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秋月情思

思乡曲像一杯浓烈的甘醇,在中秋夜燃烧着喉咙,我无言的在老屋前踟蹰了良久。在夜色中,我启动车轮,又一次把对父母的牵挂越拉越长,把对孩子的挂念再次悬在心头。

次日回到客居的山村,照例在晚饭后漫步在凄冷的山间小路。明月升起,如同银盘高挂天边。清秋的明月,凝光微寒,月光明亮,银辉倾泻,将山乡映照得明晃晃的。我随思念上西楼,“问嫦娥、孤冷有愁无,应华发。”邀吴刚,对影成双,月下独酌成绝唱。幻想月宫折桂,可明月孤冷,思念成殇。怎奈秋风胡掠,山村空旷。

散文:秋月情思

我在念想中漫步山道,走到村部庭院。村部原是一所小学,因村合并改为村部。空荡荡的村部,只有路灯下的我独赏秋的月色。

路灯在月光下并不显得耀眼夺目,揉进了月光,也将我的思念融入到记忆中,仿佛走进了夜读的校园。那时的初中,实际上是个小学附加的初中班,我们是首届学生,师资力量及办学条件并不理想。老师是挂着臭老九名头的民办,教我们语文的老师是一位教私塾的老先生,成天讲着要成教自成才的道理,悬梁刺股、凿壁借光、月下读书在他的口中成了口头禅。后来,我们理解他的良苦用心,更悟出其中的道理。许是为了我们发奋图强,为了不让我们秉烛夜读,老师们买来了汽灯,找关系打来了煤油,那汽灯的滋滋声从此为我们伴学。进入初中第一感觉,在那些小学生面前颇有老大般的自鸣得意,尽管是半农半读的学生生活,插秧、收割、种菜、浇田等等,还是颇为充实的。恢复高考后,我的数学、物理、英语老师考上了大学,他们中有下放知青代课的,有从高中刚毕业请来教书的,因为是有志青年,一令高考,他们的命运始此转折,给了我们这些学子以榜样的力量和激励。多数老师填报的是师范类大学,也因此在我的理想当中,除了参军还生出当一名教师的想法。实际上,我走上工作岗位,分配在机关,安排在学校,但我一天也没走上讲台,曾经的理想便有了遗憾。在时间的长河中泅渡,涉入社会之始,就远离了就读过的专业,我成了经济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者,有机会走进一些大学讲堂,辅助着一些大学应届毕业生的社会实践,续一段与学校、与教师的缘。

夏带着喧嚣退出山村,留给山村的是秋的宁静。我站这个院子,仿佛站到了人生的舞台,斗转星移,感受世事变迁。天底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团圆的中秋节也概莫能外,村部的院子异常寂静。我闭上眼睛,等待着某个声音出现,村前的山水草木异花好像屏住呼吸,亮着灯光农舍的窗户更像睁开的眼睛在静静的期待着开启新的一幕。每当我从人群中向着华丽的舞台走去,那是异常寂静的时刻,也许刚刚和我一样还是倾听者,他们也许就在等待着某个声音的出现。当我深情的向台下的鞠躬,随之响起的掌声有着期待,是对我到来的表达方式。我知道,我是他们熟悉的面孔,他们大多数也是我的熟人。登上舞台,我便处在众目睽睽之下,但眼前的世界已从明亮变得暗黑。此情此景,已然很久,习惯了便再不会手足无措,我知道面对的一群人,是一群有着大智慧的商业精英人才。我说,我是来汇报的,每次开讲都得如此老实的尊重台下的企业家们,很多人希望我对宏观经济、微观基础,对消费走势、新型业态等等进行一番剖析,提出自己独到的看法与策略。而这一些,多数发生银企合作、零供联谊、新产品发布会或对接会上,我也如实道来我对政策导向的理解与把握,对市场可能的演变态势进行分析与阐释。企业家们崇尚务实,不尚空谈,每一次在这样的场合开讲,对自己都是一次检验,如果没有一点知识积累与储备,没有经过加工与分析,谁再斗胆也不敢在此诚惶诚恐了,因为企业家们有着自己的创造,否则就可能沦为笑话。

月色如同清醒剂,静夜好似遐思的舞台,捧一杯香茗就能感受到时间与空间的静止。子夜的秋月朦胧,在缥缈的薄云间游荡,此时的秋月究竟是对东山依恋与不舍,还是继续西行取经与探索,继续着与彩云耳鬓缠绵。我回到小屋,与秋月对视凝思,有一种醍醐灌顶的开悟。秋月如此悱恻,勾起我无尽的乡恋。收拾好“双抢”,又进入“三秋”,小的时候,秋是一个食可果腹的时节,少了饥荒的恐惧与难耐的辘辘声,在秋月中可以静静入眠,每一天清晨起来都是精神抖擞,入夜里甚至可以借着皎洁的月光捕捉野兔,那满山的荒地、稻场上的草堆垛任由我们嬉闹追逐。寄宿学校之后,秋月寄托我对家乡的遥望,捎去我对亲人的思念,缺衣少食的岁月,秋凉中总有心中的苦楚与无奈,期待着长大后为家人分一份负担,以及对未来充满无限的憧憬,记得那年国庆与中秋不期而遇,市井中川流不息的背影,好象在演绎一部现实中的故事会。与其说想知道故事的结局,倒不如说是臆想着自己的未来。从乡村走进城市,与城市的繁华不同,我更象一个吃着商品粮的流浪者,小小的窝居一贫如洗,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显怀大学放假常来这里,一住就是一段时日,那时的他准备考研,一张单人张,我们白天与黑夜分开来睡,夜色中他一定在那里挑灯夜战。苦难就是这么磨炼出人的精神来,其实就是不屈从于苦难。后来,我们天各一方,思念就成了默默无语。各自成家后,我们对故乡的眷恋转化为行动。我携妻带子,背上物什回老家陪伴着奶奶,帮着父母做点农活,孩子长大后也借着假期回去搞“双抢”,老家人见此便有一种满满的幸福感。

我们与父母团圆,而孩子未能与我们团聚。孩子入京城,我们每年共聚的时光不过10天,本来聚少离多,而今我入山乡,情感的失落时常伴随左右。今又中秋,柔柔的圆月更让人掬泪感伤,也无法拂去对孩子的想念。缺憾的存在,生活便没有圆满,美满是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溢美之词。想起那屁颠屁颠的童稚,会感到情感的无忧与生活的逍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