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九集:恶竹应须斩万竿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百家讲坛》特别节目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

第九集:

恶竹应须斩万竿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九集:恶竹应须斩万竿

清正廉洁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反腐倡廉是我们党的生命线。

习近平总书记在反腐倡廉的重要论述中,引用了不少古代先贤的经典名句,表达了我们党正风肃纪、反腐倡廉的坚定决心,也是对人民、对历史负责任的郑重承诺。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唐·杜甫《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之四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了杜甫的这两句诗。

本期经典释义人——北京大学赵冬梅教授说,这首诗的原意是,要想让小松树茁壮成长,就必须要清除伴生的恶竹。这就像是官场的风气,如果腐败、疲沓的风气不除,廉洁、高效的风气就难以确立。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九集:恶竹应须斩万竿

经典释义人——北京大学赵冬梅教授

本期思想解读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黄一兵研究员介绍说,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当中引用的这两句诗,表达了反腐败的决心。这个决心来自于对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责任担当,来自于对人民群众的赤子情怀。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九集:恶竹应须斩万竿

思想解读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黄一兵研究员

善除害者察其本,善理疾者绝其源。

——唐·白居易《策林》

2015年的6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的时候,在谈到加强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时,引用了这个典故。

赵冬梅教授说,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能够找到灾害根源的人才是真正善于消除灾害的人,能够找到病根,并且去除病根的医生才是真正会治病的好医生。其核心含义就是要做到正本清源,解决问题要从源头下手。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九集:恶竹应须斩万竿

经典释义人——北京大学赵冬梅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制度建设,有一个金句大家特别熟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那究竟怎样才能把权力真正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呢?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九集:恶竹应须斩万竿

思想解读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黄一兵研究员

黄一兵研究员解读说,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第一,就必须打造有效的制度笼子;另一方面,就要有强有力的执行力。只有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作用才能够显现出来。

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

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引用了这句典故。组织工作是选人、用人的,那从源头上就要把好干部的廉洁关。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九集:恶竹应须斩万竿

经典释义人——北京大学赵冬梅教授

赵冬梅教授说,“微利”是指小利,贪小便宜的人无法达成高远的目标。

“五色”典故出自老子《道德经》,“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如果好看的、好听的、好吃的东西过度摄入,就会损害视力,损害听力,还会让我们长胖。因此,我们不要被这些表面化的东西所诱惑、所迷惑。这其实就是古人所说的“慎微”。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九集:恶竹应须斩万竿

黄一兵研究员解读说,我们共产党人就应该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永葆共产党员的高尚品格和廉洁操守,这样才能真正筑牢“不想腐”的思想根基。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九集:恶竹应须斩万竿

思想解读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黄一兵研究员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九集:恶竹应须斩万竿

10月8日—19日

央视综合频道20:00档首播

《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九集:恶竹应须斩万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