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不到的下期節目 再見李詠

今天上午,一條微博意外刷屏,央視著名主持人李詠的妻子哈文@法圖麥的媽媽發微博:"在美國,經過17個月抗癌治療,2018年10月25日凌晨5點20分,永失我愛……"

等不到的下期節目 再見李詠

一句"永失我愛"讓人不禁淚崩。李詠的離開,對於眾多喜愛他的觀眾朋友來說,是一段美好回憶的逝去,對深愛他的家人來說,是一個家庭的分崩離析。

作為央視著名主持人,李詠為我們帶來過《幸運52》、《非常6+1》等膾炙人口的節目,他在臺上賣力不已,只為逗觀眾一笑。如今這個深受大家喜愛的優秀主持人竟然年僅50歲就被癌症永遠地帶走了。

其實,近些年來,主持人或者演藝明星中因為癌症奪去生命的有很多:

2003年,梅豔芳請得起國內外的任何專家,宮頸癌還是把她帶走了!

2004年,王均瑤35個億也沒有換到一寸健康的腸子,直腸癌把他帶走了!

2005年,傅彪換了二次肝還是走了!

2007年,陳曉旭從乳腺增生開始到乳腺癌,也沒能留下!

2009年,央視主持人羅京患癌去世,年僅48歲……

2013年,央視主持人王歡患癌去世,年僅41歲……

2015年,央視主持人方靜患癌去世,年僅44歲……

2017年7月12日,央視主持人肖曉琳患直腸癌去世,享年55歲......

不是因為名人容易患癌症,而是因為名人患癌後,更容易被我們知道。癌症已成為疾病死因之首,且發病率和死亡率還在攀升,對全民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脅。

花開花落,一期一會。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其實,這些人表面看上去光鮮亮麗,在褪盡繁華之後,他們的壓力之大可想而知,背後付出的努力也絕非常人可以想象。

名人尚且如此,普通人在生活面前更是渺小如螻蟻。對每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人而言,每天一睜眼,工作、家庭、孩子、車子就是無形的壓力。所謂壓力,已經成了一種生活習慣。

誰不是一邊硬抗一邊活。

我有位前同事,離職後也經常會見面聊聊,突然有段時間沒有見到,後來在別人那裡聽到他查出晚期癌症的消息,我埋怨他為什麼不早點檢查身體,他笑著說,剛過不惑之年,誰會想攤上這樣的事。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經常會看到各類"人到中年突然倒下"的消息,在倒下的那一瞬間,沒人知道這些為家為自己拼搏了半生的人,最後想的是什麼。

生活中的艱難在於,大家都學會了把苦往肚裡咽,哪怕有再多的壓力、再多的愁腸百結,話到嘴邊,都成了"我挺好的"、"交給我沒問題"、"我很樂觀"。

時間久了,這成了中年人對自己說的最多的"謊話"。可是,誰又能不累呢?只能一邊硬扛,一邊笑著活下去。

我的同事就是這樣,從查出癌症已經兩年了,依然在堅強地和病魔作鬥爭,每次見他都笑著和我們說"我挺好的""近段時間在家裡看了什麼什麼書"。

其實,我們都知道他承受的壓力有多大。

《天堂電影院》裡有句話這樣說:"生活不是電影,生活比電影難多了。"

面對數不清的壓力,我們除了硬抗,還有什麼選擇?

著名作家畢淑敏曾經有這樣一段話:

安靜地等待。好好睡覺,像一隻冬眠的熊。

鍛鍊身體,堅信無論是承受更深的低潮或是迎接高潮,好的體魄都用得著。

和知心的朋友談天,基本上不發牢騷,主要是回憶快樂的時光。

多讀書,看一些傳記。一來增長知識,順帶還可瞧瞧別人倒黴的時候是怎麼挺過去的。

李開復在查出癌症之後,回頭看自己的前半生:

"這一場大病,把我推到生命的面前,一次次地質問,脫去這些虛名與成就,你的人生還剩下些什麼?

我的這位同事經常和我們說:

望我們都活在當下

別說將來,別等特殊的日子。

今天為什麼不能是那個特殊的日子呢,要讓每一天都成為最特殊的一天。

不要等到身體已經無法支撐的時候,再去說:我該休息了,我該好好陪伴家人了,我這輩子還有太多遺憾。

如果把每一天都當最後一天來活,這一生就會不一樣。

不負年華 好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