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隻魚圓值萬錢——鄭板橋吃魚圓的故事之暢想

一隻魚圓值萬錢——鄭板橋吃魚圓的故事之暢想

晶瑩剔透的西鄉魚圓

作者:陶根陽 (鹽城市鹽都區西鄉人)

週末閒暇,偶讀一篇美文,其中就有鄭板橋吃魚圓的故事。當年,作為“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曾在沙溝鎮桂家莊教館授教,有次在沙溝品嚐魚圓後,即興賦詩:“作宦山東十二年,不知溪上青魚鮮。今朝嘗的君家味,一隻魚圓值萬錢”。

鄭板橋是興化人士,康熙年間秀才,雍正十年舉人,乾隆元年(1736年)進士,曾在山東範縣、濰縣做過縣令。按理說,這位水鄉出生的清代大才子,對青魚並不陌生,可他客居異鄉十二載,從未嘗過青魚鮮。辭官隱居後,在沙溝偶嘗魚圓,而且還是青魚做的,能不發出這“一隻魚圓值萬錢”的感嘆嗎?可我覺得,這並非鄭板橋的誇張與矯情,因為在山東,即使他樂意花上“萬錢”,也無法吃到味道鮮美的魚圓。毋庸置疑,作者在文中巧用鄭板橋的故事及詩句,旨在極力宣傳推介沙溝魚圓。

一隻魚圓值萬錢——鄭板橋吃魚圓的故事之暢想

網絡配圖:秦始皇

關於魚圓的傳說,民間流傳著不同的版本。說得最多的,當數一代暴君秦始皇。據傳,秦始皇愛魚如命,但遭遇荊柯行刺後,越發生性多疑,廚師剖魚剁魚,然後或煮、蒸、炒、炸,他都認為是在咒罵他。為了吃魚,他沒少殺廚師。有一天,他指名要當值的御廚為他燒魚。這位廚師頓覺大難臨頭,焦急萬分中,就用刀背使勁拍打青魚,以洩胸中憤忿,卻無意中剮下不少魚片。就在此時,宮人前來催菜,廚師慌亂之中遂將魚片揉捏成團,放入鐵鍋沸水中,鍋裡隨即浮起一個個白色小丸子,這讓廚師眼前一亮,彷彿看到了生的希望。於是,他抓起一把青菜丟入鍋中,又趕忙用醬油、香醋和蔥蒜薑末調成佐料。秦始皇看到這些潔白如玉的小丸子,加之青菜綠似翡翠,頓時龍顏大悅。再一品嚐,細嫩鮮美,不但沒殺這位廚師,還給予其很高的獎賞。

一隻魚圓值萬錢——鄭板橋吃魚圓的故事之暢想

據說,明太祖朱元璋也喜歡吃魚,但他害怕魚刺。對此,御廚們絞盡腦汁,唯恐魚刺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一位做淮揚菜的陳姓廚師,與開國謀臣朱升私交甚好,眼看自己快要當值掌勺,卻想不出新的魚菜做法,便向朱升討教。朱升得知其人來意,叫家人從廚房裡拿來一條青魚交給陳廚子。陳廚子一看,心中叫苦,御膳房裡並不缺魚啊!朱升笑了笑說,青魚放置一兩天,肉與刺就會分離。你將魚肉剁成魚糜,肯定不會再有魚剌。陳廚子頓覺醍醐灌頂,忙跪拜謝恩。魚糜做好了,鍋裡的水也燒沸了,他捏起一團魚糜丟入鍋裡,幾分鐘後撈起來嘗一嘗,馬上高興得手舞足蹈。由於味道本真,肉質鮮美,且沒有魚剌,一盤魚糜團很快就被朱元璋一掃而光。朱元璋咂了咂嘴,問陳廚子這菜啥名,陳廚子卻答不上來。站在一旁的朱升忙打圓場:啟稟皇上,這叫魚圓,寓示著大明盛世年年有餘,千家萬戶團團圓圓。朱元璋一聽,連聲叫好……後來,朱升辭官隱居,這位陳廚子也悄然離宮,日夜兼程趕到龍港莊,發誓要為朱升燒一輩子魚圓。

其實,民間關於魚圓的傳說應不止這些帝王將相、文人騷客,儘管這些故事無從考證,卻說明魚圓著實就是一道人人喜愛的美味佳餚。

在我的記憶裡,魚圓就是水蕩人家的一道家常菜。也許這菜名吉祥喜慶,或是水蕩人靠水吃水,逢年過節,大家小戶都要製作魚圓,白燒魚圓、油炸魚餅,是家家戶戶團圓飯必不可少的主打菜品。

一隻魚圓值萬錢——鄭板橋吃魚圓的故事之暢想

我的老家大潭灣,與沙溝古鎮飲水同源,蕩灘相連。貫通南北的東塘河九曲十八彎,形如一條臨風飄逸的綠色絲帶,維繫著沙溝和大潭灣等一串珍珠,在片片大蘆蕩的包裹下,顯得越發豐饒美豔。

一隻魚圓值萬錢——鄭板橋吃魚圓的故事之暢想

自古以來,鹽城西鄉的大蘆蕩就盛產魚蝦,那裡水沛草美,為各類淡水魚提供了豐富的天然餌料。那裡的鰱魚、草魚、青魚,都是加工魚圓的上好食材。

假如,在鹽城西鄉舉辦一場魚圓烹飪技藝大賽,我認為北龍港的魚圓定能力拔頭籌。尤其是北龍港王志海先生製作的魚圓,堪稱一絕。他做魚圓,選料嚴謹,製作精細,頗具淮揚菜“追求本味、清鮮平和”的特色。單說他燴魚圓所用的湯吧,就特別講究,他也特別用心,都是選用散養草雞和銀鯽鮮魚熬成的高湯溝兌,從不放味精等調味,味道鮮美,純正自然。凡是吃過他燒的魚圓的人,無不翹指稱奇。

更令我嘖嘖稱奇的,是我的小老鄉楊春林和薛梅夫妻倆,他倆把一道水蕩人家的家常菜做成了發家致富項目。目前,經他夫婦努力,大潭灣魚圓已走上城市鄉村千家萬戶的餐桌,而且還打進了超市和學校、機關、廠企等單位食堂。

一隻魚圓值萬錢——鄭板橋吃魚圓的故事之暢想

那天,我慕名走訪楊春林和薛梅,趕巧他們在加工魚圓。攀談中得知,楊春林高中畢業後就在鎮水產養殖場工作,薛梅打小跟隨父母捕魚,他倆在捕魚、燒魚方面經驗獨特。薛梅說,她做魚圓的手藝,先後得到了媽媽和婆婆的真傳。

一隻魚圓值萬錢——鄭板橋吃魚圓的故事之暢想

正用機器絞魚肉的楊春林告訴我,這次加工的草魚有一百多斤,是自家魚塘裡養的,都是吃水草和青草長大的。鮮活的草魚剖殺後,要用清水沖洗幾遍,然後開片,再剔除魚皮,還要颳去魚背上的紅色肉絲。魚肉取好冼淨後,先在水中浸泡幾個小時,再放入冰箱冷凍。 這樣做,促使肉剌分離,魚葺粘稠。

一隻魚圓值萬錢——鄭板橋吃魚圓的故事之暢想

說到魚圓加工方法,薛梅如數家珍。她說,傳統的魚圓加工,先要用刀背斫爛魚肉,再用刀刃剁斬十幾遍,直至魚肉成葺。多年來,她在秉持傳統加工方法的基礎上注重創新,改用絞肉機絞魚糜,絞過七遍以後,還用菜刀慢慢剁斬,雖說比較費工費力,但這樣做出來的魚葺更加細膩。他倆還潛心研究魚圓的配料、用油及製作工藝,用蔥白替代蔥葉,用蔥薑汁水替代蔥姜細末,投放的雞蛋一律只用蛋清。由於她做的魚圓鮮嫩柔滑,富有韌性,潔白如玉,鮮美可口,受到顧客們的一致好評。

一隻魚圓值萬錢——鄭板橋吃魚圓的故事之暢想

楊春林認為,加工魚圓,鹽和水的放入比例一定要精準。水放多了,魚圓太嫩不經煮;水放少了,魚圓又會變老。放鹽多與少,將直接影響魚圓口味。他們至今仍堅持人工攪拌魚葺,因為攪拌機轉速快,容易引起魚葺發熱變質。

一隻魚圓值萬錢——鄭板橋吃魚圓的故事之暢想

就在我打算跟他們道別時,楊春林的電話鈐響起,原來是雅家樂超市約請他倆到促銷活動現場去做魚圓。薛梅告訴我,起先,他們只是在老家大潭灣做魚圓賣,然後就嘗試推銷給中學食堂。為了尋求與超市合作,他倆曾帶著一百多份魚圓樣品,逐家敲門推銷,順利通過了雅家樂超市的專家組評審和相關部門的質量檢測,幸運地成為雅家樂總部的魚圓供應商。目前,他家魚圓已在雅家樂六十多家連鎖超市上櫃銷售。

一隻魚圓值萬錢——鄭板橋吃魚圓的故事之暢想

返程路上,楊春林的幾句心裡話仍縈繞於我耳畔。因受季節和技術限制,目前他家只能在深秋至翌年初春期間加工魚圓。當下,魚圓保鮮難題尚未解決,而凍藏過的魚圓下鍋即渣,口味也不鮮美。他多麼渴望能夠找到生態、綠色、健康的保鮮方法啊!

是啊,倘若有人發明了魚圓天然保鮮方法,他們夫婦就能一年四季不間斷地加工魚圓,或許還能吸引他人投資,共同興辦一個高標準、現代化的魚圓加工廠,努力將魚圓加工發展成為一項特色鮮明的朝陽產業,以此帶動和推進家鄉水產養殖業的快速發展,提升水產品養殖的附加值,讓更多的父老鄉親真正實現靠水吃水、養魚致富和加工魚圓生財的夢想。

我非常期待楊春林能夠早日好夢成真。到那時,我們就可以天天享受家鄉魚圓的美味,也學一學板橋老先生,在大快朵頤之後,揮毫寫些讚美詩行,由衷讚歎“一隻魚圓值萬錢”。只不過,這“一隻魚圓”已變成家鄉魚圓的興盛產業。而它的價值,又何止“萬錢”?!

一隻魚圓值萬錢——鄭板橋吃魚圓的故事之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