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土窯,斬不斷的情愫!

黃土窯,斬不斷的情愫!

文|姜全政

黃土窯,是慶陽先民穴居生活的遺風,是黃土地主人的傑作,是大自然饋贈的厚禮。

“遠來君子上我堂,莫笑土窯無廈房。雖然不是神仙洞,可愛冬暖夏又涼。”這是慶城人惠登甲筆下,隴東黃土窯的可愛處。“囉囉囉兒——”,這是合水黃土窯前,農家女人喚豬吃食的嗓門。我曾在這裡小住過,兒時的記憶,像春宵的輕夢,醒來無跡可尋;又像村頭嫋嫋的炊煙,裹挾著女主人帶淚的咳嗽和臘肉的香味。

黃土窯,斬不斷的情愫!

環縣黃土窯的炕桌上,燕麥柔柔,羊肉臊子蕎剁面,是我早就嚮往著的奢侈美食。據說當地人的臊子面:“揉的面銀團團,擀的面紙一般,剁的面千條線,下到鍋裡蓮花轉,撈到筷子上打鞦韆,盛到碗裡賽牡丹”,更讓人饞涎欲滴了。

土窯牆外,是一片開闊的場地,老槐樹盤根錯節,青石碾子上,蹴著黑臉膛的莊稼漢,或者有天沒日頭的諞幹椽,或者端一個美實的大海碗,狼吞虎嚥著黃米澇飯。

天黑時候,旁邊院子裡,燈火明瞭,人頭攢動,老旱菸味混著人氣裡,鼓手、弦子手、吹手、前臺、後臺來齊了,接著是爆豆似的炒臺子,藉著燈光,白布上映出的是挑線手操縱著的牛皮人人——燕人張翼德,手挺一杆丈八長矛,一聲斷喝,嚇退曹阿瞞的八十三萬軍士,夏侯傑駭破了膽。這是環縣人皮影子戲開演了。張飛的奇醜和勇武,夏侯傑的猥瑣,讓半大小子冷慫地擠鬧,讓莊稼漢們過足了一把英雄癮。大姑娘小媳婦們,這時候也肯羞澀地笑一笑。

黃土窯,斬不斷的情愫!

華池的土窯中,土炕熱乎乎,翹著一雙小腳的銀髮婆婆,跪炕貼窗花,豁牙的嘴裡叼著旱菸袋。兩隻手有些不聽使喚,溝壑縱橫的臉上,見證著歲月的滄桑。窗花紅,窗紙白,有“喜鵲鬧梅”,有“鴛鴦戲水”……

山民們的日子,大多過得焦拮,捱過了多少生活的艱辛和無奈。他們對於簡單而又美好的生活,依然懷著深深的期盼與嚮往。也笑,也哭,也哀,也悲愴。笑過,哭過,哀過,悲愴過,柴米油鹽的潑煩日子還得過下去。堅韌和忍耐,是他們最基本的生命特質。因而,才能夠在這片貧瘠而又肥沃,寂寞而又鬧熱,僻遠而又神奇的黃土地上,代代相因、生生不息。

黃土窯,是老百姓的家,也是偉人的家。在土地革命戰爭年代,劉志丹、習仲勳等就在南梁的土窯裡,建起了蘇維埃政府。鄧小平在正寧王祿村的黃土窯里居住、辦公……

曾經見過陝北的黃土窯,心裡暗笑它的半圓形屋頂,樣子太傻,太蠢,像陝北漢子一樣,厚厚的棉衣上套一件老羊皮襖;寬闊粗莽,沒有一絲活泛。其實是個誤會。陝北黃土窯裡出生的劉志丹,就是一個奇蹟。

黃土窯,斬不斷的情愫!

鎮原的黃土窯,則別有一番景象。現如今,黃土窯曾作為慶陽民居靚麗的風景線,似乎已經淡出人們的視線,多數人住進了磚混結構的大瓦房和漂亮的新樓房。在偏遠的農村,在山區,莊稼漢依然守望著黃土窯,但見紅磚砌面,鋼門鋁窗,尖頂挺拔的黃土窯,收拾得雪亮,家用電器齊全,八仙桌油亮。

有的人家,壁上掛著張宸樞的墨跡,鄧博五的條幅,段思坎的“溪邊小景”,更少不了祁秀梅的《生命樹》剪紙。或許能在案頭見到慕少棠的詩選,王符的《潛伏論》……鎮原是“紅杏之鄉”,在川、臺、塬、溝、峁、岔處,凡是有黃土窯的地方,陽春三月,春來大原,放眼望去,杏花隨處可見。“

杏花枝頭著東風,十里煙村一片紅”。行人駐足,流連忘返。

鎮原的美女也養眼。你看,那些新潮女子,隱隱的蕾絲胸衣,混搭著新款的輕紗外套,緊繃著的渾圓屁股……性感而不失優雅,嬌媚而不失端麗,蓬勃著生命的尊嚴與美好。

這些勞動著工作著的時髦女子,才是鎮原最美的風景。她們從黃土窯走出來的時候,曾發誓再也不要回到黃土窯,而且走得越遠越好。待到10年20年後,她們的兒女忽成行,才忽然驚覺自己根本就沒有走遠,心裡一天也沒有放下過黃土窯。拖兒帶女地又回來了,回到曾經擁抱了襁褓中的自己的那個熱炕頭。黃土窯才是真正的家。如果說漂泊在外像一線風箏的話,那麼家就是那個纏線板,纏線板給了風箏飛得更高的希望,同時,纏線板也和放飛的風箏結成了命運共同體。

黃土窯,斬不斷的情愫!

記得清明節那天,我們弟兄六人,因為祖父遷墳的事,又齊聚老家的黃土窯。接待我們的是七嫂子和十嫂子,湊在一塊兒,我們七嘴八舌,有說有笑。點了七嫂子的拿手攪團,和十嫂子的紅湯臊子面。看她們和麵,揉麵,擀麵,做湯,煮麵,撈飯,手法嫻熟。面細,湯鮮,味濃,情更濃,吃的人滿頭油汗,大快朵頤。

我家的黃土窯,久不住人,早已破敗不堪,連門也進不去,不免讓人心生遺憾。我清楚地記得,土窯裡一面靠壁安放著父親的遺像,面色凝重;一面靠壁貼著母親的相片,黴跡斑斑。我不敢挪動他們,害怕父親、母親的魂靈自天國歸來,找不到家!

黃土窯就是我父母的面影和靈魂,每一次踏進黃土窯,我都感覺自己就像兒時偎依在父母的懷裡一樣,把一切都忘了,家的味道又重新把我包裹了,濃釅,而又熱氣騰騰……

作者|姜全政,男,甘肅鎮原人,鎮原某初中教師。喜歡塗鴉文字,鍾情讀閒書。【生在甘肅】頭條號合作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