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先生,俠之大者

金庸先生,俠之大者

驚聞金庸先生先生去世,遙想86年某週五,通宵讀金庸先生的《神鵰俠侶》;2009年11月,寫了篇文章《金庸:學生繞不開的閱讀存在》,發在《語文建設》上;金庸先生借郭靖的口說,“為國為民,俠之大者”。我是金粉,願金大俠走好!

金庸先生,俠之大者

金庸《天龍八部》進教材

金庸武俠小說《天龍八部》走進人教版高中語文讀本、金庸小說作為閱讀材料走進臺灣高考試題,表明金庸已成為中學生繞不開的閱讀存在。語文教師所要解決的已經不再是學生該不該、能不能讀武俠的問題,而是如何啟發、引導,讓學生注重選擇,學會閱讀,從而獲得更多的思想收穫、更豐富的審美享受的問題。

讀《神鵰俠侶》,我們將能理解何謂真正的武俠小說,明白“武打”與“武俠”的不同,瞭解“武俠”在“俠”而不在“武”的特點,認識何謂真正的“大俠”。那些靠“打打鬧鬧中的快意恩仇,刀光劍影中的卿卿我我”吸引學生眼球的,恐怕只能算“武打”而不能稱為“武俠”了。 明乎此,許多充斥著低級趣味的“武打+愛情”小說,便會退出學生的視野。讀《神鵰俠侶》,我們的學生會在多方面獲得教益。

一、習得言語技能

高中課標說:“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重要素養。口語交際是在一定的語言情境中相互傳遞信息、分享信息的過程,是人與人之間交流和溝通的基本手段。”言語技能的習得,也是語文學習的重要任務。試看《神鵰俠侶》(文化藝術出版社1998年版)中的一個片段:

(公孫止兇暴傷害裘千尺後)小龍女……,向著公孫止喝道:“公孫先生,她是你元配夫人,為何你待她如此?你既有夫人,何以又想娶我?便算我嫁了你,你日後對我,豈不也如對她一般?”

反覆品味,你會讚歎,何等高妙的語言藝術!三句斥問,每一問以上一句為邏輯推理的前提,環環相扣,步步緊逼。無怪乎產生下面的表達效果:公孫止張口結舌,無言以對。注重借鑑這種技巧,語言論辯能力必能得到提高。

二、借鑑寫作技巧

金庸先生,俠之大者

《神鵰俠侶》,“小龍女”劉亦菲和“楊過”黃曉明。

《神鵰俠侶》中,越女菱歌,營造詩境的“題記”式開篇;冷水泡茶慢慢濃,愈到後面愈精彩的情節安排;清風明月,不盡之意見於言外的詩意結尾……對寫作技巧的豐富,都很有幫助。

我們試品讀小說精彩的開篇:

“越女採蓮秋水畔,窄袖輕羅,暗露雙金釧。照影摘花花似面,芳心只共絲爭亂。雞尺溪頭風浪晚,霧重煙輕,不見來時伴。隱隱歌聲歸棹遠,離愁引著江南岸。”

一陣輕柔婉轉的歌聲,飄在煙水濛濛的湖面上。歌聲發自一艘小船之中,船裡五個少女和歌嘻笑,盪舟採蓮。她們唱的曲子是北宋大詞人歐陽修所作的“蝶戀花”詞,寫的正是越女採蓮的情景,雖只寥寥六十字,但季節、時辰、所在、景物以及越女的容貌、衣著、首飾、心情,無一不描繪得歷歷如見……

時當南宋理宗年間,地處嘉興南湖。節近中秋,荷葉漸殘,蓮肉飽實。這一陣歌聲傳入湖邊一個道姑耳中。她在一排柳樹下悄立已久,晚風拂動她杏黃色道袍的下襬,拂動她頸中所插拂塵的萬縷柔絲,心頭思潮起伏……

作者以詞引入,藉詞境為人物活動提供具體場景,而春岸折柳、秋湖採蓮的江南勝景,也會激發人們對這河山的熱愛,這種熱愛之情,正是郭靖、楊過等人俠義行為的精神支撐,同時也為整部小說人物的活動、情節的發展,準備了更闊大的時代背景。

金庸小說曲折有致,波瀾起伏的情節安排,常常扣人心絃。《俠之大者》《襄陽鏖兵》兩回,楊過需要以郭靖、黃蓉的人頭換取解情花毒的絕情丹。郭靖身為襄陽主將,蒙古強敵兵臨城下,更要奮力死守。金庸在此處集中筆墨刻繪郭靖的外顯行為、楊過的矛盾心理。襄陽城守如何、楊過得手與否、郭靖性命之虞能否躲過,便時時扣住讀者的心絃。

再看小說的結尾:

楊過朗聲說道:“今宵良晤,豪興不淺,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酒言歡。咱們就此別過。”說著抱袖一拂,挾著小龍女之手,與神鵰並肩下山。

其時明月在天,清風吹葉,樹巔烏鴉啊啊而鳴,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淚珠奪眶而出。

正是:“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這樣的結尾,化用古典詩歌的意境,言有盡而意無窮,給讀者留下極為廣闊的想象空間。

三、確立價值取向

金庸先生,俠之大者

“在閱讀與鑑賞活動中,不斷充實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逐步加深對個人與國家、個人與社會、個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和認識”,是高中語文課程標準關於閱讀與鑑賞目標的基本要求。小說中的這樣兩段可作為達成這個目標的憑藉:

郭靖一面解衣就寢,一面說道:“過兒,眼前強虜壓境,大宋天下當真是危如累卵。襄陽是大宋半壁江山的屏障,此城若失,只怕我大宋千萬百姓便盡為蒙古人的奴隸了。我親眼見過蒙古人殘殺異族的慘狀,真是令人血為之沸。”……

郭靖又道:“我輩練功學武,所為何事?行俠仗義,濟人困厄固然乃是本分,但這只是俠之小者。江湖上所以尊稱我一聲‘郭大俠’,實因敬我為國為民,奮不顧身地助守襄陽。然我才力有限,不能為民解困,實在愧當‘大俠’兩字。你聰明智慧過我十倍,將來成就定然遠勝於我,這是不消說的。只盼你心頭牢牢記著‘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這八個字,日後名揚天下,成為受萬民敬仰的真正大俠。”

郭靖是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中的主人公,他的形象更為豐富、完滿的塑造卻是在《神鵰俠侶》中完成的。讀者品賞此節,深深感動併為之震撼的恐怕都是“為國為民,俠之大者”八個字,因為這八個字流淌了積極昂揚的價值取向。

四、豐厚的文化積澱

金庸作品中蘊藏的歷史文化積澱,也涵養著我們的心靈,豐厚著我們的修養。如《襄陽鏖兵》一回寫道:

從山上望下去,見道旁有塊石碑,碑上刻著一行大字:“唐工部郎杜甫故里。”楊過道:“襄陽真了不起,原來這位大詩人的故鄉便在此處。”

郭靖揚鞭吟道:“大城鐵不如,小城萬丈餘……連雲列戰格,飛鳥不能逾。胡來但自守,豈復憂西都?……艱難奮長戟,萬古用一夫。”……“你想中國文士人人都會做詩,但千古只推杜甫第一,自是因為憂國愛民之故。”楊過道:“你說‘為國為民,俠之大者’,那麼文武雖然不同,道理卻是一般的。”郭靖聽他體會到了這一節,很是歡喜,說道:“經書文章,我是一點也不懂,但想人生在世,便是做個販夫走卒,只要有為國為民之心,那就是真好漢,真豪傑了。”

作者對杜詩的深刻認識,對杜詩中“憂國愛民”的思想紅線的體悟,提升了作品的境界,也提升著讀者的境界。

無論是言語技能、寫作技巧,還是價值取向、文本內涵,金庸小說都能給我們以營養。因此,讀武俠就該讀最優秀的武俠,就要從低劣作品中走出來,提升閱讀品位,培養純正的審美情趣。

金庸先生,俠之大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