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一羣生活在營養液的大腦嗎?

世界腦神經學鼻祖威爾德·格瑞夫斯·彭菲爾德在試圖減輕患者癲癇症狀時,在不同大腦皮層予以一定的電流刺激,結果患者在臨床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的視覺、味覺、嗅覺等不同感官的體驗。故而發現大腦通過微弱的電信號感知人體的自我體驗。之後,學者研究發現,可以通過一定的電流信號的刺激使受試者得到定向的感知,簡單的來說,就是雖然未接受到客觀物理世界的刺激,但是通過人為的電流刺激,而是大腦認為獲得了客觀物理世界的刺激。

我們是一群生活在營養液的大腦嗎?

基於以上的實驗理論,著名的美國哲學家希拉里·懷特哈爾·普特南在1981年出版的《理性,真理與歷史》一書中提出“缸中之腦”的假說,也就是說某人通過手術大腦被摘取了,而被摘取的大腦盛放在一個可以維持大腦的正常活動的營養液裡,並將整個神級末梢連接上計算機,通過計算機模擬現實生活的場景,通過電信號輸入大腦,給以大腦一定的電流刺激,使大腦繼續維持在一種“自認為存在”的環境中。

我們是一群生活在營養液的大腦嗎?

看似十分的荒誕,但是如果自己琢磨又何嘗不會陷入如此的困境中。就如同這一假說催生出的一系列科幻電影像‘黑客帝國’‘源代碼’等等似得,怎麼不讓我們困惑。古希臘時期,偉大的智者柏拉圖曾提出的洞穴人的看法,如果人一直生活在洞穴中從未出過洞穴,又怎麼會知道自己是洞穴人呢?這其實也是“缸中之腦”假說樸素的認識。當然希拉里也在文中通過反證法的方式,否定了人類是處理計算機的虛擬中的。至於如何證明或者對於這一假說有什麼看法的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

我們是一群生活在營養液的大腦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