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木(傳奇故事)

二木名字叫董林,因林為二個木字結合而成,大家便送雅號二木。雖然其一生當中沒有任何成就,卻在我們村很出名。他的出名就在一個懶字。

第一次見他是在一九六三年,那時他剛從勞改隊出來。穿著西式褲,學生服,這在當時的農村來說,還是最最時興的裝束呢。

那時我們都還小,碰到陌生人不免要多看幾眼。他也不認生,笑眯眯的給我們打著招呼,那文質斌斌的樣子,要不是走路抬不起腳,踢踢踏踏的樣子,準認為他是那裡來的大幹部呢!

這樣一個好脾氣,怎麼會住勞改隊呢?

那時候邢臺剛解放,他家分了莊窩分了地,日子過的倒也安逸自在。可是好景不長,父親得了肺炎,時間不久,便嗚呼哀哉。母親除了拉扯他長大,還要打理地裡的莊稼。忙裡又忙外,沒個閒功夫。看著他一天天長大,就想把地裡的活靠給他經管。那年春天,難得老天給下過一場透雨,他媽讓他去種棉花。他也不說二話,揹著花籽就出發了。到了地裡,看看活不大,就想著先歇會兒再幹。誰知一覺睡到日到中天。心裡想:壞了,棉花還沒有種一棵呢。

怎麼辦,思索良久,便用撥刀挖了一個坑,把花籽埋了進去。

回家後,聽說兒子把花種完了,自是誇讚不已,還煮雞蛋犒勞於他。

到了鋤地那一天,母親才知道兒子不是把棉花種了一地,而是種了一堆。費了十幾斤花籽不說,還耽誤了一季的收成,這一頓好揍,讓他終生難忘。從那時起,聽媽媽說他的懶才算在董家溝出了名。

又是一年春天,家裡要種穀子。往常都是找人搖耬。現在兒子大了,再要人幫忙似乎有些不妥。那時候剛時興窄壠密植,由二條腿耬換成了三條腿。聽媽媽說讓他去搖耬,就藉口說不會用三條腿耬種地,死活就不去,急得媽媽只好哭著去找鄰居再幫忙。

到了鋤穀子,收穀子的時候,他也託詞不會鋤,不會割三條腿耬種的穀子而不伹下地。管不住兒子的媽媽,白天干活,晚上蒙著被子偷偷哭。

一九五七年,縣裡分了一個勞動改造指標,因為他懶的出奇,村裡為了讓他改改這個毛病,便把這個指標給了他。

監獄出來後,媽媽已經病故,他被分配到二隊參加勞動。

雖然每天都能出工,但懶性仍然難改。隊裡只得給他派些輕鬆點的活兒,但別的男勞力掙十分,他只能掙個七八分,更有一點的是,幹多幹少,不能脫工,生產隊不能白養活你。

就這樣混了二十多年後,改革開放的號角吹響了。分田到戶,自由種植,又讓他舊病復發,無人能治了。

開始,到了農忙時,他便顧人給自己種地,後來嫌麻煩,乾脆租給他人,自己坐收租金。閒著沒事,就腿肚子朝後,進城要飯去了。

城裡就是好混,困了,就找個水泥管子鋪些杆草之類的躺著,任你睡到自然醒。起來後,飯店門前一站,殘湯剩飯任你享用,臨走還能拿幾個啤酒瓶子破紙箱子什麼的換個錢花。吃飽了,喝足了,找個熱鬧地方一跪,破碗前邊一放,就有人三毛五毛,塊兒八毛的往裡扔錢。一天下來,比上班還要強好幾倍呢!

此後,他就很少回村裡了。用他的話說,這個買賣能掙錢,就是不光彩,怕給鄉親們丟臉呢!

那一年回家,見有人出殯,鬧的還挺排場。問是誰死了,鄉親回答說:是咱村二木死了,別看他那個樣子,臨死還剩了幾萬塊錢呢!不知要舔還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