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名家——李家鵬

藝術名家——李家鵬

李家鵬近照

李家鵬,號翔宇,男,1958年生,遵化市鐵廠鎮莫屯村人。1975年畢業於河北省輕工業學校陶瓷工藝專業。系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河北省書法家協會創作委員會副主任,河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唐山市書法家協會常務副主席,河北省第七、第八次文代會代表。曾任遵化市文聯主席兼文化館館長。

學書幼受其父啟蒙,初從唐楷入手。1973年起師從於劉炳森先生,並轉攻漢隸,於《史晨》、《乙瑛》、《曹全》、《張遷》諸碑用功最勤。1988年參加河南書法函授院研修生班學習,在張海先生指導下,對古代書論及漢簡等進行了系統的學習。1990年以優異成績畢業,並獲論文及書法創作獎,因此而受到張海先生的好評和關注。1998年9月在唐山博物館舉辦“李家鵬、李家鳳書畫展”, 劉炳森、張海、旭宇、陳傳席、於志學、老甲等著名書畫家分別題詞祝賀,全國政協常委、中國書協副主席劉炳森專程出席開幕式。書法作品曾入選“中韓書法家第二回作品交流展”、“全國文化系統中青年書畫展”、“全國第四屆書壇新人作品展”、“全國第五屆楹聯書法展”、“全國第七屆書法篆刻展”,“河北省優秀中青年書法家精品全省巡迴展”等。作品被收入數十種專集,發表於《中國書法》、《書法》、《書法家》、《書法導報》、《書法報》等專業報刊。其隸書結構脫前人燕尾而見端方,向背俯仰,遙相呼應;用筆抑揚頓挫,使轉自然,中鋒澀筆,力透紙背;用墨或重若崩雲,或輕如蟬翼,然重而不滯,輕而不浮,虛實相宜。作品出展於日本、韓國、菲律賓、新加坡、香港、臺灣等地區,大量作品被海內外博物館、碑林或個人收藏,並被省市和有關單位作為禮品贈送國內外政要及友人。2000年《李家鵬書法集》由中國畫報出版社出版。2005年中國畫報出版社出版《中國書法家•李家鵬卷》。

作品欣賞:

藝術名家——李家鵬

藝術名家——李家鵬

藝術名家——李家鵬

藝術名家——李家鵬

藝術名家——李家鵬

藝術名家——李家鵬

藝術名家——李家鵬

藝術名家——李家鵬

藝術名家——李家鵬

藝術名家——李家鵬

藝術名家——李家鵬

藝術名家——李家鵬

藝術名家——李家鵬

藝術名家——李家鵬

翰墨書香見詩情

——讀李家鵬的書法藝術

田玉山

“伏久者,飛必高”,語出《墨子》。意即久伏的鳥,一但展翅,就會一飛沖天。日前,記者在剛剛落成的李家鵬藝術館對先生進行了一次專訪,深感到用此語概括先生學書的歷程再貼切不過了。

李家鵬,五十年代出生於遵化市鐵廠鎮莫屯村,自幼受其父親影響喜歡書畫。七十年代從河北省輕工業學校畢業,同年師從於著名書畫家劉炳森先生。劉先生是李家鵬父親的摯友,因此非常喜愛這個侄兒兼學生,悉心指點。俗話說“師傅領進門,學藝在個人”。李家鵬從學書伊始便刻苦自勵、靜心從藝,硯池裡一個猛子紮下去就是五十多年,書法上篆、隸、楷、行、草多管齊下;繪畫上中國畫的山水、花鳥、工筆、寫意廣泛涉獵。這其中,尤以隸書用功最勤,取得的成績也最為突出。他的隸書,沉穩凝重,結構嚴整,向背俯仰,遙相呼應;用筆抑揚頓挫,使轉自然,中鋒澀筆,力透紙背;用墨或重若崩雲,或輕如蟬翼,然重而不滯,輕而不浮,虛實相宜。

李家鵬常說,在書法上要想有所成就,要記住八個字:“從哪裡來,到哪裡去”。在他看來,學習書法一定要深入傳統,深入經典,師古而不拘泥於古,要有所建樹,有所突破,要有自己的風格面貌。基於此,他的隸書在遍臨了《曹全》《史晨》《乙瑛》《張遷》《衡方》《華山廟》《石門頌》等漢碑之後,逐漸形成了獨有的藝術風格,用筆乾淨利落、雅潔輕盈,圓潤中見華滋,稚拙中有奇巧,雍容中顯華貴,在遒勁流利的線條中,無不彰顯出古樸厚重與沉穩。

“懶看窗外千般事,勤耕書道於寒宅”“寫帖如行楊柳岸,臨碑似唱大風歌”。對書法藝術的追求與探索,李家鵬一直是執著而堅韌的。多年來,他把對書法的那份至誠傾注在作品中,付出了無數的汗水與辛勞,也換來了書法造詣的步步登攀。劉炳森先生評價其作品:“很富有感染力”。旭宇先生評價:“隸書是其強項,從傳統中來而又富有情趣,結字開張,線條變化多樣,洋溢著作者的功力和才氣。”賈浩義先生評價:“他在隸書作品中融入了一些行書和魏碑的因素,已經形成一定面貌。”陳傳席先生評價:“他的作品外柔內剛,風流儒雅,文靜而又有書卷氣。”

而今,李家鵬的作品早已走出遵化的三山兩川,走向全國及海外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他的書法作品多次入選全國書法大展,並在唐山博物館、北京軍事博物館、北京榮寶齋等地舉辦個展,獲得了多項國家級大獎;先後由中國畫報出版社、河北美術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等出版了《李家鵬書法集》《中國當代書法名家——李家鵬小楷作品集》《當代中青年書法名家——李家鵬》《李家鵬壬辰隸書新作》等多種版本的書法專集。同時,不少作品發表於《中國書法》《書法家》《書法》《書法報》《中國書畫報》等國內數十家報刊雜誌,收入國內外數百種書畫專集。有些作品還被新疆、河南、湖北、雲南、四川等地刻碑立於風景名勝之地。

正所謂“字如其人,畫如其人”。欣賞李家鵬的書畫作品,能感受到一種濃郁的書卷氣和詩意美。這種從文人心裡流淌出來的墨色,靈動而清雅,剛健而雋逸。亦如他的為人,溫文爾雅,謙遜敦厚,但凡與其交往過的人,無不讚其誠實厚道、正直率真,工作和辦事認真務實、精益求精。

如今,已賦閒在家的李家鵬更是以一顆平常心對待生活,以一種執著精神潛心鑽研,對書法藝術的領悟也愈發深刻。古人云“筆墨當隨時代”,對於如何理解時下的書法創作,李家鵬認為,藝術的一切創新,歸根到底就是直接的和間接的來源於人民,來源於生活,並要服務於人民,服務於社會。任何藝術都需要創新,都需要緊隨時代。但前提是一定要腳踏堅實的大地,植根於深厚的傳統。這就要求藝術家必須紮根生活,真正瞭解老百姓的所思所想、所喜所愛。只有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藝術作品才具有真正旺盛的生命力。書法藝術是國粹,但它同樣是首先服務於社會,服務於大眾的,應該明白易懂,應該能夠“飛入尋常百姓家”。如果創作中過分強調和追求以服務於自我表現為主,偏離傳統,遠離大眾,以為其和愈寡,其曲愈高,無疑是步入了形式主義的牛角尖,終將被時代所淘汰。

問及今後都有什麼想法,李家鵬先生侃侃而談。他講,首先還是想把字寫好,繼續深入傳統,多臨臨帖,主要在秦簡上多下些功夫。其次是想在中國畫的山水畫方面多做些努力,力爭能再上層樓,有所突破。還有就是發揮好“李家鵬藝術館”的作用。這個館坐落在遵化市湯泉一個山清水秀、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地方,是集藝術研究、教學、創作、展覽、交流、傳播於一體的公益性文化場館,今後將免費向廣大群眾和書畫愛好者開放,為繁榮遵化的藝術生活、提高遵化的書法創作水平、培養藝術新人做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以此來回報家鄉,回報社會,回報家鄉父老這麼多年來對他的關心、愛護和支持。

“綠水青山絕遠塵,心牽翰墨動情真。硯田詩海留清氣,錦案臨窗滿目春”。李家鵬先生這首信手拈來的小詩,恰恰寫出了他超脫淡然的心性。已耕耘書道藝術半個世紀的他,在書法藝術上已取得了令人羨慕的成績,但他還是甘願固守寂寞、固守孤獨,醉心墨池求天成,向著他心中的理想之境砥礪前行。相信假以時日,他必定會迎來人生第二個燦爛的春天,書寫出“人書俱老”的另一番大好氣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