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中,爲什麼唐朝北方的軍隊願意跟著安祿山反叛?

安祿山叛亂剛發生的時候,唐朝上下也不相信安祿山的部下會願意跟著他叛亂,但是從後來安祿山叛亂的過程看,叛軍內部凝聚力相當的強,與唐朝對抗的意志非常堅定,哪怕是安祿山、安慶緒相繼死亡也不影響叛亂的繼續,可見安祿山已經建立起了一個很穩固的團體,並且得到東北地區很多民眾的支持。

安史之亂中,為什麼唐朝北方的軍隊願意跟著安祿山反叛?

之所以這種情況會出現,主要原因是唐朝河北地區的胡化。唐朝建立以後,把大量歸附唐朝的異民族移民安置在了河北地區,包括粟特人、突厥人、契丹人、奚人、靺鞨人、高麗人、室韋人等,這些人大量聚居在范陽周邊地區,造成當地胡風盛行,對唐朝中央產生離心力。安祿山叛軍的主力,正是由這些人組成的。安祿山本人是粟特人和突厥人的混血“雜胡”,史思明也是雜胡。

安史之亂中,為什麼唐朝北方的軍隊願意跟著安祿山反叛?

安祿山叛亂初期以粟特人為核心力量。粟特人通過經商而擁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在叛軍中處於核心地位,這些人擁有的財富和相對較高的文化素質,使得他們可以勝任叛軍的領導力量。

安史之亂中,為什麼唐朝北方的軍隊願意跟著安祿山反叛?

在安祿山叛亂之前,實力強大的粟特胡商集團為他造反提供了經濟支持。史載:“(安祿山)潛與諸道商胡興販,每歲輸異方珍寶,計百數萬。 每商胡至,則祿山胡服重床,燒香列珍寶,令百胡侍左右,群胡羅拜於下,邀福於天,祿山盛陳牲牢,諸巫擊鼓歌舞,至暮而散,遂令諸胡於諸道潛市羅帛,及造緋紫袍、金銀魚袋、腰帶等百萬計,將為叛逆之資,已八九年矣。”

安史之亂中,為什麼唐朝北方的軍隊願意跟著安祿山反叛?

由於河北地區的胡化,所以安祿山、史思明在這一地區很得人心。在安史之亂平息後,當地人還繼續崇拜安祿山、史思明,稱為“二聖”,進行祭祀。唐朝中期,唐中央一度控制了范陽,任命文官張弘靖為幽州節度使,他到任後就摧毀當地對安祿山的祭祀場所,結果引起當地百姓強烈不滿,最後引發叛亂,唐朝中央重新喪失對范陽的控制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