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在即,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給俠客島寫了此文


大事在即,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給俠客島寫了此文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主場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




【俠客島按】

明天,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將在上海開幕。

這是在改革開放40週年之際,我國舉辦的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屆時,有來自世界各地的3000多家企業簽約參展,約150個國家和地區的政要工商界人士及有關國際組織負責人參加。

這次進博會意義有點多重大?在今年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上,習近平表示:“這不是一般性的會展,而是我們主動開放市場的重大政策宣示和行動。”

今天,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大使張明 特意為俠客島撰文,談談從中歐關係的視角如何看待本次進博會,以及中國開放對於世界的意義。


大事在即,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給俠客島寫了此文


開放的中國 歐洲的機遇

——寫在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之際


60年前的萬國博覽會為歐洲之都布魯塞爾留下了標誌性建築——象徵和平與進步的原子塔。60年後的今天,世界上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大型國家級博覽會將在上海開幕,受到全球高度關注和各方積極響應,來自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家企業簽約參展。

歐盟衛生與食品安全委員安德柳凱蒂斯以及捷克、立陶宛、克羅地亞、匈牙利、馬耳他等國領導人將應邀出席,英國、匈牙利、德國擔當會議主賓國,15個歐盟成員國設立國家展,800多家歐盟企業參展,顯示出中國市場的巨大影響力與吸引力。

在最近與歐盟政商界接觸時,我時常被問及中國為什麼要舉辦進口博覽會?


大事在即,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給俠客島寫了此文



簡言之,是中國發展的需要,也是世界發展的需要。

對外開放是中國發展的關鍵一招。中國從一窮二白到躍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對國際減貧事業的貢獻率超過70%,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發展的貢獻率超過30%,靠的是改革開放,特別是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當前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也將繼續堅持開放發展,讓大門越開越大。

今年以來,中國政府實施了一系列擴大開放的重大舉措,包括降低進口商品關稅,大幅放寬市場準入,高質量高標準建設自由貿易試驗區,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為外國企業帶來了更多機遇和實惠。10月31日世界銀行發佈最新一期《營商環境報告》,中國營商環境的全球排名由去年第78位大幅躍升至第46位,顯示出中國實施改革開放的速度與成效。11月1日,中國新一輪下調1585個稅目進口商品關稅稅率措施生效,關稅總水平降至7.5%。

舉辦此次進口博覽會,是中國推進新一輪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大決策,是中國主動向世界開放市場的重大舉措和行動。

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是不可逆轉的時代潮流,也是世界繁榮發展的需要。當前,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明顯抬頭,加劇全球市場動盪,給國際經濟合作與自由貿易壘起高牆,危及世界和平與發展。在這一關鍵時間節點,中國開門迎客,舉辦以推介外國商品為主題的高水平博覽會,搭建國際經貿合作新平臺,通過擴大進口支持其他國家搭乘中國發展“快車”“便車”,充分顯示出中國支持經濟全球化和貿易自由化的堅定決心和責任擔當。

大事在即,中國駐歐盟使團團長給俠客島寫了此文


開放的中國給歐洲帶來機遇。自中國實行改革開放以來,中歐之間的貨物貿易額由1978年的31.43億美元擴大至2017年的6169億美元,增長了接近200倍。中國已經連續13年成為歐盟第二大貿易伙伴,是歐盟汽車第二大出口市場和空客飛機全球第一大市場,也是歐洲機電產品、醫藥品、農產品等主要出口市場。隨著中國經濟的穩步發展與改革舉措的紮實推進,未來15年,中國預計將進口24萬億美元商品與服務,這將為歐洲企業帶來巨大商機。

開放的世界給中歐帶來繁榮。歐盟單一市場的建立,就是創始成員國高瞻遠矚開放合作的結果。四十年來,中歐以互利共贏的姿態開展深入合作,為各自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福祉的提高做出了貢獻。歐盟跨國企業參與大亞灣核電站、上海磁懸浮列車、大眾汽車、天津空客等重大項目,既推動了中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也收穫了中國改革開放的紅利。

近年來中國企業在歐洲的投資合作,也為創造當地就業、促進經濟增長髮揮了積極作用,得到了歐洲市場的熱烈歡迎,它們也期待能得到歐洲政壇同樣熱烈的擁抱、鼓勵與支持。

我注意到,歐洲朋友們在關注“上海進博會是否將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里程碑?”我讚賞朋友們的洞察力和積極期待,請相信中國改革開放這艘巨輪將堅定地朝著既定方向,以積極穩健的節奏不斷前行。

中歐作為全球主要經濟體,都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歐經貿交往的利益融合點遠遠大於分歧,合作遠遠多於競爭。

當前,在單邊主義與多邊主義、保護主義與自由主義、強權與規則的激烈較量中,中國願與包括歐盟在內的國際社會一道精誠合作,站在歷史與潮流的正義一邊,倡導開放包容的發展方向,維護好自由貿易體制,共同推動世界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