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是一篇天逸的試駕 但其實我想聊的是設計

“我起一個大早,無非就是想拍一個日出。”

“我無非就是想借著朝陽看一看這輛車的設計。”

雖然這是一篇天逸的試駕 但其實我想聊的是設計

雖然這是一篇天逸的試駕 但其實我想聊的是設計

雖然這是一篇天逸的試駕 但其實我想聊的是設計

雖然這是一篇天逸的試駕 但其實我想聊的是設計

是的,我們的這一次試駕報告,就是在我和我的攝影師之間這一段無聊的對話中開始的。而承載了我們兩絲毫沒有任何關聯的出行目的的車子,就是這輛2019款的東風雪鐵龍天逸C5 Aircross。作為年型車,它的變化更多的集中在配置的升級上,我向來不是配置黨,自然也就沒有太多的心情去羅列它都變化了些什麼。

雖然這是一篇天逸的試駕 但其實我想聊的是設計

其實,我是一個設計師。出於職業的敏感性,對於任何一輛法國車,我關注的重點永遠都是些讓人腦洞大開的設計。於是,這一篇試駕報告我竟然有些不知道該如何開始了。

雖然這是一篇天逸的試駕 但其實我想聊的是設計

東風雪鐵龍天逸的雛形最早可以追溯到2015年的上海國際車展上,彼時,雪鐵龍正式發佈了一款Aircross概念車。在這輛概念車上,很多在當時尚未流行的元素開始呈現,或者說,與當時的流行相反的一些元素被這輛概念車所表達了出來。比如說,大量運用的曲面設計讓這輛車的型面細節看上去會有些肉肉的,在大家都用小倒角的特徵來構建硬朗的層次感的時候,這顯然是一個反其道而行之的設計。

雖然這是一篇天逸的試駕 但其實我想聊的是設計

不過,如果從整車的角度來看,這輛Aircross概念也同樣一反常態的以高挑的姿態和垂直的D柱形成了一種難得的俊朗。一方面是飽滿的曲面所構成的那種肉肉的感覺,另一方面優勢整車形態所構成的俊朗感,這種風格上的完全對撞,竟然讓它留給我的第一印象變得如此的神奇。

雖然這是一篇天逸的試駕 但其實我想聊的是設計

不過,更神奇的事情最終發生在了量產車上。在2017年9月,量產版的東風雪鐵龍天逸C5 Aircross正式上市,而在這輛車上,它基本上完全還原了概念車的設計元素。這在業界並不多見,尤其是雪鐵龍Aircross概念車本身就已經處於一種非常概念化的前提下。於是,這就使得它自然而然的成為了一個研究概念到量產如何轉化的絕佳範本。關於這個問題,在接下來的文字裡只是一帶而過,回頭講到設計公開課的時候,專門來細聊。

雖然這是一篇天逸的試駕 但其實我想聊的是設計

在任何時候,東風雪鐵龍天逸C5 Aircross都會成為街景的亮點,想要讓它湮沒在車流中,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當它還是採用橙色的配色的時候。而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在於形體和細節的主次關係被雪鐵龍的設計師進行了一番調整。

雖然這是一篇天逸的試駕 但其實我想聊的是設計

在形體的構成上,東風雪鐵龍天逸C5 Aircross完全延續了概念車的形象,以俊朗的整車構型構成車輛的整體風格。在大體量感的營造方面,做的非常的到位。具體點來講,大體量感的呈現包括以垂直的D柱以及平直的車頂將雪鐵龍天逸C5 Aircross在體積內的空間佔有率做到了最大。

雖然這是一篇天逸的試駕 但其實我想聊的是設計

在視覺導向的設計上,東風雪鐵龍天逸C5 Aircross以大傾斜度的A柱和抬高的車頂線條將視覺重心穩穩的落在了後門窗框的鍍鉻亮條上。通過這一亮條的運用,穩住了車輛的站姿。以此為起點,隱藏式的D柱以及行李箱小窗的走勢又將整車的視覺長度進行的延伸。

雖然這是一篇天逸的試駕 但其實我想聊的是設計

其實,如果我只需要稍稍的調整一下這個窗框線條的走勢,那麼東風雪鐵龍天逸C5 Aircross就會有著截然不同的視覺呈現方式。它是這樣的。

雖然這是一篇天逸的試駕 但其實我想聊的是設計

所以很顯然,東風雪鐵龍天逸C5 Aircross在設計上收放的很自如,主次關係明確的以明確的特徵進行了呈現。其實從某些角度上來看,東風雪鐵龍天逸C5 Aircross的形象更接近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RV越野車的構型。

雖然這是一篇天逸的試駕 但其實我想聊的是設計

這種RV構型的一個天然優勢就在於,它可以很好的提煉出車輛的玩樂氣息。有了這個前提,細節設計的重要程度就被上升到了一個更高的高度。實事求是的講,常年與奢侈品打交道的法國車,對於細節設計的執著程度要遠遠高於其他國家車系的設計。

雖然這是一篇天逸的試駕 但其實我想聊的是設計

在雪鐵龍天逸C5 Aircross上,設計師大量運用了幾何元素來作為細節的點綴,並且毫不吝嗇的將這些分散的幾何元素作為一個視覺重心呈現出來。這些幾何元素的集合,恰好就是東風雪鐵龍天逸C5 Aircross能夠延續概念車概念感的重要保證。

雖然這是一篇天逸的試駕 但其實我想聊的是設計

比如說,懸浮式的車頂行李架、車門碎石板上的圓矩形特徵、前保險槓兩側的進氣口。窗框線條的。這一類幾何圖形對於細節的雕琢,無形中也就強化了細節設計在整車造型中的佔比。而幾何圖形的構成,又恰好是西方設計美學中的核心,也因此構成了其未來感的呈現。

雖然這是一篇天逸的試駕 但其實我想聊的是設計

聊到這裡,我覺得應該來聊一聊動態了。

東風雪鐵龍天逸C5 Aircross帶來的好感從落座駕駛室一刻就已經開始了。對於中國人而言,法國車的人機工程學會設計得比其他國家的車型來得更好一些,這並非是說法國人設計的好,而是因為中國人和法國人的比例相近,在仿真模擬的時候,二者是共用一個人體模型的。於是,法國人開發的車型對於中國人而言,可以更容易的去找到一個合適的坐姿。

雖然這是一篇天逸的試駕 但其實我想聊的是設計

雖然這是一篇天逸的試駕 但其實我想聊的是設計

而法國多山的地貌也決定了法國車會更注重於操控質感的表現。於是,在東風雪鐵龍天逸C5 Aircross上,PHC自適應液壓避震器就成為了我這篇試駕報告裡無法繞過去的一個亮點解析。

雖然這是一篇天逸的試駕 但其實我想聊的是設計

雖然這是一篇天逸的試駕 但其實我想聊的是設計

從原理上來看,PHC自適應液壓避震器並不複雜,本質上依舊是一款機械式的避震器。相比於傳統的避震器而言,PHC自適應避震器內部增加了一個帶有漸進式小孔排列的阻尼裝置,通過小孔孔徑的變化,液壓油的油壓會根據壓縮和拉伸時的不同位置實現漸變的阻尼力度,由此來提升整車行駛時的舒適感。相比於高端的電液伺服閥控制的自適應避震器,在實現了阻尼力變化的前提下,PHC自適應液壓避震器的成本有了大幅度的降低,可靠性也有了提升。

雖然這是一篇天逸的試駕 但其實我想聊的是設計

雖然這是一篇天逸的試駕 但其實我想聊的是設計

從實際駕駛的體驗來看,在經過了PHC自適應液壓避震器之後,細碎的路面顛簸傳遞到東風雪鐵龍天逸C5 Aircross的車內變得圓潤起來,整車底盤的韌性有了明顯的提升。怎麼說呢,這種對顛簸的處理有點像非承載式的越野車換裝了高扁平比輪胎的效果,處理起顛簸來非常舒適,無形中提升了駕駛者的信心。

雖然這是一篇天逸的試駕 但其實我想聊的是設計

不過,這種舒適感的背後又沒有非承載式越野車那種巨大的簧下質量所帶來的拖拽感,輕盈的下盤能夠提供一個不錯的側向支撐。這種感覺,也確實挺讓人詫異的,甚至會有些割裂感。法國人玩的最爐火純青的拖曳臂式後懸架在這個過程中也的確起到了一個正向的作用。我向來認為,任何一個國家的地理地貌特徵是會決定一個國家汽車的性格的,而法國人的拖曳臂式後懸架,就是我這一論點的一個重要佐證。

雖然這是一篇天逸的試駕 但其實我想聊的是設計

我拿到的這臺天逸C5 Aircross搭載的是1.8T渦輪增壓發動機,與之匹配的是六速自動變速箱。在這個隨處可見小排量渦輪增壓和雙離合器變速箱的市場上,這又是一個少見的組合。和所有的渦輪增壓發動機一樣,雪鐵龍天逸C5 Aircross的動力表現也是一如既往的上來就“show hand”,相比於大排量自然吸氣發動機少了些從容。1.8L的基礎排量即便是在渦輪增壓器介入工作之前的那一小段轉速區間內,也可以提供一個不錯的動力響應,不過這個過程很短暫。

雖然這是一篇天逸的試駕 但其實我想聊的是設計

渦輪增壓發動機暴躁的表現在天逸C5 Aircross上搭載的自動變速箱上得到了一個很好的化解。相比於雙離合器變速箱非0即1的動力銜接邏輯,自動變速箱的液力變矩器讓動力輸出的過程柔性了許多。這在我們下到海邊拍攝日出的時候提供了不錯的體驗——在一個巨大的上坡,攝影師一定要讓我停車拍照,坡道起步的過程伴隨著扭矩的柔性輸出而變得非常平穩。

雖然這是一篇天逸的試駕 但其實我想聊的是設計

總的來說,東風雪鐵龍天逸C5 Aircross一貫延續了法國人在設計上的大膽以及細緻,法國人依舊固執的用它們設計奢侈品的方式設計了這輛車。從設計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不錯的案例。在機械性能層面,法國人倒是也沒有放棄對於行駛質感的追求。這種感覺,真的讓我想起了當年的那輛富康。(圖/文 全球試駕報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