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養殖爲什麼要施肥?作用原理是什麼?

水產養殖為什麼要施肥?作用原理是什麼?

漁中愉-水產養殖

施肥養魚的作用機制

在水體的生產過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魚既有吃浮游動物的,又有吃浮游植物的。

反過來,浮游動物又以浮游植物為食。因此,培育水體中的浮游植物的種類和數量是施肥養魚的主要目的。

水體中浮游植物的細胞質內,依種類不同,含有不同的色素體或分散的色素。色素體的主要類別有葉綠素、葉黃素、胡蘿蔔素和藻色素。

它們在陽光的照射下,吸收太陽能及水體中的無機鹽類和二氧化碳,從而製造出碳水化合物並放出氧氣,供浮游生物及魚類利用。

所以水體中的浮游植物被稱為初級生產者,它們的生產能力稱為初級生產能力。

大量的研究結果表明,營養鹽類 (氮、磷、鉀、鈣等和無機鹽)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

在肥水中,含有大量的營養鹽類,在自然陽光照射下,能很好地促進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從而大量繁殖浮游植物;

在瘦水中,營養鹽比較貧乏、 在這樣的水體中增加無機鹽( 主要是氮、磷)的含量或施加有機肥料,可以加速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並有利於浮游動物的生長髮育。

【溫馨提示】水體中的魚產量主要取決於初級生產力,而初級生產力又取決於施肥是否適量,所以說,正確掌握並運用施肥技術對於漁業養殖者具有較強的經濟效益。

肥料的作用原理

池塘物質循環的速度,決定了池塘的產魚力。養殖魚類是池塘食物鏈的最終環節。

從池塘的水體物質循環可知,水體中生物的生產、生長和繁殖,其物質基礎是溶解於水中的簡單無機物。

魚類攝食水體中的天然餌料生物而生長,因而魚的生長總是與水體中的無機鹽類直接或間接地聯繫著。

魚產品為人類所利用,也是池塘養魚的主要任務,人們每年從池塘裡捕撈出大量的魚類,池塘中的有機物則相應地減少。

同時伴隨魚體帶走相應的無機鹽類。如果不及時向水體中補充這些循環物質,則池塘水體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就會失調。

其生產力就會下降, 就會發生入不敷出的情況,而使物質循環和餌料生物的發展受到影響,長此以往,水體生產力將逐漸降低。

池塘施肥的目的就是在於不斷補充池塘物質循環過程中由於捕獲魚產品所造成的損失,增加水體中各種營養物質的含量。

保持和促進池塘物質循環能力,促進餌料生物的大量繁殖,保證水體最大限度的生產力,即獲得較高的魚產量。

與此同時,池塘施用有機肥料,其中腐屑還可供大部分養殖魚類(除肉食性魚類外)攝食。

施肥的具體作用有三點:首先是使浮游植物因得到必要的養分而大量繁殖;其次是促進以浮游植物為餌料的浮游動物和其他水生動物的增殖。

這樣便為鰱魚、鱅魚、鯉值、鯽值、鯪魚、美國大口胭脂魚等提供了各種適口餌料;

第三是施到魚塘裡的糞肥等有機肥料中,含有一部分有機碎屑,這些有機碎屑可以直接被魚類和其他水生動物所吞食和利用。

總之,在養魚水體中施肥,可以提高水體的肥度,增加魚的產量,肥料進人水體後,參與水體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

1.有機肥料的作用原理

池塘施用有機肥料,首先培養起來的是各種腐生性微生物,主要是細菌(各種腐敗分解細菌),其次是一些纖毛蟲類和鞭毛蟲類。

施肥後池塘中浮游細菌的數量可以比原來增加數十倍以至數百倍,附著在肥料有機質上的細菌更多,1g肥料上往往有幾億個~幾百億個細菌。

這些細菌本身成了許多浮游動物( 如大多數的纖毛蟲、輪蟲、枝角類等) 的良好餌料,所以這些動物就隨之大量繁殖起來,以致使池水變成灰白色,成為肥水的標誌之一 。

此外,施用有機料使池水中產生為數不少的有機絮凝物,這些有機絮凝物上腐生著大量微生物、原生動物和後生動物、成為濾食性魚類的良好餌料。

因而池塘中有機絮凝物的餌料作用是不容忽視的。施用糞肥、綠肥產生大量的腐屑,可供大多數養殖魚類攝食。

2.無機肥料的作用原理

池塘施用無機肥料後,不必經過細菌的分解過程, 而直接為浮游植物所吸收利用。所以池塘施用無機肥料後,池塘中細菌的數量並無明顯變化。

浮游植物卻數十倍以至百餘倍地迅速繁殖起來,池水一般不出現灰白色階段而直接轉綠,往往變成深綠色。

另一方面,細菌特別是自養型細菌都要利用無機鹽類作為必要的營養物質,所以施用無機肥料也能促進細菌的繁殖。

其中施用磷肥促進固氮細菌及硝化細菌繁殖的作用尤其大,由此而增加池中的有效氮,加速了氨循環,從而促進池塘的初級生產力。

施用無機肥後,浮游植物的增長就為浮游動物的生長繁殖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致使浮游動物大量繁殖,解決或改進了各種魚類的餌料問題。

此外,由於施用無機肥料使藻類大量繁殖,明顯改善了池塘的溶氧狀態,加速了池塘物質循環,促進了魚類的生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