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于水火也有讲究,看管仲出兵是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

管仲,春秋时期著名的法家代表性人物,同时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管仲一生辅助齐国,锐意改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管仲改革”,终于使齐国成为当时的霸主。

救人于水火也有讲究,看管仲出兵是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


齐桓公二十七年(公元前659年),北方有一个游牧民族叫北狄,出兵进攻邢国(今河北邢台一带),邢国国力弱小,根本无法抵御强敌。只好向当时的齐国求救。邢国素来与齐国交好,齐桓公当即决定马上出兵驰援邢国。这时管仲劝说桓公,还是暂缓出兵为好。桓公不解,问管仲为何如此。管仲说,邢国有难,我们作为他的盟友,不可不出兵,但是出兵时机一定要把握好。桓公问,那你说什么时候出兵最好。管仲说,等北狄攻破了邢国之后我们再出兵。管仲进一步解释说,如果我们现在就出兵,邢国此时尚存部分实力可以一战,当知道我们即将来救援他们的消息后,必定信心百倍拼死抵抗,到时如果我们将北狄击退之后,邢国会认为是他们自己的奋力抵抗的缘故,不会感谢我们。而且北狄此次攻打邢国,只是为了劫掠而已,现在东西还没抢到手,北狄一定不会轻易罢手,会和我们死磕。到时我们齐国还不一定能顺利击退他们。等到北狄攻破邢国之后,邢国此时也无力再自救,此时我们出兵,这功劳就完全算到了我们齐国头上,邢国上上下下一定会对我们感恩戴德,别的盟国也一定对我们更加信任。而北狄此时该抢得财务也抢到了,一心只想回家,无心恋战,我们击退他们的把握会大很多。

救人于水火也有讲究,看管仲出兵是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

齐桓公觉得管仲说得有理,便按照管仲的建议暂不出兵。待得邢国国破之后才发兵救援,轻易的便击退了敌人。桓公见到满脸惊惶失色的邢国国君时,还满怀愧疚的说,兄弟你受苦了,都怪兄弟我来迟了一步啊!说完还涕泪并下,场景甚是感人。邢国上上下下此时哪还有心情计较此事,个个都心怀感激。

救人于水火也有讲究,看管仲出兵是如何实现利益最大化

不得不说管仲这个人实在是太精于算计,后世人提起此事也往往对管仲不齿。但是孔子对于管仲的评价颇高,三国时的诸葛亮更是把管仲当做自己的偶像。这又是为何呢?所谓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管仲曾当过逃兵,而且平素生活奢侈,排场惯了,但是他对于国家和人民来说,他所做出的贡献大得多。管仲的改革使齐国迅速的国力强大起来,人民安居乐业,国富民强,老百姓得到了实惠,自然拥护他的人就多,所谓瑕不掩瑜就是这个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