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中,爲何用8人的生命爲代價,去營救一個

《拯救大兵瑞恩》是關於戰爭題材電影中最優秀的影片,這是小編所觀看的戰爭電影中,最真實最血腥的戰爭電影,戰爭影視不是兒女情長,而是通過電影展現的殘酷讓人類反思戰爭,遠離戰爭。

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中,為何用8人的生命為代價,去營救一個

電影描述1944年6月6日諾曼底登陸後,瑞恩家4名於前線參戰的兒子中,除了隸屬101空降師的小兒子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下落不明外,其他3個兒子皆已於兩週內陸續在各地戰死。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上將得知此事後出於人道考量,特令前線組織一支8人小隊,在人海茫茫、槍林彈雨中找出生死未卜的二等兵詹姆斯·瑞恩,並將其平安送回後方。影片最後8人小隊,只剩2人,瑞恩也被安全救回。

戰爭法則是以最小的損失換取最大的勝利。而影片中為何用8人的生命為代價,去營救一個人呢?

這還得從《蘇利文法案》說起

1942年2月,蘇利文五兄弟被派往剛剛編入現役的輕巡洋艦“朱諾”號(CL 52),並隨艦奔赴太平洋戰區。

蘇利文五兄弟是依阿華州的第一代愛爾蘭移民托馬斯·蘇利文和阿萊塔的兒子。像所有美國人一樣,蘇利文五兄弟被日本對珍珠港的突然襲擊所震撼,決定一起報名加入海軍,五兄弟中的喬治和弗朗克斯曾在30年代後期服過兵役,他們也要求重新服役。五兄弟向海軍部門請求,在條件容許的情況下在同一艘艦上服役,考慮到五兄弟同時入伍在美國是絕無僅有的,海軍同意了他們的請求。

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中,為何用8人的生命為代價,去營救一個

蘇利文五兄弟

他們的加入使“朱諾”號成為美國海軍中唯一一艘擁有五兄弟的艦艇。

“朱諾”號服役後,參加了瓜島海戰等一系列戰鬥。1942年11月12日夜間,“朱諾”在一次激烈的水面作戰中遭重創,艦身極度傾斜,儘管艦員們勇敢地堵漏、修復創傷,使軍艦避免了傾覆的命運。但是第二天上午11時,日本潛艇伊-19號發現了“朱諾”號並向它發射了兩枚魚雷,“朱諾”號在20秒鐘內即沉入海底,艦上的800名艦員中只有115人倖存下來,而蘇利文5兄弟中只有喬治·蘇利文還活著。在以後的8天裡,他同其他倖存者一道無助地漂浮在海上等待救援。但是當救援艦隻在一週後趕到時,14名倖存者中已經沒有了喬治·蘇利文。

蘇利文五兄弟的遇難,在美國引起了極大的震動。羅斯福總統在給五兄弟父母的信中寫道:“作為最高指揮官,我希望你們知道,全國人民同你們一樣悲哀……我們這些活著繼續戰鬥的人,必須堅信,這樣的犧牲是有價值的……他們面對死亡的勇敢和剛毅使我更加確信我們的人民不屈不撓的精神和決心。”

美軍為了避免這類慘劇再次發生,特意頒佈了“單獨存活者政策”,規定同一家族的直系親屬不得在同一部隊服役。同年十一月,美國國會通過明文憲定:同一家族的同胞兄弟不得全部上前線,以避免一個家庭的孩子全部陣亡,這就是所謂的“蘇利文法案”。

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中,為何用8人的生命為代價,去營救一個

蘇利文號驅逐艦

蘇利文兄弟犧牲後,羅斯福總統指示海軍部長,將一艘即將服役的艦艇命名為“蘇利文”號,以紀念一個普通家庭的忠誠、守信和自我犧牲精神,海軍將正在建造中的一艘原已定名為“帕特南”號的驅逐艦被改為“蘇利文”號(DD 537)。從1943年2月服役到日本戰敗投降的兩年裡,“蘇利文”號驅逐艦的足跡遍及整個太平洋,先後參加過特魯克、菲律賓和沖繩等戰役,每次均表現出色、戰績不凡,而且在它整個22年的服役生涯中,艦上再無一名士兵陣亡。第一艘“蘇利文”艦於1977年退役。

“蘇利文”號軍艦在美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因為它既是對一個美國家庭的深切懷念,也是美國人心中的一個榜樣——體現忠誠、勇敢和獻身的榜樣。

電影《拯救大兵瑞恩》中,為何用8人的生命為代價,去營救一個

無獨有偶,以色列法律也規定,部隊要派獨生子參加作戰任務之前必須得到該獨生子父母的書面簽字許可,這條法律規定,獨子可以當兵,但不可隨便安排作戰任務,如果本人願意的話,必須要有父母的書面簽字.

應該承認,從美國的“蘇利文法案”到以色列的獨生子女參戰政策,都是很有人性的戰場法案,按照中國傳統觀念來詮釋,也就是為這些家族留下一個根。同時,在西方的價值觀念中,個人的價值是絕對的,而國家的價值是相對的。國家的存在是為每個人服務,只有將個體生命和個人幸福視為至尊價值的國家,人民才值得去捍衛她,才值得為她而戰甚至獻出生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