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不屈的脊梁

散文:不屈的脊梁

不屈的脊梁

文\钟百超

诗人汪国真有诗云: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然而,熟悉的地方果真没有风景吗?

单位离市区很远,坐班车都要一个来小时。若是碰上塞车,恐怕还会更长一些。距离远,每天就得早早起来,赶到公交站,等候班车。

早起有早起的不便,往往觉没睡够,每每上了班车,都要重新入睡。但早起也有早起的好处,至少看到了别人所看不到的美景。从家里出发到公交站至少要走10分钟的路,不算远。就在这段短途中,我每天早上都看到一个老人,他是这个都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这是一个驼背者,约莫六七十岁,时常光着身子,脊梁骨的中间部分稍微凸出,就像驼峰一样,骨瘦嶙峋,皮肤蜡黄。头朝下,几乎要挨到地面,所以看不清他的容貌。一只手拄着拐杖,另一只手在上下挥动,绕着一个淡红色蛇鳞袋做的行囊转圈子,嘴里还不时发出微弱的“嘿嘿”声。两只脚一边移动,一边向前踢,幅度不大,但看出来,他在用力使劲地踢,希望踢得高一些,踢得远一些。他的双腿好像是被一条条无形的绳子栓住了一样,即使用尽了力气,也踢不高,也踢不远。但,还是努力地踢呀,踢呀,永远不放弃,好像要踢走所有的疾病,所有的痛苦,所有的烦恼,所有的不幸,迎来健康、快乐和长寿。

起初不明白他为什么这么做,后来看多了,才晓得他这是在锻炼身体。每天只要经过那个地方,我都会看到他在转圈运动。开始是好奇,后来有点感动,还拍了照片,发给儿子分享。

由于行色匆匆,我无法得知这位老人来自何处,欲往何方,为何如此这般。我可以猜测的是,他一定有着顽强的生命意志,否则就不会这么用心锻炼身体。观察了他有一年多了,一年四季都是如此,风雨不改。有一次下很大的雨,我料想他不会出来,结果还是发现他躲到屋檐下,如常转圈子,这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

小时候在家乡,村里也有几个驼背的老奶奶。她们与正常人一样生活,操劳家务,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做饭、带孙子等,总之不会呆着白吃饭。虽然驼着背,拄着拐杖,看起来很低矮,如同一棵被压弯腰的树,说话时需抬起头来,但大家都非常的尊重,有好吃的与她们分享,有空就跟她们聊天,也常常得到她们帮忙照看一些事情。现在想起来,脑海里都浮现她们的音容笑貌。

大文豪柳宗元笔下曾经塑造了一个驼背者,名叫郭橐驼。背虽驼,脑子却不驼,擅长种树,长安城里的人都争着雇佣他。郭橐驼种的树,种一棵,活一棵,不仅长得高大茂盛,而且结的果又早又多,非常迎合市场需求。他种树没有什么诀窍,无非就是顺应树木的天性,以实现其自身的习性而已。不仅种树了得,还会把种树之道类比治国安邦之道。他说,只要不扰民,就能把天下百姓治理好。一个驼背者,非但没有自暴自弃,反而扬长避短,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总结出植树安邦之道,得到大家的认可和尊重,着实让人敬佩。

一个驼背的人,似乎比我们很多正常人都站得高,走得比我们快,看得比我们远。也许是身体的残疾使他更多地去自我审视、思索生命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一旦对人生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有了坚定的信念,他们就会忘掉一切苦难和病痛,怀着满腔热情去投入生活,投入工作,投入健身,投入爱好。也许不会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事业,但是,他们用坚强不屈的精神所支撑起来的却是一条永远不再弯曲的脊梁,一条坚韧无比的脊梁,一条让人必须仰视的脊梁。

有的人,直着腰,其实他是跪着生活;有的人,驼着背,其实他是巨人在负重前行。

散文:不屈的脊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