


在十九大明確強調,農業農村農民問題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我國工作重中之重。
要重視農民經濟收入和精神文化需求,加大鄉村基礎設施建設,弘揚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鼓勵農村發展新型經濟,走出自己的致富道路。


靠政策

首先政策就是農村發展的方向和目標,有了明確的政策就有了鄉村振興的方向,所以鄉村振興建設政策是關健。


靠人才

社會的發展,說白了就是人才的發展,人才就是財富,人才就是資源,人才就是戰勝一切問題的利器,人才就是鄉村振興的搖籃。


靠產業

產業興旺,產業富民,這是一項實打實措施,結合自已的天時,地利,人和,發展特色產業,做好”產,供,銷”一條龍的服務,依託自身優勢,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們及要青山綠水,也要金山銀山,發展地方優勢產業,以產業興農,促進農民的收入,農民的收入增加了,建設美麗鄉村,振興鄉村文明就不會成為”紙上談兵”,”無本之源”,發展才是硬道理。


靠民風

民風是一個地方的精神文明的象徵,民風也是人們對社會的一種具體體現,改善民風要從點滴的生活做起,近幾年,雖然農村發展也可以,但總的來說,城鄉發展相對比較滯後,特別是居住環境”髒,亂,差”現象比較普遍,村莊象”天女散花”,房屋橫七豎八,道路彎曲坑窪。群眾抱怨說:”住在土坯房,做飯煙塵揚;晴天一身土,雨天踩泥漿”。農民的呼聲就是民生,農民的困難就是執政為民解決的首要問題,從農民最關心,最迫切的道路硬化,住宅改造入手,在基礎設施和居住環境上取得了大的改善,路燈亮了,住宅美了,道路寬了,出行快了,生活美了,臉上的笑容也多了!


靠治理

政策是關健,發展是出路,治理才是必要的手段,沒有治理就沒有發展,沒有治理也就缺少鄉村振興的保障,什麼是治理?火車跑得快,全靠頭來帶!這個”頭”是什麼,就是鄉村的政府的智能部門,鄉村黨組織,自從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後,農民對村級事務的關心度大大降低,多數農民放棄知情權,參與權,更不要說行使管理權,監督權了,出現了”村民不懂民主,村民不敢民主,村民不知怎樣民主”的矛盾局面,實現治理鄉村,首先必須要實現管理民主,所以堅持黨的領導,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執政能力建設,是實現管理民主的根本途徑,落實民主監督,實行村務,政務,財務的公開內容,擴大農民群眾的知情權;構建三級聯動網絡,促進村務民主管理,規範民主議事程序,保障農民群眾的決策權。最後以制度化建設促進農村基礎黨組織依法執政能力建設,是實現管理民主的有利保障。


靠發展

發展才是硬道理,生產發展是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的基本前提,鄉村振興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總體方向,也是未來農村發展的首要任務,”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在新農村建設總體目標中”生產發展”是首位,也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基本前提,又是解決農村經濟發展問題的關鍵所在,更是貫穿農村發展事業的金鍊條,發展不僅是前提,更是貫穿始終,永遠不會改變的航線,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發展才是硬道理。



橄欖劍社會



1108十九大報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就需要有興旺發達的產業經濟基礎,生態環境宜居、鄉風文明淳樸熱情好客、治理依法高效民主、農民生活富裕健康,這就需要建立與農戶、消費者相關的資源基礎,需要有健全的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各種政策體系,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

農業引擎結合部分學者研究認為,鄉村振興發展需要依靠“四興、四力”來落實,四興就是興人、興地、興權、興產業;四力指的是農村活力、農民能力、發展動力和發展競爭力。

1、興人

現在各地鄉村出現兩種需求,一種是外出務工或者老弱病殘人員在村裡留守,一種是有些“愛農村愛農民”的新生代、城市人或者外出務工的返鄉創業人,開始回到農村,並逐漸成為“懂農業”的新農人。

人的思想和建設突破發展都需要有足夠的人才能夠吸引過去,也應該通過文化教育及發展解讀,他們的思想轉變了,後續的很多工作都可以由人來完成,這是鄉村振興所依靠的根本。

2、興地

好多地方的土地受各種因素的限制,導致部分土地荒蕪,還有很多土地繼續在進行耕作,但是農業產業的產值與土地綜合利用率還是有限。如果能夠將有限的土地經過聯合經營的方式,提高土地的綜合收益情況。土地是不可再生資源,近三十年的發展必須靠土地保護。

3興權

分為兩部分,一是能夠將土地資源進行權力分置,三權分立;讓進入農村的人能夠承受的了責任和權力的分佈要均勻的問題;而是農村的環境、安全及管轄權等等方面來涉及到法治工作。

4興產業

只有人力資源符合需求、土地資源發揮力度、三權分置能夠抵押,然後我們就要把所有的這些條件放到緊密聯繫農村產業中去。只有解決了產業的位置,才能夠解決基礎發展的問題。

四力就是活力、能力、動力、競爭力;人的新農村;土地利用率。


農業引擎


鄉村發展與城鎮的發展密不可分。鄉村和農業的發展為城鎮化和工業化提供了原料、勞動力和市場,而城鎮的發展可以拉動鄉村的發展,為鄉村和農業的發展提供技術、資金和廣闊的市場,也可改變鄉村生活方式。

隨著城鎮化的推進,越來越多的鄉村人口不斷向城鎮集聚,部分鄉村就會逐漸衰落,出現“空心村”、棄耕、撂荒等現象,進而引發農村人口結構和就業結構等變化。我們要充分認識到鄉村和城鎮發展的規律性,少數鄉村隨著快速城鎮化和工業化的發展會逐漸衰落,屬於正常發展現象,這類鄉村要通過村落調整和合並等方式,歸併到更大的村落中;還有一部分鄉村,完全轉變為城鎮化地區,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融入到了周邊城鎮中。鄉村振興應該關注的是介於這兩者之間的鄉村發展問題。

我們國家經過近30年的改革開放,鄉村振興的目標、路徑和發展模型等與改革開放初期應該有本質的差異,現在鄉村振興不完全是解決溫飽等最基本的要求,而應該關注鄉村的基本公共服務設施、生活方式、文化生活和鄉村環境等方面。比如鄉村居民的上下水設施建設、垃圾處理、道路硬化、交通出行、傳統鄉村文化的保護、村落建設風格和特色傳承等。在新時代和新要求下,如何振興鄉村?一是要進一步挖掘鄉村的特色資源,包括自然的、人文的資源發展鄉村旅遊,通過旅遊業的發展改善村容村貌,振興鄉村發展;二是發展綠色農業經濟,如吉林和黑龍江生態大米、山西的小雜糧等,打造不同類型的綠色農業基地,增加農民的收入;三是發展特色經濟作物,如水果、藥材、苗木和花卉等,通過特色經濟作物種植,提升鄉村經濟發展實力;四是交通和區位條件比較好的鄉村,要積極融入城市中,在城鄉融合發展中,促進自身的發展。

鄉村振興一要靠有文化、有技術的帶動人,需要制定鄉村振興行動計劃,鼓勵能人返鄉建設家鄉,鼓勵外出就業人員回鄉發展鄉村旅遊、生態旅遊、綠色農產品生產和加工基地,把先進的技術、新的理念等帶回鄉村。二要靠信息,通過互聯網、農村電商,擴大農產品、旅遊產品和鄉村特色文化的宣傳和營銷力度。三要靠投入,鄉村建設欠賬較多,需要各級政府加大鄉村基本公共服務設施和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鄉村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的投入不僅可以徹底改變鄉村落後的面貌,也可以進一步拉動投資和消費,促進經濟發展。四要靠城鄉融合發展,要把城鎮的基礎設施和公共設施向鄉村延伸,實現城鄉一體化。五要靠土地流轉,如可吸取“三變”經驗,即把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充分釋放土地、農民的發展活力。


張文忠


搞農業,說句不好聽的,就是在跟老天爺賭。

鄉村振興靠什麼?我思考了一會兒,覺得這是一個神聖的話題。

因為振興鄉村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國家這些年在三農領域也傾注了很多心血,但卻沒有明顯的或者顛覆性的改善。

所以,振興鄉村是一項大工程。

振興鄉村,首先要靠人

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不管是從農業的生產環節(農資生產、農技指導、農事操作)、農產品的流通環節(農產品運輸、渠道開發)還是消費環節(消費者能力),每一個環節的人群都是至關重的。

其次,靠天

小時候就聽人說,“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漢”。

但是,凡事都有例外,農業是一個很特殊的行業,生產週期長、投資風險大。

目前,我國絕大部分的農業生產還是靠天吃飯。

所以,搞農業,一部分是靠運氣。說句不好聽的,就是在跟老天爺賭。

最後,還得靠技術

我這裡說的技術不僅僅是種植的技術,如何科學化的管理,讓農民收益最大化。

對於在農產品流通環節上,如何通過互聯網去鏈接消費者,如何打通消費渠道,如何提高農產品的流通速率,這都是我們必須考慮到的事情。

“農業是未來的房地產業”,也許有點誇大,但是,這也說明了未來幾年,農業的形勢會更加明朗。


作者:西部牛仔,今日新農人資深運營人員,三農專題百萬閱讀量文章原創作者,免費農產品發佈平臺田管家特約農技專家!


今日新農人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我們可以用一個對比的思路,對比城市與鄉村的差別,當我們分析出在之前歷史階段中,城市發展所依仗的東西時,我們大致就可以明白鄉村振興所需要依靠的東西。

首先不可否認的是政府政策的扶持,在我國之前優先發展工業的歷史時期,就曾使用了統購統銷、城鄉戶籍制度等政策,利用政府的力量,將農村地區的資金以及其他生產要素流入城市,為城市發展提供了基礎,相應的,在如今鄉村振興戰略下,政府就需要將政策重心偏向農村。

其次,還需要一個產業體系的構建,在之前之所以選擇優先發展工業,就是因為工業相對於農業的高效率,那麼在當下發展鄉村時,我們就需要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與經濟效益,通過三產融合的手段,橫向拉長農業生產鏈條,同時也使得農業縱向地與其他產業聯結,搭建系統的鄉村產業體系。

最後是人才,城市的發展離不開那些家在農村,但是在城市裡務工的人群,鄉村的發展也同樣如此,在現在鄉村人才大量流失的情況下,一味地強調產業發展,而不注重人才隊伍的建設,那最終也只能是空中樓閣。要加強對於本地農民的技能培育,同時注重對於外地人才的吸引,因地制宜,培養出一隻瞭解鄉情,有真才實學的農村人才隊伍。


韓一軍


鄉村振興靠什麼?靠資金、靠產業、靠政策、靠人才!2017年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鄉村振興,建設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治理有效、鄉風文明和生活富裕的新農村。很顯然,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的支撐,離不開產業支撐、離不開機制的建設,離不開人才、離不開資金,這裡主要說說產業。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表現,也是鄉村振興的必由之路。沒有產業做支撐的鄉村振興,也只會是一個空殼子,即使振興也只是短暫的振興,肯定不能夠長久。這裡的產業有很多種,當然產業都必將在農業農村這個大環境裡實現。這裡的產業必將具備以下幾個特徵之一,進一步夯實生產能力,以質量為目標,發展綠色、生態農業,培育多種經營主體,強化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比如說建設高標準農田,保證糧食安全,在夯實生產能力的基礎之上,強化科技支撐,發展種業、精品農業。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農產品追溯制度,加強農產品投入品和農產品質量的監督和追溯。進一步培育多種經營主體,加強農戶對種植業全產業鏈附加價值的分配,加強農產品與互聯網、與超市、與鄉村旅遊養老休閒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等等。


水土博士


農村人口流失、產業不興、資源利用率低、教育文化資源匱乏、鄉風不振等等問題都是農村農業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具體表現。那麼要如何實現鄉村振興,如何讓農村真正跟上現代化的角度,達到產業興旺、生態宜居、治理有效、鄉風文明和生活富裕的目標?我覺得需要下大力氣去引導人口迴流、需要人才、需要資金、需要進一步規範和約束基層管理制度、需要搞活農村經濟。

四十年前,我們實施了改革開放偉大戰略,我國的經濟尤其是城市得到了迅猛了發展,那麼今天,我們要實現鄉村振興,就需要讓鄉村向城市開放,打通城市向鄉村進行要素輸入的渠道,引導城市的人才、資金和產業向農村流動。這就需要進一步強化農村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和農用地改革,明晰權屬;就需要進一步挖潛生態優勢,促進農業農村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真正做強農業。當然鄉村振興,也還需要其它地機制和文化建設等等予以支撐。


奮鬥在京都


自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以來,鄉村的發展就被提上日程,2020年全面脫貧的總戰略目標將在我國基本實現,農民盼望的美好日子終究會到來。那麼,鄉村振興,靠的是什麼?農學谷認為,鄉村振興,實質是人才的振興,鄉村唯有人才入駐,才有可能將我們廣大的農村建設得更好美好。因此,不難發展近幾年的大量的返鄉創業和就業的優惠政策給到農民朋友,政府搭建了良好的優惠政策和平臺,鼓勵和支持大學生返鄉創業。

因此,返現創業者要堅持農民為主體的地位,切實發揮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的主體作用,充分尊重農民意願,調動當地農民的創造性、主動性、積極性,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把維護農民群眾根本利益、促進農民共同富裕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提升農民的安全感、幸福感、獲得感。讓農民朋友在自家安居樂業,和諧共處!

更多休農業資訊,盡在您農學谷頭條號!


農學谷


鄉村振興重在領頭人

十九大提出鄉村振興戰略,從一定程度上道出了鄉村領頭人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核心地位和價值。俗話說,村看村,戶看戶,黨員看幹部。鄉村振興戰略如何實施?經濟發展的路子如何選定?主導產業如何起到示範引導作用?如何讓後進變先進?如何早日解貧脫困?這都是擺在我們鄉村兩級黨員幹部身上的一道必做題。

做振興戰略的謀劃人。十九大結束以後,代表最基層廣大群眾根本利益的鄉村兩級代表肩負的不僅僅是把會議的精神原原本本帶回去做好宣講和學習,更重要的是如何結合實際、因地制宜地拿出一整套適宜當地經濟發展、產業崛起的可行性報告和規劃。負責參會的代表不僅要做新政策上的明白人和宣講人,更重要的是要做好鄉村振興戰略的謀劃人和領路人。要找準制約當地經濟發展的瓶頸和短板,結合實際,實事求是地制定出振興經濟、激活產業的可行性實施方案。要搞好調查研究,要深入農戶家中,要掌握第一手資料,要了解老百姓的期與盼、艾與怨,要了解困難群眾的苦與痛、貧與寒。

做發展經濟的引路人。鄉村振興最終的落腳點要落在經濟的振興上。長期以來,由於受各種僥倖慣性思維的影響,鄉村兩級黨員幹部的思與行、謀與動一直停留在疲於應付的層面上,不會主動謀事,不願主動想事,更不願主動去幹事。仍然滿足於一杯茶一支菸一張報紙看半天的舊體制下的工作方式和模式,把大部分工作時間都浪費消耗在日常的迎來送往、應付檢查、就會開會、就文發文上,很少有主動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的時間,滿足於聽彙報、看材料淺層次的所謂的抓落實上,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底數不清、狀況不明,用表面的忙淹沒了內心思想的貧乏和思路的短路,用表層的勤政掩蓋了事實上的少作為和不作為。要走出辦公室深入田間地頭、深入街頭巷尾、坐在農民的土炕上聽聽老百姓的心聲,看看他們在思想什麼,在議論什麼,在關心什麼;要搞好調查研究,要因地制宜看看當地適宜發展什麼,宜農則農(包括種植、養殖)、宜商則商、宜服則服(服務業)、宜加則加(加工業)宜輸則輸(勞務輸出)……路有千條,總有一條或幾條適合自己可選。

做文明創建的倡導人。腰包鼓了富腦袋,生活美了講和諧。創建文明和諧的特色社會主義新農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最終歸宿。倉廩實而知禮儀。作為鄉村兩級黨員幹部在創建新農村物質文明建設,帶領全體農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同時,也應看到精神文明建設在整個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性。在傳統民間、民俗文化建設,在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建設上也應廣開言路、集思廣益,成就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積極時代標誌的農村文化建設。經濟的競爭最終要歸結到文化軟實力的競爭,未來的世界必將是充滿濃厚文化氛圍的世界,未來的農村必將是充滿高度文化自信的農村。積極完善義務教育機制的創新和人才激勵機制的創新,積極探索出一條既能振興鄉村經濟又能振興鄉村文化的新路子,讓更多的有識之士,讓更多的科技人才落戶農村、紮根農村、建設農村、創新農村,讓明日之農村變得更加文明、和諧、富裕、美好。


冀之筆


人的迴歸,才是鄉村振興的根本之根

我們在説鄉村振興,我們是在説什麼。

資金?技術?農業?農村?農民?

是,其實又都不是。

鄉村是一種生活形態,是與城市生活完全不同的社會形態。鄉村生活是一種秩序,是一種與城市生活完全不同的秩序。

不管社會形態也好,生活秩序也好,其實都是以人為載體的。如果鄉村各方面都做得很好,但就是沒有人,怕只能説是鄉村的衰敗。再深入一點説,即使資金、技術、農業公司做得非常完美,沒有村民,那還是鄉村麼?

所以,我們説的鄉村振興,説的是人的迴歸。説的是一種社會形態、一種生活秩序的振興。

而鄉村人口是在快速減少的,怎樣才能保證鄉村人口的增加呢?

個人認為,核心思路是鼓勵城市人口向鄉村的遷移。

首先,農村人口是必然外遷的。這種趨勢非常明顯,可以説年輕人成長一批,就外遷一批。大量的農村人口已經降為零,這些農村也就消失了。你讓年輕人不外遷?憑什麼?

憑工作機會。農業必然是規模化機械化的方向,不要指望在這方面能創造出多少就業機會。那麼可能的,農村人口的工作機會在哪裡?

就在城市人口的進入。他們可能是來做民宿,可能是做農莊,可能是做種植,可能是做養殖。甚至只是懷念或嚮往農村的生活方式而來。

他們來了,就有消費的需要,而且這種消費不只是他們的,還有他們的親戚朋友的,還有他們吸引來的客戶的。他們產生了新的——社區?不對,社區是城市裡的叫法,這裡叫——鄉村。雖然不是以往的鄉村,但仍然是鄉村,是新式的鄉村,是傳統鄉村的再造。而鄉村振興,肯定不是要回歸刀耕火種,而是新時代、新經濟下的鄉村。這才是真的振興。

那麼城裡人憑什麼來到農村呢?

讓他們先安居,再樂業。

讓他們名下有套農舍,再有幾畝地。幾十萬?他們付得起,農民也因此受益了。不然農地撂荒、農舍破敗,談什麼振興。

這些城裡人整農舍、伺弄耕地,就需要幫手。他們的朋友也被吸引了來,他們帶著新思維做了共享農莊,也可能做了有機蔬菜,也可能做了民宿。他們懂城裡人要什麼,所以能夠吸引更多的城裡人來,於是需要更多的人來完成各項工作。

莫干山吸引了大量的農村人口迴流。就是這樣的。是不是鄉村振興?

我覺得是,絕對是。

所以,讓城裡人到鄉下安居吧,沒什麼可怕的。給他們房本,給他們土地證。他們安居了,總要做點什麼。他們可能就是農民,至少往上一兩代就是農民,讓他們迴歸農村吧。

不這樣,農村一定是人越來越少的,大量農村是要消亡的。你説農業振興還説得過去,説鄉村振興,怕不是這麼回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