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去世,享年94歲——俠之大者,江湖永別

金庸去世,享年94歲——俠之大者,江湖永別

據多家臺灣、香港媒體報道,著名作家金庸今天下午病逝,享年94歲。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14個字串起了金庸的主要作品,也是許多讀者整個青春的熱血與夢想(《越女劍》不在這副對聯中)。

金庸原名查良鏞,出生在浙江海寧,祖上是名門望族,不但善於經商,而且出了很多學識淵博的後人。筆名金庸,就是把自己本名的鏞字一分為二而成。

1955年2月8日,金庸在《新晚報》的“天方夜譚”版開始連載《書劍恩仇錄》,每天一段,一共連載了574天。直至1972年金庸一共創作了十五部長、中、短篇小說。

一九五五年,金庸在香港新晚報主編“下午茶座”。由於副刊上需要連載小說以吸引讀者,於是便根據幼年在家鄉聽到有關乾隆皇帝的民間傳說,敷衍成篇。每天寫一段,每段千餘字,次日刊出。因為一時想不出適當的筆名,就把鏞字分為兩半。豈料啼聲初試,一劍震江湖。隨著這第一部作品《書劍恩仇錄》的流傳,金庸的名字也逐漸被人們所熟知。

一九五九年金庸創辦明報。為了打開報紙的銷路,他又漏夜揮筆,陸續寫了《神鵰俠侶》、《連城訣》、《鹿鼎記》等,使武俠小說進入了新的境界。這些作品打破了傳統的八股寫法,無論是寫情、述景、敘事、言志,皆能匠心獨運,自成一格,尤其在刻畫人物方面,更見功力。金庸說:武俠小說和其他小說一樣,也應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故事情節容易被人遺忘,而個性鮮明的人物,可以保持長期的價值。這正是金庸創作的成功之處。他的小說在各階層都擁有讀者,有些人還把它作為“金學”來研究。在東南亞,金庸著作也被譯成多種文字出版。

兩次被開除的“大俠”

金庸中等身材,眉宇間給人氣度不凡的印象。他在公眾露面時,經常身著筆挺的駝色西裝,系一根紫紅底裡斜條領帶,十分精神。很少人知道,這位大俠年輕時也並非一直嚴謹守禮,還有過兩次被開除的經歷。

1940年,查良鏞考入浙江聯合高中。當時學校常辦壁報,文筆極佳又愛好寫作的查良鏞成為了壁報的常客。有一天,壁報前面擠滿了人,大家都在爭相看著一篇名為《阿麗絲漫遊記》的文章:

“阿麗絲小姐來到校園,

忽見一條色彩斑斕的眼鏡蛇東遊西竄,

伸毒舌,噴毒汁,還口出狂言,

威嚇學生:我叫你永不得超生……”

學生們看了,禁不住哈哈大笑。因為誰都知道眼鏡蛇指的就是他們的訓導主任,訓導主任的名言就是——我叫你永不得超生。

因為看不慣訓導主任的種種行徑,“瞧不得他有事沒事就辱罵學生”,便仗義執言,用筆來討伐他。訓導主任看到文章,氣得全身發抖,立馬跑到校長那裡哭訴:“請立即開除他。”幾天後,查良鏞被勒令退學了。他便轉到衢州中學,唸完了高中。

一個人一生中被開除過一次,已經可以稱得上是個“傳奇人物”,但難就難在還被開除過兩次。

查良鏞在四川重慶讀大學時代,唸的是外交系,希望成為一名外交官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但由於看不慣學校裡不良的校風,他再次因大膽直言,於是遭遇了平生第二次開除。外交官理想因此幻滅。

金庸去世,享年94歲——俠之大者,江湖永別

很多人從這段經歷看到了楊過的影子。

反覆修訂作品

金庸在1972年底公開宣佈封筆:“如果沒有什麼意外,《鹿鼎記》是我最後的一部武俠小說了。”

但這些年,他又把這十四部長短不同的小說,逐字逐句地認真修訂,有些章節還進行了改寫,然後重新出版,一共是三十六本。有人問他哪幾部比較滿意,他覺得自己喜歡感情較強烈的《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飛狐外傳》等。就寫作而言,長篇比中篇、短篇好些,後期的比前期的好些。

他對自己的作品更是精益求精,凡事必求有出典,就連《射鵰英雄傳》這書名也有其出處可循。金庸說:“‘射鵰’是中國北方一個民族由來已久的武勇行為。《史記》李廣傳有云,李廣曾說‘是必射鵰者也!’王維有詩:‘回看射鵰處,千里暮雲平’。”讀者看到這裡,不能不為金庸對自己作品高度負責的精神所感動。

金庸小說既有歷史影子,又有藝術創造,他的《書劍恩仇錄》寫到乾隆,《碧血劍》中寫袁崇煥與李自成,《倚天屠龍記》中有朱元璋,《鹿鼎記》中有康熙,金庸用了三分歷史七分小說的藝術表現手法;而古龍設置的小說環境幾乎沒有明確的歷史背景,任讀者馳騁想象。金庸寫江南,寫塞北,寫武當山,寫少林寺,都有詳盡的具體描述。

他在吸取中國古典小說傳統寫法的基礎上,又時而圓熟地運用西方心理描寫手法,前後呼應,一氣呵成,構思精密,環環相扣。金庸是學問家,寫作作風十分嚴謹,他擱筆之後又把十四部小說大改了一次,他當過電影編劇,編過報紙,擅長寫言論,是個博學之士。

金庸去世,享年94歲——俠之大者,江湖永別

談到他的武俠藝術與意境,大師語帶幽默地說:“現代社會雖爾虞我詐,但作為一個現代人,我喜歡生活在現代社會更勝於武俠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