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心,電信詐騙已經盯上這一羣人!

最新發布的《中國電信網絡詐騙分析報告》指出,目前電信網絡詐騙的受騙人群主要包括四大類:大學生、大專生,城市外來務工人員,老年人以及農村地區人群。

當心,電信詐騙已經盯上這一群人!

當心,電信詐騙已經盯上這一群人!

題圖:網絡配圖

在2017年用戶舉報的詐騙案情中,金融理財類詐騙是涉案金額最高、人均損失最大的詐騙類型,東部沿海省份以及北上廣等經濟發達城市是電信詐騙犯罪的重災區。同時,受害人被騙後主動將錢款轉給詐騙分子的情況越來越普遍。

9月25日,人民網、中國青年報和支付寶、網商銀行共同發起了針對金融消費者保護的“掃雷行動”啟動發佈會在京舉行。中國人民公安大學網絡空間安全與法治協同創新中心聯合南都個人信息保護研究中心共同發佈了《中國電信網絡詐騙分析報告》。

報告顯示,電信網絡詐騙整體呈現出犯罪手段多樣、騙術翻新快的特點,並且目前案件多發、高發的總體態勢沒有改變,同時網絡類詐騙發展迅猛。報告還預測,農村地區人群或將成為防詐騙的重點關注對象。同時,受害人被騙後主動將錢款轉給詐騙分子的情況越來越普遍。報告認為,“防騙”或將替代“防盜”,成為未來的電信網絡詐騙防治重點。

各種傳統詐騙手法都在向網絡轉移

電信網絡詐騙是指通過電話、短信、網絡等方式詐騙公私財物的犯罪行為。報告指出,與傳統詐騙犯罪相比,電信網絡詐騙有非接觸式犯罪、對象不特定等特點,危害性更大。

據介紹,2015年以前,中國電信網絡詐騙案件每年以20%至30%的速度快速增長。2017年之後,發案量首次出現下降——全國共立電信網絡詐騙案件53.7萬起,造成群眾經濟損失120.1億元,同比分別下降6.1%、29.1%。儘管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發案量逐漸趨於穩定並出現明顯的下降趨勢,但案件多發、高發的總體態勢並沒有改變。

從詐騙類型看,電信類詐騙仍是主要的詐騙類型,但網絡類詐騙已成為發案最多、增長勢頭最猛的詐騙類型。根據最高人民法院9月發佈的《電信網絡詐騙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2016年至2017年,電信類詐騙在電信網絡詐騙案件中佔比從78.25%下降到64.56%;網絡類詐騙作為新興的詐騙手段,則從2016年的34.66%大幅上升至2017年的60.89%。報告認為,未來網絡類詐騙將繼續成為電信網絡詐騙案件的增長點。

報告指出,如今各種傳統詐騙手法都在向網絡轉移,如冒充QQ好友詐騙、網絡購物詐騙等多種詐騙手段。為增加欺騙性,詐騙分子還會緊跟社會熱點,精心設計騙術,針對不同群體量體裁衣、步步設套,使人防不勝防。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發佈的《第42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虛擬中獎信息詐騙是2018年上半年最常見的網上詐騙類型。

金融理財類詐騙人均損失最大

公開數據顯示,在2017年用戶舉報的詐騙案情中,金融理財類詐騙是涉案金額最高、人均損失最大的詐騙類型。受害人通常採用釣魚網站支付,以及銀行轉賬、第三方支付、掃二維碼支付等方式主動向詐騙分子轉賬。

按照劫財方式劃分,在釣魚網站支付的用戶佔比為64.3%,涉案金額累計2.2億元;主動轉賬的用戶佔33.7%,累計1.2億元;其他方式還包括木馬軟件盜刷、勒索轉賬等。

北京上半年受詐騙網站攻擊30萬次

從目前已發的案件來看,電信詐騙犯罪波及的地域範圍遍佈全國,東部沿海省份以及北上廣等經濟發達城市是電信詐騙犯罪的重災區,還在不斷向中西部地區蔓延。

據統計,2018年上半年,廣東受詐騙網站攻擊32萬次,位列第一;其次是北京市,受攻擊30萬次;第三名是上海市,受攻擊13萬次。

詐騙網站中,情色類詐騙網站和廣告聯盟類詐騙網站最常見,佔比分別為39%和33%。這些惡意網站大多通過非法手段進行傳播,比如賭博類詐騙網站利用高利潤的方式吸引用戶,平臺方會在前期通過後臺操作讓用戶少輸多贏,當用戶產生一定的興趣後,再進行後臺操作贏取用戶錢財。

電信網絡詐騙瞄準四類人群

報告指出,目前電信網絡詐騙的受騙人群主要包括四大類:大學生、大專生,城市外來務工人員,老年人以及農村地區人群。

特別是一些不法分子近年來抓住大部分留守的農村地區人群以老弱婦孺為主,信息獲取渠道窄、受教育程度相對較低、對金融知識瞭解不多等原因,打著“經濟新業態”“金融創新”的幌子,以高額投資回報為誘餌吸引農村民眾特別是老年人參與,嚴重損害了農村地區人群的利益。

來源 | 新疆網警巡查執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