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愛主動學習?父母少做1件事,你會發現神奇變化!

孩子的認知取決於身邊的“重要他人”,尤其是父母的反應。

孩子不愛主動學習?父母少做1件事,你會發現神奇變化!

人常常被身邊的環境影響,孩子也是,無論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

給大家分享一個自己的故事:

小時候寫算數題,經常把加法題,寫成減法的答案,或者把6看成8,總之在學習上,犯了不少類似不是能力問題的錯誤...

所以每當有人誇獎,“這孩子看起來真機靈”時,

我爸就會特別自然的說:“聰明倒是挺聰明,就是做事不專心,粗心大意!”

初初聽到父母貼在我身上的這個標籤時,我會想“反抗”,於是下次做題時會格外小心,結果並不理想,錯題沒少多少,反而效率還變低了。

久而久之,我自己也就認同了自己很“粗心”這個“事實”。

再犯錯,我都會理所當然的想

“我就是比別人粗心啊,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並且到後來,在面對一些需要很細心才能完成的事時,我都會比較沒有自信

直到現在,當我學習瞭解孩子的認知發展後,才發現我小時候的問題很可能是由於身體和大腦發育不統合,就是我們所說的“感統失調”造成的,並不是真正的粗心。

孩子不愛主動學習?父母少做1件事,你會發現神奇變化!

你看啊,父母的語言,很容易的就固化了孩子身上的一些小毛病,使其擴大化,並對其行為產生影響,使孩子被消極心理的暗示限制束縛

孩子不愛主動學習?父母少做1件事,你會發現神奇變化!

孩子犯錯有可能是意外、有可能是常識認知不夠、有可能是當時想著快點出去玩....原因很多,可即使你說對了,那又如何?

孩子不愛主動學習?父母少做1件事,你會發現神奇變化!

我們要的難道不是孩子能夠改正錯誤,能有所進步嗎?比起說出一個不一定客觀的評價,我們明明可以更好的

處理問題;比如——

“咦,我們一起來看看問題出在哪裡吧?”“你竟然自己發現了問題,太棒了,說明其實你已經理解了知識!這比分數更重要!”“也許,下次你嘗試這樣做會更好呢?要不要試試?”....

孩子不愛主動學習?父母少做1件事,你會發現神奇變化!

父母要是能夠幫助孩子改善身上固有的毛病,難道不比只給他消極的心理暗示更有意義?

不要用我們不客觀、不科學的“評價”限制了孩子的成長!

孩子不愛主動學習?父母少做1件事,你會發現神奇變化!

想了解更多【早教遊戲】,關注【喜寶爸爸】,後面會持續更新更多早教遊戲乾貨!一起來交流早教心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